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
朝廷詔令傳至姑臧時,知道北方突然敗壞局勢的伏泉,當即大驚失色,連忙下令關羽帶人,密切注視劃歸他帳下的北方胡族騎兵,以防出現意外,
這些胡騎,和來援的并州兵、幽州兵一起,隨關羽從塞外先零羌殺穿了武威郡,並和伏泉大力在金城郡會合,其實兵馬早已折損過半,現在也就剩兩千多騎,翻不起什麼大浪,但也不可小覷,畢竟這連番大戰下來,他們也是能征善戰的精兵。
而伏泉派人監視他們,當然也是因為怕那從北疆來的兩千多胡兵,聽到部族反叛,也跟著反了。
本來,在烏桓人叛亂后,伏泉就準備隔離軍中和反叛的烏桓部落有關係的烏桓兵,不過後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他們現在也就剩下數百人,而且有的人對於自己族人有部落反叛也是一臉懵逼,甚至有的人部落並未謀反,因此對付他們只需要安撫其眾,不讓他們感覺到待遇差異,就不用擔心會出亂子了。
只是,現在不同,整個北疆亂成一鍋粥,屠各和南匈奴也跟著反了,雖然這裡面南匈奴有被逼的意思在,但不可否認,這三支胡族有人反叛,對於此刻在涼州這兩千多胡騎而言,也是有不小的撼動了,一個處理安撫不好,這些人都有可能因為心思敏感而叛變。
當然,朝廷讓伏泉歸還援兵給北疆,伏泉心裡就大罵百官公卿操蛋,不知道這些兵馬里有六千胡兵嗎?而且經過涼州大戰,他們可都是實打實的精銳,若是去了北疆,一個不好被族人勸返,那不是縱虎歸山?
不過,後來想想,或許這也正是朝廷的意圖,他們肯定知道自己不會放這些胡兵離去,畢竟若是胡兵到達北疆真的和同族反叛的話,這第一個治罪的人,只能是伏泉自己,而為了湊齊人數,只能用他的涼州兵去填充。
至於那些截留下來的胡兵,伏泉只能留在涼州,一方面利用,一方面監視,這樣的話,也正好符合朝廷削弱自己的意圖,同時用這些胡兵作為嵌在涼州軍里的釘子,真是一石二鳥,讓他坐鎮涼州,也不能坐得安穩。
「真以為這樣就能給我添堵嗎?你們怕是不知道後世大天朝的軍隊政治教育,這點兵馬看我不把他們變成忠誠的大漢兵卒……」握著朝廷奏疏,伏泉自言自語道,而後便下令準備涼州兵馬後,只是,朝廷要讓自己出血,但怎麼也要給點補償不是?
八月中旬,涼州刺史伏泉上書,因涼州兵入援中原,北人恐難以震懾涼州邊兵,為防昔日剿滅冀州太平道時,各州兵馬不服對方,不能互相協調的情況發生,伏泉因此奏薦麾下悍將關羽為使匈奴中郎將,統率涼州兵入中原平叛。
同時,隨這封奏疏一起上奏的,卻是涼州諸地收復后,伏泉表奏的各地新任太守的名單,其中就有伏泉以張猛父親張奐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奏請以張猛任武威郡太守的建議。
不過,雖然伏泉希望這些名單,朝廷都能同意,但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就是公卿百官都同意,皇帝都不可能同意,一州之地,皆為州刺史親信,即使大漢現在一州一郡如同一國,但是州郡長官,還是中央才能任命的。
八月底,朝會之上,當伏泉兩封奏疏上奏,皇帝劉宏召集群臣商討伏泉所奏,第一件上奏的讓關羽出任使匈奴中郎將的事情,就讓朝廷頭疼。
原因自然是關羽其人,眾所周知,關羽是伏泉從縣令開始就帶出來的舊部,而且伏泉對他有救命之恩,讓他出任使匈奴中郎將,明顯和現在身為涼州刺史的伏泉,互相呼應,若是有變,則北疆必有大患。
「啟稟陛下,關羽為使匈奴中郎將一事,不可不慎,臣進竊以為伏涼州所奏之事,難以發生,望慎思之!」何進毫無疑問的第一個出來反對,雖然他知道這事情對平亂戰事有益,但是并州和他關係密切,使匈奴中郎將如果歸了關羽,那無疑會破壞他的利益,助長伏泉勢力,這是何進絕對不允許的。
