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路遇狄青
武士和和尚二人站定之後,那和尚也不打招呼,一個餓虎撲食,揮拳猛攻對面武士面門而來。武士見狀不慌不忙,不避不讓,揮拳中路直進回擊,二人以硬碰硬換了一拳,竟是平分秋色。
二人各自拉開架勢斗在一起,那和尚的拳術走的是刁鑽路子,專攻陰損部位。這名武士的拳法卻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虎虎生風之下將那和尚的攻勢盡數封擋住。
二人好一場惡鬥,圍觀之人除了陽雲漢三人外,個個看的是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只見那和尚揮拳從側翼猛攻武士的肋部,武士揮左拳格擋,接著右拳回擊那和尚腹部。那和尚卻早料到武士的套路,突然變幻招式,一個旋風腿向武士掃來。
武士沒料到那和尚會突然變招,應聲被掃倒在地。那和尚卻不依不饒,猛地撲上前去,揮拳就砸向武士的頭部,竟是下了死手。陽雲漢正待出手相救,倒在地上的武士卻突然右手拍地,身體猛地從地上彈起,在空中一個蜷身後舒展開來,雙腿正登在來襲和尚的腹部。
那和尚一下被踢的倒飛出去,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半天緩不過來。圍觀之人見這位武士敗中求勝,紛紛喝彩喊好。
那和尚悻悻然從地上爬了起來,聽到眾人喝彩,面子上卻過不去了,怒目而視道:「拳腳相鬥沒有意思,兀那漢子,你可敢與洒家比試兵器么?」
武士傲然回道:「有何不敢。」兩人各自返回馬廄取來兵器,武士用的是隨身的佩刀,那和尚用的卻是一根禪杖。
二人再次交手,情形卻又不同。此番武士的刀法依舊是堂堂正正,直來直往。那和尚的禪杖舞動之下,卻是凜凜生風,兵器相爭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那和尚手中兵器相比武士的佔了優勢,再加上他手中禪杖間或還使出陰招,很快就佔了上風。
只見那和尚手中禪杖一個橫掃千軍,武士不敢正面相抗,趕忙躍后躲避。卻不料落地之時,地面上恰好有一個小坑,武士一腳踩在坑中,身體一個趔趄。如此良機,那和尚自是不會錯過,揮動手中禪杖向武士當頭砸下,竟是要將武士當場砸死,圍觀之人齊聲驚呼。
在緊要關頭,一道人影閃過,正落在武士身前,接著來人拔刀,揮刀,收刀。圍觀之人還沒看清楚怎麼回事情,就看到那和尚手中禪杖突然飛向空中,跟著那和尚口吐鮮血委頓跌坐在地。
正是陽雲漢見那和尚竟敢當眾行兇,及時出手救下武士,並對那和尚略施懲戒,用重刀將他震成內傷。
武士這時驚魂初定,急忙上前向陽雲漢拱手施禮,連聲稱謝,又沖那萎靡的和尚說道:「你這惡僧,可吃了苦頭。今日且放過你,若是日後再敢為非作歹,怕是會再遭報應。」
一旁圍觀的人群中,男孩閃身而出,沖二人說道:「且慢,此人放不得。」陽雲漢和武士聽了男孩的話,都甚是詫異,武士開口問道:「為何這惡僧放不得?」
男孩朗聲回道:「這位壯士,我看此人並非是個真和尚,需拿他到衙門一問。」聽了男孩這番話,陽雲漢和武士都是將信將疑。
這時,人群之中又走出一人,卻是和武士結伴而來的那位文士,他沖武士點頭說道:「種大哥,我看這娃娃說的甚對,此人的確不是一個真和尚,其中定有蹊蹺,我們該拿他到衙門走一遭。」
身受內傷倒在地上的和尚聽到這番話,臉現驚惶之色,掙扎著就要從地上爬起來,卻被武士上前一把擰住胳膊。
武士顯然對文士的話極為信服,也不再多追問,押著那和尚就往本地的縣衙而去。文士和男孩緊隨其後,陽雲漢也招呼凌孤帆和上官碧霄二人一起,跟隨前往一探究竟,其他圍觀之人大多跟著去瞧熱鬧。
