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一章:反應
過年,是個熱鬧的日子。
但是今年的過年,卻是格外的熱鬧。
原因很簡單,經過一年的努力,百姓手中都有錢了。
就算是普通人家,只要肯干,今年的腰包也絕對比去年更厚一些。
有錢了,自然就要體現出來,於是,過年期間的走訪親友,席面就是一年比一年還要豐富。
沒有了錢的困擾,氣氛自然也會更熱鬧一些。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說著話,聊著生活,聊著未來。
「老幺孫,今年朝廷還減賦不了?」屋內,一個頭髮鬍子花白的老者坐在太師椅上,看著滿堂兒孫,滿臉笑容的問著。
整個家就屬老幺家的老幺最本事,當初去打工,稀里糊塗的結識了一位書生,趁著那書生空閑的時候跟人學習了一段時間,剛巧遇見錢莊開辦助學貸款業務,老幺孫也是膽大,直接就偷拿家裡的地契去辦了助學貸款,上了一家書院。
自然不可能是四大書院,就是縣裡的一個普通書院。
幾年的學習,成績倒是突飛猛進,這運氣也著實不錯,竟然被洛州州府給相中了,進了司法衙門,如今貸款已經換完,日子過的別提多滋潤了,而且,據說年後有可能挪一挪位置。
沒瞅見屋內的禮品嗎?基本一半都是老幺孫帶來的。
作為地方官員,消息什麼的自然是最靈通的,老太公也經常會問一些國家大事,雖然老幺孫從沒談過什麼機密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官府內部的一些改革,成效什麼的。
這些東西普通百姓能夠關注的的確不多,除此之外,老太公最關注的,就是關於百姓的事情。
就好比這朝廷減賦的事情,老太公每年都要問一次,雖然朝廷從未失信過。
「太公,今年再減一成,正旦大朝會上陛下已經宣布了。」老幺孫寧博笑著回應道。
本該年後才能得知的消息,但現在有火車了,加上朝廷也下發了新的任務,需要在過年期間就開始準備的,所以這些官員都接到了通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
「好!好啊!陛下真是個好皇帝呀……」老太公笑著稱讚道,至於更多的讚美之詞,他是真的想不到了。
本身就沒什麼文化,還想說出多少好詞來?
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於李元吉的稱讚,甚至就在他的身旁,太師椅旁邊的桌子上,就擺著李元吉的長生牌,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穿衣洗漱,將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的,然後就是對著李元吉的長生牌供奉一番,這已經成為了這位老人的日常。
「太公,今年的好事可不止這一件。」寧博繼續笑著說道。
「有話你就直說,少把你那一套帶到這裡,我看你小子就是欠抽!」老幺寧五老臉一瞪,朝著寧博狠狠的威脅道。
官場說話需要注意,這沒什麼,大家都可以理解,可在家裡還這麼嘚瑟,你特喵的嘚瑟給誰看呢?
別看你是官,老子照樣想打你就打你,就算跑到你衙門去打你,都沒人敢出來攔一下。
「額……」寧博有些尷尬。
「我看你小子是欠抽了……」老太公朝著寧五罵了句,作勢要站起來揍人的樣子。
堂內的氣氛瞬間歡樂無比,兒子訓孫子,爺爺訓兒子,好吧,其實大家都是鬧著玩的,誰也不會當真。
熱鬧過後,寧博這才開始說著接下來的事情。
「這第二件事,就是正旦朝會上,陛下冊封了五子為太子,也就是現在的長子。」
「恩,國不可無儲君,我記得太子年紀應該不大吧?」老太公點頭評論道,也算過了把癮。
「是不大,過去年才九歲。」寧博回應著。
嘖嘖,九歲就是太子了,這人跟人比起來還就是不一樣,哪像他們,活了一輩子了,整個家族也就出了寧博一個人才,還是意外發現的人才,當初因為貸款的事,沒少被寧五揍,經常揍的下不來地。
最後還是老太公出面狠狠的揍了寧五一頓,這事才算是過去。
關於太子的年紀,老太公倒是沒有繼續評論,這個他有什麼好評論的?如果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沒死,現在最大的也十來歲快成年了吧?
玄武門一事,的確給大唐百姓帶來了巨大的震撼與不滿,很多人都覺得李世民太過殘忍,殺兄也就算了,連自己的侄子都不放過,那是人能做出來的事情嗎?