坐在上首的劉宏聽後點頭道:「何卿所言有理,屠各、南匈奴叛,使匈奴中郎將當慎選之,不知諸卿可有合適人選?一併論之。」
朝堂諸成聞之皆不言語,其實,劉宏此舉完全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選,可以合理規避使匈奴中郎將和伏泉關係密切的話題。只是,很明顯,一時之間,百官公卿也沒有合適人選,畢竟以如今局勢,朝堂肯定要找軍功為主有資歷的將領統率這支涼州兵,而和戰功無數的關羽相比,顯然整個大漢朝,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比之,而這些人能讓涼州兵信服的人更少了。
正當劉宏慍怒時,忽然朝堂之外,傳來急喊,接著中常侍趙忠從殿外,將一封急報送到劉宏手中。
接過急報,劉宏細看,當即下令道:「准涼州刺史泉所請,令關羽為使匈奴中郎將,將涼州兵,討伐屠各、南匈奴人。」
說罷,劉宏便退朝而去,留下眾臣面面相覷,他們不明白劉宏為什麼前後變化這麼快,畢竟剛剛這位皇帝還明顯對於此事十分遲疑的。
直到有人得到急報消息,這才明白劉宏為何變化如此快,屠各胡聯合南匈奴人,進攻太原郡,攻殺并州刺史張懿,并州大亂,州郡震恐。
的確,張純、張舉如今正有吞併北方的氣勢,屠各胡和南匈奴人的攻勢又這麼猛,僅僅就是一個使匈奴中郎將的位置,皇帝劉宏自然知道該如何抉擇。
當然,眾人也知道,劉宏雖然沒有阻止伏泉的奏請,但是也並沒有全部答應,畢竟對於伏泉的第二個請求,皇帝可是啥也沒說就撤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要拖了,反正伏泉第二個要安插自己親信的行為,大家只要慢慢討論,就能慢慢安排合適的人安定涼州。
九月初,詔使匈奴中郎將關羽,率領一萬五千騎,馳援并州。
姑臧城外,尚在處理涼州北方諸郡事宜的伏泉,送關羽等將離去,這一次,他可是給關羽配備了一批傑出將領。嚴顏、甘寧、張綉、胡封、龐德等,他麾下涼州系的青年才俊,善騎善攻者,可是基本全部配給關羽,就是寄希望關羽好好打出涼州軍的風采,因為只有戰功,才能讓關羽的位置更穩,深知皇帝可能還有幾年性命的他,不得不在現在的赫赫權勢下,為日後的形勢布局了。
「使君!靜候佳音!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
關羽對伏泉大喊道,引得其麾下涼州精銳也是跟著大喊,聲勢浩大,雖有一部分人不情不願,引得伏泉開始有些皺眉,不過而最終在伏泉的點頭示意下,他們紛紛往東北方向行進,這次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從涼州北地郡走,直接去并州救援。
那些不情願的人,伏泉自然知道為何如此,他們基本都是韓遂撤離后,留下的漢人降卒。對於這些兵,伏泉心裡自然戒備,但一開始伏泉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畢竟已經確定不屠戮,自然不能留下把柄,之後當朝廷希望他歸還一萬騎兵援軍后,他們也就有了用處。
這用處自然是充當人頭,填補那一萬騎兵的差額了,如果還不夠的話,那就重新募集一些邊地騎術不錯的新兵,配上一些不合群的老兵填補。
反正真要讓伏泉拿自己的精銳送人,那是絕對干不出來的,這也是他要讓關羽出任使匈奴中郎將的原因,畢竟他主動出援的五千涼州騎,可是除了黃忠麾下的那數千心腹以外,涼州最精銳的兵馬,這兵馬只有給自己人指揮,他才能安心。