很快眾人從民居區走到官府區的縣衙前,這所縣衙規模甚是宏大,門前台階為半地穴式斜坡道,兩側為紅燒土牆,土牆下面全是大幅的雲龍圖案。縣衙之內迴廊、庭院、水池等一應俱全。
眾人擁到縣衙之內庭院等候,早有衙役通稟了縣令。縣令下令升堂斷案,陽雲漢、武士、文士和男孩四人押著那和尚進了大堂,凌孤帆、上官碧霄和其他人等留在大堂門口旁觀。
不一會而,本地縣令走進大堂。當這縣令看到站在大堂之上的陽雲漢時,臉露狂喜之色。原來這縣令正是外放到此地為官的沈周,當年陽家遭遇大難,沈周送走陽雲漢一家三口之後,一直記掛著三人安危,此刻見到陽雲漢,如何能不心中大喜。
陽雲漢也認出了沈周,趕忙點頭示意,又微微搖頭。
沈周看在眼裡,心中明白,這是陽雲漢暗示自己縣衙大堂之上暫不便相認。於是沈周先坐堂審案,詳細詢問幾人何事上堂。當沈周聽到男孩斷言那和尚是假冒之時,也甚是奇怪,開口問道:「娃娃,你如何知道這和尚是假的?」
男孩指著那和尚頭部,朗聲回道:「縣太爺,你看此人額頭之上還有束裹頭巾的痕迹,他哪裡會是一個真和尚。」文士聽到男孩如是說,面露嘉許之色。其他眾人急忙循著男孩指點,仔細觀看,果然那和尚額頭之上留有破綻。
沈周一拍驚堂木,高聲喝問道:「你這廝為何假扮和尚,快快從實招來,否則大刑伺候。」那假和尚此刻早已經是面如土色,嚇的兩股戰戰,可巫自咬緊牙關。
沈周下令嚴刑拷打,那假和尚很快如實招供,原來他是鄰縣一個惡徒,頗通拳腳,為禍鄉里,終於被鄉里正直之士趕離家鄉,一路遊盪到本縣。
幾日前他在荒野偶遇一個雲遊僧人,見這僧人活的甚是自在,頓時心生歹念,將這僧人擊殺之後,穿了他的僧衣,自行披緇削髮假冒僧人,靠化齋為生,只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被一個小小的孩童識破。
沈周下令將此惡賊押入死牢,在大堂門口圍觀眾人沒想到一場市井爭鬥,竟會牽扯破了一樁命案,齊齊高聲喝彩。
沈周對這男孩也甚是嘉許,有意再考較一下這個男孩,接著問道:「我這裡還有一個案子,娃娃你可願助本縣令一臂之力?」
俊俏男孩毫無懼色,昂首應承道:「自然願意。」
沈周心中暗暗喝彩,將詳細情況訴說了一遍。原來昨天夜裡縣裡有個大戶人家遭竊,天明報案到縣衙。沈周帶人勘察現場之後,差屬下衙役將大戶人家附近遊手好閒之人和偷兒們全部拘捕在了衙門之內,可一眾嫌犯沒有一個承認是自己犯的事,沈周又不能下令對所有人都大刑伺候,正在左右為難之際,恰好碰到眾人擒拿了假和尚前來報官。
男孩聽了事情原委,低頭沉思片刻,有了主意。他來到沈周耳邊低聲耳語,沈周聽了連連點頭,趕忙命人一一照辦。
過了半天,一眾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嫌犯們被押上大堂。待這些人跪在大堂之上,沈周一拍驚堂木,高聲呵斥道:「盜賊就在你們這些人裡面,可你們沒有一人承認偷竊。不過,你們可知道本縣府中有一神奇之物,此物屢助本縣偵破奇案。
它就是本縣從神廟之中求得的一個香爐,此香爐能識別善惡之人。善人若是摸了此香爐絲毫無礙,但惡人若是摸了它,此香爐就會將此人所犯惡事原原本本盡數告訴本縣。今日你們逐個上前給我摸此香爐,讓這神奇香爐來明辨是非。」
說罷,沈周命衙役請出一台黑漆漆的香爐,又命人取過一大塊黑布覆蓋在香爐之上,然後命這些嫌犯們一一上前撫摸此香爐。眾嫌犯全部摸完香爐之後,大堂之上並無特異情況發生。
圍觀眾人不禁竊竊私語,不知道此香爐是否真有神奇功效。沈周擺手命眾人肅靜,又命這些嫌疑犯全部伸出手來,讓衙役一一檢查。
過得片刻發現所有嫌犯手上均有墨跡,唯獨只有一人手上乾乾淨淨,啥墨跡都沒有。沈周臉色一沉,高聲呵斥道:「來人,將這人抓起來押入大牢。」
這人趕忙高聲喊冤,沈周哈哈大笑道:「這位娃娃給我出了一計,假意稱摸此香爐能識別盜賊,其實這只是一具普通黑香爐而已。我讓人在此香爐表面塗滿了黑墨,唯有做賊心虛之人不敢觸摸此香爐,生怕暴露自己。你看其他這些人,手中均有墨跡,他們是心中無鬼,而你呢?」
