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李林甫死了(1)
第826章 李林甫死了(1)
「什麼是民心?這便是民心啊!崔刺史做的那些好事,百姓們全都記在心裡呢!」
將這一路的熱鬧都收入眼底,有人由衷感慨道。
大娘子坐在車上,看著眼前這一幕幕,也只能雙手緊緊攥住蔽膝才能勉強將到了眼角的淚珠又逼回去。
「你們不是想故意把我抬高了架到火上烤嗎?現在,我是真被百姓們架到最高點了,可是我不怕!有一對這樣的阿爹阿娘,我還有什麼可怕的?我定會和阿爹阿娘一樣,讓你們所有等著看我笑話的人全都敗興而歸,我一定要狠狠打爛你們的臉!」
高昂起小巧的下巴,她一字一頓、擲地有聲的道。
新婦子進婆家門后,送嫁的人群還在李家門口聚集許久才散去。接下來幾日,這別開生面的送嫁儀式依然是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多少尚未出閣的小娘子都將大娘子視為偶像,期盼著以後等自己出嫁之時也能得到如此待遇。
就連茶樓酒館里的說書先生都將崔蒲過去的功績又整理出來編成許多個膾炙人口的小故事說給大家聽。當然了,大娘子的婚事又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兩者之間關聯深深,一時間在長安城內風靡不已。
送大娘子出門之後,慕皎皎聽人說起外頭送嫁的情形,也不由怔愣半晌,才回頭對崔蒲道:「你這些年付出的那些都值了!雖然官途波折了些,但至少你對百姓們做的那些事百姓們都記在心裡呢!」
「那還用說嗎?你也不看看我當初是多麼艱難才將路子給一點一點打開的。那些民生社稷的小事,在旁人看來不過是一兩句話輕描淡寫的事,對我來說卻是數次危及性命!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崔蒲立馬點頭,得意洋洋的下巴都不由自主的抬得老高。
他也的確應該得意。畢竟諸如這樣各地百姓主動過來為大娘子送嫁的事情還是長安城內的頭一遭,只怕以後也難以再複製。這便給足了大娘子面子,也是對他這麼多年做官成績的一大肯定。
而且……「這下,咱們還得感謝聖人對大娘子的抬舉。有了他們的抬舉,外頭百姓們自發送嫁的熱鬧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那是!」崔蒲忙不迭點頭。
前腳你聖人才遣人來誇獎我說我功績不俗,我的女兒也一樣為百姓為將士們謀了不少福祉,後腳得到我們好處的百姓、士子就出現了,這便是前後呼應,使得這烈火烹油的好事都真實接地氣了不少。有些人見狀便是眼紅也沒有辦法,這口氣只能忍了!
要是沒有聖人那一出,或許御史還能抓緊機會參他一本迷惑百姓、挾功自傲,可是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這便是聖眷啊,這便是民心啊,一切都是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而且還提前給蓋章定論了,你們誰又還敢亂說?說了那就是對聖人、對貴妃娘娘的不敬!
楊家的人得知消息后,果然氣得牙痒痒。
「他們怎麼這麼好的運氣?本來是打算藉助聖人之手將他們高高捧起,再狠狠摔下的。現在這麼一弄,倒像是聖人順應民意,理所當然給他們臉面了似的!」
「是啊,這個崔六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從做官到現在,他的運氣都好得不得了。真是連老天爺都在幫他!」
一群人嘰嘰喳喳的說著話,語氣真是酸得不能再酸了。
「有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一個鬚髮花白的幕僚卻慢悠悠的道,「而且,有時候在別人看來是運氣使然的事,在本人身上,也都是他努力經營的結果。我們不是當事人,看到的只是他想給我們看到的那一層表象罷了。」
楊國忠的臉色十分的難看。聽了幕僚的話,他立馬眉梢一挑:「蔡先生此言何解?」
「太僕卿難道沒有想過,一個人真的能一輩子好運嗎?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說明一定是他自身的實力已經強大到可以讓他好運連連的地步了!這樣的人咱們要小心,要是接連三次都鬥不過,那就還是選擇小心避讓吧!」蔡先生幽幽道。
楊國忠眼神一暗。「才剛避讓完一個河間郡王,現在又要讓我避讓他。以後,我是不是還得避讓更多人?」
「太僕卿此言差矣。其實河間郡王同崔刺史是一伙人,而諸如他們這樣的人,千百年才能出一個,豈是其他凡夫俗子所能比擬的?您可要知道,就連老奸巨猾如李中書,現在不是也已經栽倒在您手上了嗎?」
聽得這話,楊國忠的臉色才好看了些。
「你說得沒錯,李林甫這個老匹夫現在已經徹徹底底是我的手下敗將了。我能打敗他,自然其他人也都不在話下。只是河間郡王和姓崔的這夥人……罷了,既然他們現在運氣正好,那就再讓他們蹦躂一些時日便是。等現在的風波過去,我再抽回手,到時候再來和他們好好玩玩!」
他正說著,便見下頭一個小廝進來道:「老爺,李中書他……死了!」
李林甫死了。這個再朝廷里弄權二十年、權利一度達到頂峰的人,如今又病又氣,死得格外的窩囊。據說在臨死之際,出現在他榻前的兒孫都沒有幾個人,他的死狀也格外凄慘,臨死前還不住尖叫著楊釗小兒,似乎想將他給一起拖下地獄去。
「也是可憐,他這樣的死相就註定他在陰曹地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還有他的兒孫,也會跟著寂寥下去了。」楊國忠得知消息后,好生哀婉的嘆息道。
但熟悉他性情的幕僚和小廝們見狀卻是心裡咯噔一下--這個李林甫竟是連死了都要不得安寧么?
也是,這些日子李林甫可沒少從楊國忠身上撕下大塊大塊的肉來。雖說最終楊國忠還是旗開得勝,但他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心中怒火洶湧,也慢慢摸索出來這其中少不了崔家的推波助瀾。只是礙於河間郡王的面子,他不敢再明目張胆的對崔家做壞事,便去說服了貴妃娘娘,讓她給聖人進言,給崔十二娘子一個盛大的婚禮,便是打著捧殺她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