「使君,一萬騎如此倉促湊齊,朝廷諸公若知,必奏使君誤國事也!」被伏泉暫時安排為武威郡代郡守的張猛,眼看關羽的軍隊那隊形都不齊整的萬騎,十分擔憂道。
伏泉聽后搖頭道:「放心!無事,如今朝堂諸公只關心北疆戰事如何?何管兵卒如何?」
「可此萬騎多有新兵降卒,戰力堪憂,倘若出事,後果難料。」
「北疆之戰,有雲長五千騎足矣,況大漢精銳皆聚北疆,諸胡宵小之輩,有何懼之?」伏泉毫不猶豫的反駁張猛道,而後轉身離開,絲毫沒有和張猛繼續談話的準備,畢竟,他深知和張猛這聰明人談話,他的圖謀可能真被發現。
對於十分想屠戮諸胡的伏泉而言,這平亂之戰,他不是主將,那就不能讓他快速解決,還不如讓北疆兵馬慢慢和胡人耗的。他有自信,帶著麾下涼州軍,把并州、幽州的胡人打倒,並且學著在涼州處理羌人的方式,處理這些胡人。
可是,現在關鍵一點是他伏泉不是此戰主將,根本不能實行這種策略,而且,屠各除外,南匈奴和烏桓反叛,大漢平定后,也不會同意伏泉的屠戮政策。
畢竟,南匈奴是因為單于被殺,貴族叛亂,但大部分牧兵此刻還忠心大漢,就是他們死去單于的兒子於夫羅,不還在大漢北疆,帶著匈奴兵幫助大漢攻打張純、張舉嗎?當然,此刻的於夫羅,恐怕正請求大漢出兵,幫他複位吧?而漢室,也絕對會因為於夫羅等南匈奴人的付出,平定叛賊后,幫助南匈奴管理的。
至於烏桓,雖然有丘力居等部落叛亂,但大部分烏桓部落並未謀反,反而還有助兵大漢的,這就使得伏泉完全沒必要在這事情上,消耗自己的實力,反正按照歷史進程,伏泉可知道這幾件叛亂最終還是平定了,就算是現在這兩場叛亂一起發生,但應該不會有太差的結果。
轉身之後,伏泉見到賈詡臉色不對,似有話說,便好奇問道:「文和心有何事?」
賈詡搖頭道:「非詡有,乃北疆有。」
此話一出,伏泉皺眉道:「北疆有何事?」記憶里,這兩場叛亂都未波及北方根本,現在自己又派出這麼多良將去,怎麼可能還有事情?
「大亂之危!」
「文和多慮,屠各、南匈奴、烏桓、張純、張舉等,皆螻蟻爾,不需憂之!」
「吾之所憂,並非其等。」
「那為何事?」
「黑山軍爾!」
聞得此言,伏泉一愣,隨即猛然望向東北方向,這才明白賈詡為何擔憂,實在是因為以如今北方的叛亂局勢,很難說不會讓那盤踞在黑山之中的黑山軍起什麼不好的心思。畢竟,作為黃巾蛾賊餘孽,若是他們想趁此機會,取得更大的利益,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會不會降而復叛。
黑山群山內,所謂黑山者,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謂之黑山。換句話說便是恆山,即太行山東麓,河內以北、冀州魏郡、趙國、常山、中山之間統統屬於黑山範圍。
深山老林,歷來是底層民眾對抗朝廷的不二選擇,從古自今黑山地區都有盜匪佔山為王,然而多是不成氣候。不過隨著太平道被平定,作為黃巾蛾賊餘孽的黑山賊出世,雖然與朝廷對陣屢有敗績,但終是因為黑山的險惡環境,逼得朝廷招安,黑山軍終是成了一支北方之中,不可小覷的勢力。
本來,既然被招安,這些黑山軍自然應該效忠大漢才是,不過,本身就是因大漢腐敗而成為流賊的他們,心裡可並沒有對漢室有多少忠誠。
只是,因為漢朝勢大,他們只能忍著,而隨著張純、張舉和烏桓人叛亂,接著屠各、南匈奴人又插一腳,攻略并州甚至殺了刺史張懿后,從黑山軍首領平難中郎將張燕,到基層兵卒的心思又活絡起來了。
漢朝這形勢,顯然局勢崩壞到極致,屠各人、南匈奴人和張純、張舉、烏桓人的勢力,各自都有十餘萬兵馬,若是他們這全民皆兵的百萬黑山軍,也跟著反叛的話,未嘗不能割據一方在,學那張純、張舉,自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