說到這裡,沈周對這人怒目而視。這人見自己中了圈套,只得耷拉下腦袋,認罪伏法。圍觀之人見案件告破,再次齊聲喝彩,陽雲漢也為那男孩的機智暗自點頭。
圍觀之人此時紛紛散去,沈周忙不迭請陽雲漢到後堂一敘。陽雲漢卻拉住那男孩,又請先前那兩位文士和武士,以及凌孤帆和上官碧霄幾人一起來到後堂。
眾人分賓主落座,沈周急不可耐問起陽雲漢別後情形,眾人這才知道原來縣令沈周是陽雲漢的故人。當聽到如兒殞命之時,沈周不禁泣然垂淚,又得知陽夢溪安然無恙,身在峨眉之時,沈周才微微點頭。
二人敘舊之後,又問起其他幾人,原來那文士名曰范仲淹,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被外放為從九品的司理參軍,正好路過此地趕去赴任。
和他同行那位嫉惡如仇的武士名為種世衡,二人是為至交好友。
男孩則姓狄名青,是一位地道的農家子弟。這狄青自幼聰慧,力大無窮,他雖是家境貧寒,卻是人窮志不短。
沈周命人在後堂擺上酒席,眾人落座之後相談甚歡。陽雲漢對小狄青極有好感,有意關照於他,沖沈周說道:「沈大哥,這位狄青小兄弟還望你日後多為照料。」沈周連連點頭稱好。
不料狄青卻站起來,昂首說道:「多謝陽大哥,不過我早有志向,要在沙場之上求得功名,做一位保家衛國的大將軍。」說到這裡,狄青慨然吟道:「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幾人聽到狄青吟出這首《從軍行》,再沒有一人因狄青年紀幼小而輕視於他。
范仲淹擊節叫好,提起大拇指道:「狄青小兄弟,好男兒,好志氣。」范仲淹再也不以娃娃稱呼狄青。
陽雲漢心中更加喜愛小狄青,他心意一動,起身取過自己的「千鈞」重刀,對狄青說道:「狄青小兄弟,我將這把『千鈞』重刀贈予你。」狄青聞言吃了一驚,趕忙擺手拒絕。
陽雲漢急忙說道:「良駒配好主、寶刀贈英雄。此重刀乃是一位武林前輩轉交於我保存,此刻我可是代他找到了這柄寶刀的真正主人。狄青小兄弟,將來你定會成為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這『千鈞』重刀非你莫屬。
另外,你若是想要從軍的話,只有力氣沒有一身好武藝那可不成。我有一門絕學武功同樣得自那位前輩,我想將這門武功傳授於你,狄青小兄弟你看如何?」
狄青先前見到陽雲漢一招之內就將那假和尚擒獲,早就心生欽慕之意,此刻聽到陽雲漢願意教授絕學武功,心中大喜,納頭就想沖陽雲漢拜倒。
這次卻被陽雲漢制止住:「狄青小兄弟,你是英雄,我們便以兄弟相稱。你可千萬不要拜我,我這也算是代那位武林前輩傳授武藝和寶刀於你。」
別看狄青年紀幼小,性情卻是豪爽,聽到陽雲漢這番話,狄青也不惺惺作態,伸手接過「千鈞」重刀。此刀重約七十斤,狄青雖然年幼,可他天生神力,接重刀到手中之後,竟不覺得吃力。
此日幾人盡歡而散,沈周在縣城裡給眾人找了一處客棧居住。陽雲漢將自己所學得的「龍甲神訣」前四式和內力調息法門,傾囊相授給狄青。
種世衡在一旁看得技癢,陽雲漢思討之後,又將自己所創之「雷霆刀法」傳授給了種世衡。
范仲淹卻和凌孤帆一見投緣,難得凌孤帆如此清冷的性格,卻和范仲淹日日把盞言交,相談甚歡。
這樣過了十日,范仲淹和種世衡二人方才揮淚辭別而去。陽雲漢卻留了下來,又傳授了狄青十日武功。之後,陽雲漢、凌孤帆和上官碧霄三人才向沈周、狄青辭別。
沈周和狄青一直將三人送到縣外長亭,狄青卻對陽雲漢依依不捨,又獨自向外送出很遠,直到被陽雲漢喝令才停下腳步。
青坡上,綠道邊,一個孤獨的背負重刀的幼小身影,久久站在那裡,揮手灑淚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