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二破江北大營
廬州會議結束,眾將根據楊小山的方案,把力量集中起來,準備搗毀清軍的江北大營。
江北大營的統帥是滿人德興阿,他早年隨琦善作戰立過一些軍功。後來琦善戰死,他命大逃了出來。
因為是滿人,又是正黃旗出身,咸豐明知道此人才能平庸,也只能提拔他,因為實在無人可用,只好矮子里挑將軍了。
德興阿運氣不錯,趁著天京事變,太平軍陷入混亂,收復了江北不少失地。
他自知自己才能平庸,為了防止太平軍重新攻過來,他把自己一萬五千兵馬在江浦到浦口一線一字排開,江面布置水師巡邏,達到一種「處處設防,互相策應」的全面防禦姿態。
不過他萬沒想到,現在的形勢變了。滁州的李昭壽反了,陳李聯軍借道滁州,直接從江北進攻過來。
他的一字長蛇陣,面對錯了方向。太平軍從背後而來,把他切分開來,各個擊破。德興阿苦心打造的江邊防線不到十天就全部崩潰了。
陳玉成的大軍突破陡崗的清營,從東路正面強攻江北大營,李秀成率部迂迴敵後,從西面包抄江北大營的後路,江心洲的太平軍守軍也趁機渡江,配合作戰。
德興阿見太平軍幾路大軍同時攻來,慌了手腳,完全沒有抵禦的辦法,眼看一座座營壘被太平軍攻下。他登上沿江的軍船,丟下了大營,逃走了。
統帥溜了,剩下的清軍更是無心作戰,陳李聯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斬殺清軍一萬多人,先後攻克江浦浦口,摧毀了清軍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來的江北大營。
解決完天京對岸的清軍,陳李二人按計劃兵分兩路,陳玉成負責攻打附近的六安城,李秀成繼續追擊,負責攻打東面的揚州。
相對來說李秀成進展比較順利,清軍潰逃像傳染病一樣,江北大營的敗軍逃到儀征,李秀成一追來,連同儀征的守軍他們又一起逃跑,就這樣敗軍尾隨著德興阿,一路北逃。
李秀成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接連收復儀征、瓜州、揚州。
李秀成聽從了楊小山的建議,沒有把清廷的官員一律殺掉,手上沒有太平軍血債的清廷官員被他發放路費回家,揚州知府黃欽鼎是第一位享受太平軍優待俘虜政策的第一人。
陳玉成就沒有李秀成順利,防守六合的知縣溫紹原倒是一個硬茬。此人對守城很有心得,江北一帶,太平軍橫掃過好幾次。唯獨他的六合縣始終沒有被攻破。
一是因為六合相對來說,位置不是那麼重要,不在關鍵節點上。太平軍繞一下也能走得通,也就沒花力氣打過它。二是因為這溫紹原的確很有一套,在當地減賦稅、廢苛法,在六合很受民眾擁戴,所以願意幫助配合他守衛六合城。
不過這一次,溫紹原沒那麼走運了,這次來攻擊的可是天國第一猛將陳玉成。
但溫紹原還是決心和太平軍拚死一戰,因為此時六合收留了不少江北大營的殘軍敗將,加上當地徵召的鄉勇,足有一萬多人,讓他多了一份底氣。而且他還指望河南的勝保和江南大營的和春還有德興阿前來救他。
可惜現實告訴溫知縣,你想得太多了。
德興阿自顧不暇,他一口氣逃到了邵伯,根本顧不上六合,一兵一卒都沒有來。
河南的勝保借口現在皖北的情況複雜,無力南下支援。
只有江南大營的和春答應救他,不過派出的援軍剛走到江邊,就受到了李秀成的阻擊,渡不了江。
陳玉成知道此時的六合已經是一座孤城,所以他沒有著急。這六合城裡有一萬多守軍,而且城牆這幾年在溫紹原的主持下,加高加厚很多,強攻必然損失很大。
陳玉成在城外構築了炮兵陣地,白天不停地轟擊六安城池,晚上敲鑼打鼓,讓六合守軍睡不安穩。與此同時,他讓土營開挖好幾條攻城地道。
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土營終於把地道挖到了六合城牆下。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六合的城牆被炸塌,太平軍對六合清軍發動了最後的總攻。堅守在江邊六年之久的六合城終於被太平軍攻破。
溫知縣守城神話破滅了,他自知自己抵抗太平軍這麼多年,必定死路一條,毅然投水自盡,倒也不失為一條漢子。其他清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太平軍並沒有遭受非常強烈的抵抗,損失也不大。
隨著江北沿岸,清軍最後一個據點丟失,江北大營徹底瓦解。朝廷震怒,直接解散了江北大營的建制和番號,將德興阿革職,江北軍務交給江南大營的和春統一指揮。
這一仗,陳李聯軍算是徹底把江北大營打沒了。他們的目光放到了更為難打的江南大營上。
===================
這個時候,清廷又接到了來此廣東的壞消息。南京條約已經十二年了,英國人提出了修約的要求,要繼續勒索清廷。
但清廷和太平天國打了這麼多年,根本沒有錢再賠給他們了,英國人無恥地找了一個借口,說廣東水師抓的幾名商人是英國人,擁有治外法權。其實這些人真正的身份都是走私鴉片的走私犯。
法國人也借口一個神父在廣西被殺,和英國聯手,一起對清廷施壓。其實是一無賴,在當地為非作歹被西林知縣判處死刑。
英法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英法聯軍兵臨廣州,巡撫柏貴投降。總督葉名琛被俘。
葉名琛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英法面對這樣總督沒有辦法,最後英國人把他押往印度的加爾各答,再做計較。
這位葉總督在印度絕食而死,他的舉動讓後人實在難以理解。
英法見清廷失去這位葉總督似乎還是沒有反應,於是揮師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進逼天津。
咸豐一看到這要打到家門口了,終於屈服了,又一次與英法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