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魏王怎麼樣

  第712章 魏王怎麼樣


  言歸正傳。


  首相聽了皇帝的話后,無奈一嘆:「臣有上中下三策,其中中策確實是推恩令。」


  「那就直接說上下兩策吧。」皇帝道。


  「下策便是聖人暗中派奇兵將藩王捉拿,冠以罪名削其封地。」首相面無表情道,「但此法猶如急症用猛葯,後患無窮。」


  「上策呢?」皇帝對首相的判斷自是十分認同,於是直接跳過下策詢問上策。


  首相捋了捋鬍鬚,指點江山道:「上策便是先改其封地,奪其任免官吏之權,移其屬官,此法乃是陽謀,雖等於堂而皇之告知眾王朝廷欲動其根基,但也僅限於此,不傷其根本、性命,足以麻痹眾王。而後待眾王鬆懈之時,再設法將其誆入京中。屆時再或籠絡或威逼幾人,令其牽頭促成親王無詔不可出京,只可享食邑之事。如此一來,木已成舟,眾王自然也無反駁餘地。」


  「妙,妙啊!」皇帝略一琢磨便大喜道,「愛卿真乃朕之文若!」


  改換封號封地歷來有之,並不足以動藩王根基,畢竟他可以拖家帶口將所有勢力都帶過去。可若是再剝奪他們任免官吏的權力,由朝廷統一調度,那就足夠讓他們傷筋動骨了。到時候將這些藩王的屬官全部打亂,他們不僅要重新經營封地,還要跟別的派系的屬官鬥智斗勇,內耗也耗死他們了。


  雖說這招狠是狠了點,可此時正值漢王謀反的風口浪尖,想必藩王們也不敢有異議,不然豈不是有謀反嫌疑?而對於藩王們來說,此時皇帝手段狠一些遠比溫和要更讓他們安心。溫和一些說明皇帝打算慢慢算賬,而狠一些則說明打這一棍子就夠了。前者只會讓藩王們時刻警惕那一重棍什麼時候落下來,而不敢有絲毫鬆懈。


  這也是首相為何說後者足以麻痹眾王的原因了。


  而眾王鬆懈之時,就是真正的殺招出擊之日。前面都是麻痹眾王神經順便削弱他們用的,首相真正的殺手鐧在後面——分化離間:威逼利誘一批,打壓一批,如此連消帶打,便可兵不血刃了。


  「聖人謬讚。」首相自謙道。


  聽著首相侃侃而談,凌相若心說今天真是開了眼了,這就是浸淫朝廷幾十年的真正的千年老狐狸啊。還說易玹一肚子壞水,這位老大人一本正經的模樣比易玹壞多了。


  咦?凌相若心中驚疑一聲,心說今天易玹這貨怎麼一言不發的?難道是小狐狸碰到了老狐狸,蔫了?


  易玹餘光瞥見凌相若在偷看他,不由得心中好笑,順便給了她一個警告的眼神——多聽多看別惹事。


  凌相若撇撇嘴,心說你才是惹事精,你媽親口堅定的。


  這時,楚王忽然提出一個問題:「孤有一問,還請崔老大人解惑。」


  順帶一提,首相就是太子妃崔氏的父親。


  首相聞言笑道:「楚王殿下請說。」


  楚王思忖道:「老大人計策中有一環是設法將眾王誆入京中,可眾王再鬆懈,也不至於在入京之事上鬆懈吧?便是如今,尚肯回京過年或是參加萬壽節的藩王也寥寥無幾。如漢王、蜀王、寧王、梁王之流不是稱病,便道路途遙遠,不堪奔波,年年上奏章請聖人體恤。老大人又有何妙計?」


  首相手微微一抖,隨即不動聲色道:「老臣老邁年高,力有不逮,一時無甚良策,有負殿下厚望。」


  楚王嘴角一抽:「……」之前還滿肚子倒壞水,現在突然賣起年糕來了?個老狐狸!

  不過稍一細想就知道首相為何突然諱莫如深了,畢竟能將藩王誆來京城的法子總不能是尋常法子。畢竟他們連回京過年和給皇帝祝壽都能推了。


  天高皇帝遠的,他們不肯來,難不成還能強行把人綁來不成?萬一逼急了聯合起來造反,那可比漢王謀反嚴重多了。


  可楚王有個毛病,不順心就要犯病,於是他連忙低頭掩飾,緊接著表情就是一陣扭曲。但很快就被他剋制了下去,抬頭時還是一副言笑晏晏的表情:「老大人過謙了,您是朝廷肱骨,若連您也無法,我們這些愣頭青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首相:「……」


  皇帝指了指他:「你這混不吝,愛卿已為朕獻上良策,若事事都讓老前輩操心,要你們年輕人何用?還不快想,休要憊懶。」


  楚王撇撇嘴:「……是。」


  易玹眯了眯眼,忽然就福至心靈了。但他依然緘口不言,難得糊塗。


  就連皇帝點名問他時,易玹也一臉茫然道:「臣愚鈍。」


  皇帝深深看他一眼,忽然轉而問道:「阿玹在華亭為官一年,以為越王如何?」


  易玹繼續裝傻:「華亭與越國相距數百里,臣與越王殿下不過偶然有過數面之緣,並不甚了解越王。」


  「不甚了解,說到底還是有所了解。」皇帝這回卻是不依不饒,非要易玹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易玹只好回答道:「越王忠厚。」


  「既是阿玹說的,想來是真的。」皇帝笑道。


  易玹頭皮一麻,心道真是伴君如伴虎,一點都不假。


  太子眼神一動往易玹這瞄了一眼,隨即轉向皇帝,解圍道:「阿玹素來耿直忠心,自然不會欺君。且四叔年年入京,不論壽禮、年禮俱無怠慢,在京中也從不結黨營私,且連唯一子嗣也送入京中,可見忠君不二。」


  皇帝想到楊繼彥那個性子,不由得一陣沉默。心中也默默承認,越王大概是藩王當中少有的忠厚者了。


  想到這裡,皇帝神色一動:「如此說來,屆時崔卿的計策或可請越王牽頭。」


  「依臣看,越王確實是個好人選,但這主要人選其實另一人更合適。」易玹突然不再緘默,反而主動諫言道。


  「哦?」皇帝饒有興緻地看向他,「說來聽聽。」


  「聖人以為魏王如何?」易玹提議道。


  可以說是壞得很光明正大了。


  在場的任誰都看得出易玹這提議不懷好意,可偏偏覺得好有道理。


  眾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