這也是民間最反感李世民的地方,為人太過殘暴,冷血,即便日後做出了成績,表現的很愛民,很仁義,也始終無法徹底打開百姓的心結。
反觀,李元吉後來殺回來,殺了李世民,殺了他的兒子,這個百姓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你那叫殘暴,人家那叫報仇。
「太公,今年您就有七十了吧?」寧博問著。
「恩,再過一個月就實七十了。」老太公點了點頭,七十是個坎,如果死了,那也算是喜喪了,畢竟大唐活不到七十的人還有一大把呢,加上晚年也享受了好日子的滋味,這輩子也沒什麼遺憾了。
「太子在正旦朝會上上奏朝廷理應厚待老者,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五十以上,六十以上,七十以上,然後根據各地常平倉的儲存情況來決定具體的怎麼操作。
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會優先對七十歲以上的老者進行補助。陛下已經同意了這個提議,不過具體的方案還沒有拿出來,據說陛下下令三月前拿出具體方案。
孫兒打聽了下咱們這裡常平倉和七十以上老者的情況,又研究了下這個政策,一旦這個政策開始落實,多的不敢說,就說太公您吧,一年下來,朝廷差不多會補助你半年的口糧。」寧博說著最新的消息。
初步統計七十歲以上老者,向他們初步解讀這個政策,這是他們的任務之一,這不是某一個特定部門的任務,雖然後期會有衙門專門來負責,但過年期間,所有官員都要參與進來。
並不需要刻意的去走訪調查,走訪親戚的時候,打聽一下,見一下,說一下,記錄一下就可以了。
後期衙門會派人單獨來了解情況,然後形成一個詳細的名錄。
雖然查戶冊也能查出來,但是太麻煩了,需要翻閱幾十萬人的戶冊去查。
「嘶……」聽到寧博的這番話,屋內所有人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驚訝,吃驚,難以置信。
「老幺,這是真的?」寧五第一個反應過來,但卻不是高興,而是質疑。
從來都是百姓給朝廷交課賦的,什麼時候朝廷給百姓發過福利?除了災年的時候以外?
「當然是真的,不然昨天為什麼會把我叫回衙門,就是單獨說的這個事,衙門每一個人,都要在過年期間了解一下附近七十歲以上的老者,然後說一下這個情況,這算是一個初步的排查吧,等年後衙門會派專人來走訪確認,然後形成一個明確的目錄,等到三月朝廷的政策下來以後,就開始準備實施。」寧博解釋著,當然也沒忘了重點中的重點。
通知這個好消息只是其一,但另一個消息也是必須要通知的:「不過這也不是每一年都能發放的,具體的還要根據常平倉的存儲情況來看,據說初步的計劃是存糧高於七成發放,低於六成停止。
等到將來的時候,大概會將這個範圍逐步的增加到六十以上,甚至是五十以上。不過這個說不準,還要看具體的情況來決定。」
「那咱們縣常平倉的存糧有多少?」一眾親朋滿是期待的問道。
雖說整個家族只有老太公一個人可以享受到,雖說這幾年誰家也都不缺糧,幾個兒子一人一年拿出來兩斗糧食就足夠老太公吃了,現在誰家也不在乎這點糧。
但這是朝廷給的好處,這就很稀奇了,雖說他們不缺這點糧,但凡事不能用缺不缺這個問題來考慮的。
這說明朝廷依舊在施行仁政,而且還是太子提出來的,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太子將來也有很大幾率繼續施行仁政,這對於天下百姓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喜事。
都是窮苦人家熬過來的,即便現在有了點,但也沒人會去浪費。
「有將近九成吧,聽說整個大唐縣級的常平倉平均儲量是八成多一點,按照這幾年的勢頭來看,只要不遭受天災人禍,這個政策基本上不會停止。」寧博回應道,這不算什麼機密,但也不再解釋的範圍之內,如果不是自己家裡,他不會說這麼多。
這個政策不僅百姓認為是好政策,同時衙門內部也都認為是好政策。
為什麼?
雖然惠及的人群有限,但是影響卻是巨大的,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這個政策有利於幫助他們穩定地方局勢,幫助地方政府更加順暢的施政。
雖然現在就很穩定,雖然現在施政就很順暢,但誰還不希望日子過的更好呢?
消息,不只是在寧博一家傳播著,幾乎半個大唐都在傳播著這個消息,不管家中有沒有七十以上老人的,都很高興,因為下面還有五十歲,六十歲,說不定哪天就輪到他們了。
這算不算是吃皇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