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夫妻團聚
濃煙嗆得眾謀士難以睜眼,面對這樣的大火他們坐立難安,數量如此眾多的難民,對他們而言也是巨大的壓力。
長史耿武道:「主公,既然這些人都是從河內來的,等火滅了,再讓他們回河內去即可。郭子鴻惹出的禍端,我們不必管。」
韓馥出身潁川韓氏,也是高門子弟,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問題。如今袁紹一介太守當了盟主,他一個州刺史卻只能負責運糧,心裡多少有點不爽。但自己是袁家的門生,手底下的人也大都支持這場戰爭,他也不得已。這時候要他再去接盤這十萬流民,他是絕對不願意的。
「那就先派人把他們管起來吧。等過兩日火滅了就趕回去,正好可以就此事寫一篇文章討伐郭子鴻!」
「主公還是別想這個事情。」耿武抿著嘴,勸道:「和郭子鴻比文字功夫,我們只怕是要丟臉的。」
韓馥摸了摸光禿禿的前額,慫道:「那……那就算了吧。」
「主公,這些流民不可驅逐!」騎都尉沮授出列,一臉正氣,勸諫道:「主公,這正是取信於天下的大好時機!您要勝過袁本初,就在今日!」
聽到可以蓋過袁紹,韓馥頓時兩眼放光,側身湊近沮授,催促道:「快說。」
沮授抖了抖袖子,整理一下嗓子,朗聲道:「自黃巾釀禍以來,中原之地流民遍地,流離失所者不可勝數,豈在於這十萬?若是主公將他們盡數驅趕,只怕要遭到天下唾棄。若是主公將這十萬人安置妥當,則天下百姓皆知主公為仁愛之君,必不辭勞苦來投效主公。如此一來,主公便可揚名天下,勝過袁本初十倍!」
「哎呀。」韓馥雖然挺希望超過袁紹的,但他更希望自己能少管點事,連連擺手道:「不妥,不妥!這可是十萬人,如何安置的了?」
「可以!」沮授自信滿滿,他已經想好了對策,獻計道:「主公可命流民屯田。自黃巾以來,冀州田地多有荒廢,不如就把這些無主田地交給流民耕種。如此明年冀州可大豐收!而流民也可作為兵卒。請主公想想,明年您得到的可不僅僅是數不盡的糧食,還有數十萬大軍,還有天下民心所向。如能如此,主公必能安邦定國,成就周公偉業!」
「嗯……」韓馥搓著手,嘟囔道:「好冷的天,哎呀,火盆在哪?」
僕役趕緊把火盆端上來,韓馥烤著火,一臉滿足,愉悅道:「都尉,你剛剛說什麼來著?」
耿武搶先道:「主公,沮大人要您開倉放糧呢。」
「這怎麼成?」韓馥把腦袋搖的跟浪鼓一樣,連連道:「本官肩負著給盟軍供應糧草的重任,如今正在討董的緊要關頭,豈能胡亂開倉放糧?此事就由耿武來處理。」
耿武得意道:「多謝主公。」
沮授氣的猛甩袖子,離席而去。
再說荊州,孫堅得到袁術的命令,揮師北上,與劉表軍鏖戰於襄陽!雙方僵持十日有餘,依然難分上下。
這時蔡琰命龍三帶著黃月英,前去拜會江夏太守黃祖。黃月英與黃祖乃是同族,血緣還未出五服,算是比較親了。但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說服黃祖,更是要讓在襄陽的黃承彥出面說服劉表。
黃祖見到黃月英,說了幾句關切的話,心裡自然明白了龍三來此的目的。問道:「如今郭將軍投降董賊,逆天行事,諸位還要千里迢迢前去投奔?」
龍三正義凜然道:「賢臣不擇二主,不論前路如何,我軍都要與主公匯合!」
黃忠心裡暗嘆,這亂世,能有這麼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誓死效忠,郭翼必然能幹出一番事業。又問:「你們此去,必然遭遇袁公路,其是反董聯軍的骨幹,豈會允許你們過去?」
龍三輕笑道:「這不是正好解除了劉荊州的燃眉之急么?」
的確,此時的劉表可以說是三面樹敵,孫堅、袁術,那都是沒商量的,他們肯定要打過去,甚至可能收了荊州。比較起來,龍三這邊只是要過路,對荊州沒有什麼圖謀。
黃祖思索良久,看著黃月英道:「月英,你要不要回家?」
黃月英眨著眼,笑眯眯的說:「請族叔回報爹爹,女兒不孝,不能膝前承歡。我要隨郭將軍去,他需要我的技術。」
「女大不中留啊!」黃祖笑著嘆了口氣,便道:「但你還是要和你父親見一面,不然我不好交差。」
黃月英點點頭,「好。」
黃祖寫了一封信快馬加鞭送回荊州,但不是給劉表,而是給黃承彥。
