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唐朝最佳閑王> 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

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

  唐朝的行政規則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漏洞,各級官員也能相互的制約對方,加上近些年來監事的明察暗訪,也更是讓他們不敢胡來。


  但規則再怎麼嚴密,也總有燈下黑的時候。


  而對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李元吉的答案就是分權。


  當然,不管怎麼分權,這些地方大佬們總是會大權獨握,在軍隊已經獨立出來以後,剩下的就是官府方面的改動。


  雖然沒了軍權,但是地方官手中的權力也依舊不小。


  「朕決定以涇陽縣為試點,時間截止到年末!」如何去分權,李元吉並沒有單獨的去跟馬周說,而是將其放在了內閣會議上去說。


  取消宵禁不是小事,一上來就直接放在長安,這一點也不妥,因為一旦出了問題,就是大問題,很難挽回。


  而將其放在距離長安不遠的涇陽,自然是最合適的選擇。


  「其一,涇陽縣的經濟能力相對不錯!」李元吉繼續說著。


  雖然對於取消宵禁一事仍有不少人心中持反對意見,但既然皇帝提了出來,也選擇了小範圍的試驗,並沒有一上來就搞出什麼大陣仗,他們若是再反對,那就未免太不給皇帝面子了。


  內閣雖然權力很大,但是不要忘了,這是古代,這是皇權至上的年代,只要皇帝一句話,就算是房玄齡也得乖乖的遞交辭呈,根本沒有反抗的資本。


  眾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認可,因為李元吉說的對。


  隨著啤酒作坊的投入使用,涇陽縣的經濟能力已經一躍超過了很多地區,雖然還比不上那些老牌地區,但啤酒作坊內大量的工人,加上優先收購涇陽縣百姓手中的糧食,這也使得百姓們手中有了些閑錢,雖然不多,但也總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


  而最直接的證明,就是涇陽縣內的商業氣氛,在啤酒作坊投產以後,已經變的熱鬧了起來,如今已經有不少的商家選擇在那裡開一家分店,為了支持涇陽的建設,啤酒作坊也在涇陽縣設置了辦事點,商販可在長安或者涇陽兩地進行下單交易。


  而兩者相比,涇陽距離作坊的距離更近一些,雖然長安很方便,但這裡人也多。


  「其二,涇陽距離長安更近一些,也更有利於讓朝廷隨時了解情況,以便做出改進。」


  「其三,可吸引部分有錢人前往那裡……」


  「其四……」


  「其五……」


  李元吉一口氣說了五個理由,有些是足以讓人信服的,有些則是讓人抱有懷疑態度的,但也是那種說不明白,也找不出具體反駁理由的,只能將問題交給時間去處理。


  「那就在涇陽先試驗一年吧,不過臣建議,將宵禁時間推遲至子時即可,畢竟還有太多的未知,也算是有個緩衝。」眼瞅著李元吉一口氣擺出了這麼多理由,房玄齡只能點頭答應,並且稍稍的提了點意見。


  除非他傻了,才會在這個時候拒絕李元吉。


  沒瞅見人家準備的這麼充分嗎?也真不知道馬周那貨是怎麼說動皇上的。


  同樣坐在內閣的皇甫無逸悄悄的打了個冷戰,他可是知道實情的,這事還真不是馬周說動陛下的,而是自己跟陛下提了句,然後引起了陛下的興趣,這才召見的馬周詢問的此事。


  當然,昨日才召見的馬周,而馬周之前提出的觀點也遠不如今日陛下所說的觀點,皇甫無逸倒是覺得,似乎陛下也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沒找到機會罷了。


  猛的搖了搖頭,管他呢,宵禁取消了也好,至少戶部的稅收會更多一些,蚊子再小也是肉,咱皇甫無逸也會幻想著有朝一日錢多到花不完的地步。


  「取消宵禁可不是什麼小事情,所以……」李元吉繼續緩緩的說著。


  房玄齡心中猛一咯噔,感情重點在這裡等著呢?

  我說咋總感覺少了點啥,一時間,房玄齡有些欲哭無淚,現在自己已經答應了,那麼下面不管李元吉說什麼,自己都不好再去反駁,雖然李元吉這麼做是為了保住這一幫老臣的面子,可這也太委屈了點吧?


  「此事能否成功,關鍵在於官府,現在官府的體制根本無法滿足取消宵禁以後的需求,所以,朕決定對涇陽官府進行重新的劃分……」


  李元吉這一席話可是將不少人都給嚇的不輕,重新劃分?說的輕巧,可誰都知道,一旦成功,那將是對整個大唐的官場進行改革。


  雖然朝廷已經改過了,各部門的職責也劃分的很清楚,可若是涉及到下面的州縣,那可就沒朝廷這麼容易了。


  畢竟朝廷在高級,也就那麼幾千人,下面的州縣可是涉及到幾萬人,數十萬人規模的,若也是來個大裁撤,以後這日子還好過嗎?