黃承彥見了信,立刻風風火火的趕往劉表官邸,勸諫道:「大人,江夏的郭翼軍,盤桓已久。不如放他們過去,讓他們去南陽與袁公路交戰,如此,兩虎相爭,將軍必有斬獲。」
看到黃承彥來說好話,劉表用腳趾頭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他也需要這個機會,讓他以此為條件,跟黃家談談。
「我新官上任,就碰上多事之秋,實在愧對百姓。如今內憂外患,哪裡顧得了這麼多呢?」
黃承彥立刻表態:「聽聞將軍目前鰥居,我府上正好有一位待嫁小姐,可配將軍。荊州之事,我必會全力支持將軍。」
「哦呵。」劉表開懷大笑,道:「既如此,這件事就全仰仗黃先生了。」
「多謝將軍。」黃承彥先謝過了。
劉表又道:「不如把孫文台也放過去吧。」
城外,孫堅接見了劉表的使者,得到了可以通行的憑證。
孫堅陰沉著臉,嘴角擠出一絲笑容,問道:「劉荊州可是也放了郭翼軍?」
使者臉色變了一下,趕緊否定道:「小的不知。」
「先替我謝過劉大人。」孫堅心裡基本有數了,同時也想到了一條計策,吩咐道:「程普,明日你率軍作為先鋒。」
「諾。」
得到通行證,蔡琰立刻率軍北上。一路到了襄陽,就在碼頭上,黃月英與黃承彥父女相見。閑雜人等都離得遠遠的,就讓他們兩個敘敘舊,說說話。
劉表站在城牆上眺望,看著郭翼軍的軍容,連連嘆息:「天下奇才,天下奇才!」
蔡瑁現在倒是已經看習慣了,郭翼練兵的確是有一套,什麼貨色都能被練得威武雄壯。但是打仗不是光靠練兵就能勝利的,否則他也不至於淪落到投降董卓的地步。「將軍不必多慮,待我等平定荊州之後,便可北上中原,圖謀天下。」
現在你們倒是說話好聽了。劉表心裡暗罵,要不是你們陽奉陰違,一個小小的孫堅,帶著不到三千人,能殺到襄陽城外?說什麼北上中原,老子能守住荊州這破地方就謝天謝地了!
在這場行動里,蔡琰也耍了個小心機,把行軍的時間推遲,速度降低,拉開與孫堅的距離。孫堅、袁術都要去討董,這是關乎這幫名門望族的面子問題,在大家圖窮匕見之前,他們肯定會把姿態做足,絕不會繼續在荊州多做糾纏。
果然,三日後,當蔡琰抵達宛城的時候,袁術等人已經出發去了陳留。蔡琰不再逗留,立刻加快行軍速度,一天一夜行軍三百里,抵達陽翟城外。
陽翟得到消息,早就閉門不出,高掛免戰牌。蔡琰也並不挑起事端,直接前往陽城。這裡目前在董卓的控制下。
蔡琰以自己父親蔡邕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董卓。表明自己的來意,希望可以放行。
而與蔡琰的書信同時抵達雒陽的,還有郭翼的信,內容也是希望董卓可以放行,讓他們夫妻團聚,成人之美。
董卓兩手一攤,把信丟在桌子上,問李儒:「如何是好啊?」
郭翼手下現在有五千精兵,還有三千多雜兵,加上手底下的將領水平高,守住河內綽綽有餘。蔡琰帶來了八千多人,其中精兵四千多人,而且附帶了郭翼在揚州的整套班子,那可是能在一年內擺平一個州,建造一座城,讓揚州萬民歸心的班底!
這要是讓郭翼得到了,那就等於是讓他把揚州搬到了河內!這種後果的嚴重性,董卓壓根不敢想!
李儒卻斬釘截鐵道:「放行!」
董卓開口就罵,「你蠢?!」
李儒堅決道:「夫妻團聚,天下公理,主公沒有阻攔的理由。但我們也可以削減其兵力,減少其軍需,再把那些工匠都扣押在雒陽,如此,就除去大半的威脅了。」
「當真?」董卓總覺得不放心,郭翼跟他可是老相識,彼此有幾把刷子都清楚得很。
李儒點點頭,「當真!郭翼火燒河內,早已不得人心。只要我們控制糧草,讓他無以為繼,他背腹受敵,內憂外患,掀不起風浪。待到山東叛賊平定,主公遣一員大將即可將其剿滅。」
「好。那就照你說的做吧。」
蔡琰也收到了郭翼的信件,讓她盡量滿足董卓提出的要求,削減兵員,剋扣工匠等等。當務之急,是夫妻團聚,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蔡琰把信件往桌子上一拍,朗聲道:「夫君說的很清楚了,照董卓說的做!」
爭的面紅耳赤的龍三與龐德這才消停了下來,彼此頗為不服的瞪了一眼,不再說話。
工匠都被納入將作寺,兵員也削減了五千多人,併入董卓軍。其他的一些小吏,也全部召入朝廷,給他們升了幾級官。
當郭翼在溫縣見到蔡琰時,只看到了三千兵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