  恩,就以縣來說吧。


  縣設縣令一人,負責統籌全縣政務,一縣的老大哥。


  縣丞一人,副長官,負責協助縣令。


  主薄一人,是勾檢官,負責勾檢文書,監督縣政。


  縣尉一人,這也是個老大哥級別的人物,雖然他做不了決定,但這位手裡的權力很大啊,全縣所有的政令,都要經過這位的手,上面的三個做完決定,勾檢過後,具體的執行就要交給縣尉,包括行政,司法,財物等各個方面,是具體負責庶務的官員。


  下面還有上百官吏,若是減去一些的話,估摸著這些人得頭疼死。


  剛欲反駁,李元吉卻緊接著開口道:「現在這些主官要負責的事情太多了,以至於根本無法顧及全面,所以很多地方,也都會因為人手不足等問題而暫時擱置一些事情。


  朕覺得應該為他們減減負,比如說縣尉只負責行政,司法和財務等獨立出來,由縣丞負責各衙門的協調。


  而獨立出來的司法,則歸朝廷直管,但受縣令調遣。除此之外,縣令無需再去審案判案,在各州縣設置專一的審案衙門,由這些衙門來負責。獨立出來的司法,只負責維護治安,抓捕罪犯,搜尋證據等事情。


  而財務獨立出來,依舊屬各縣管轄,只是級別與縣丞相等。


  此外,設立專業的消防衙門,用以保障防火等安全隱患,而消防衙門則以軍製為核心,人員也均享受軍人待遇,而他們的主要任務,一是滅火,二是防範,所有開業的店鋪,都需要接受他們的檢驗,合格之後方可開業……」李元吉噼里啪啦的拉出來一大堆的說法,讓人聽的有些暈暈乎乎的。


  但不管怎麼樣,他們還是聽明白了李元吉話音里的意思。


  一是削弱了縣尉手中的權力,二是提高了各州縣下面曹事的級別,曹事就是縣尉手下具體負責各種事務的官員。


  三是司法獨立了出來,由朝廷直接管轄,剝奪了縣令判案審案的權力。


  四是設立了專一的審案衙門,這也就意味著,未來這種模式將會成為常態,所有的州縣,都將失去獨自審案的機會,這樣做的好處是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被降低。


  五是設立消防衙門。


  五個要點,算來算去,除了對縣尉的影響較大,對縣令有些影響以外,對於整個縣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影響。


  而之前他們最擔心的人員問題,非但不會被縮減,反而會得到擴充,這樣又能增加一些就業崗位。


  司法獨立……


  腦子裡不斷的回味著這四個字,在聯想到李元吉對其的解釋。


  片刻之後,房玄齡心中黯然一驚,不由得抬頭望向李元吉。


  然後在看看周邊的其他同僚,雖然早就知道李元吉並非常人,但這一次房玄齡還是被深深的給震驚了。


  與其說是為了配合解決取消宵禁后的一些問題,倒不如說是李元吉想藉此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而這一次,李元吉更是直接斬斷了地方上的命根子,準確的說,是斬亂了他們心懷不軌的最後一絲希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李元吉這麼做其實也沒什麼不對的。


  只是這一手很高明,先是抽走了兵權,取消了折衝府,后又收走了州縣的判案權,治安權。


  武侯這種職位,比起軍隊的確沒什麼戰鬥力,但卻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而這個時候,一但縣令或者都督想要謀反起事,那麼他手下也就只有那些行政人員可以調用,說句不好聽的,只要朝廷牢牢的掌控著司法力量,對於這些行政人員造反,連軍隊都不用出動就能解決問題。


  「如此一來,刑部是不是也要改動一些?」房玄齡問道。


  李元吉微微一笑,不得不再次感嘆房玄齡的腦袋瓜是真的聰明,自己說了那麼一大堆,他卻這麼快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如果不是房玄齡這麼問了一句,其他人怕是現在都還暈暈乎乎的搞不明白呢。


  特別是一臉懵逼的張行成。


  「刑部的確需要做出一些改動,但只是在內部對於職責進行細分,一是要配合各州縣司法獨立出來以後的接洽問題,二是關於死囚的處理問題,朕覺得朕也總會有出錯的時候,大權在握,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失去理智,朕不想錯殺一人,也更不想放過一個該殺之人。


  所以,朕決定,以後所有關於死囚的處理,先由刑部進行內部審核,然後在拿到內閣來討論……」


  「什麼?」房玄齡等人大吃一驚,連連驚呼。


  皇帝為什麼至高無上?就是因為有掌握天下蒼生的生殺大權,現在他竟然把這個權利拿了出來?不管怎樣,反正他們是驚的一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