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如獲至珍
「那次,你決然下船,我試過放棄你。」夏侯羿沙啞地回道,「但是我失敗了,我做不到,你在我心裡揮之不去。」
海葵聽了眼眶紅紅的,那些同樣的畫面重新浮現在她的腦海中,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心情,不由哽咽道:「我也一樣。」
夏侯羿隨之想起一件事情,便放開手,與她面對面繼續說道:「對了,其實上次,你說的那件事,我一向外祖父提起當年的事,他就勃然大怒,堅持說是你父皇殺了我舅舅,而他是被污衊的……我總覺得這個事還有隱情,不像表面那麼簡單。」
海葵鄭重其事地點點頭:「那你是怎麼看的?假設不是他本人,那麼真正的兇手,一定是這兩者的矛盾中,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忽然,她腦中浮現出一個人的名字來,這個人似乎符合這些條件。但她忍住了,沒有說出口。
「你是想說我父皇吧?」夏侯羿沒有錯過她的表情,其實這個嫌疑人不難猜,他也早想到了,便輕嘆道,「說實話,我第一個也想到是他。」
假如真的是他,又會怎樣?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了,海葵擔心地望著夏侯羿,見他用同樣的表情望著自己,便微微一笑,給他吃了顆定心丸:「不管是誰都跟你無關,那是上一輩的事,你就是你。」
夏侯羿點頭不言語,看見她腰上系著的那支玉笛,伸手去拿著它道:「喜歡嗎?」
「嗯。」海葵很坦然就點頭,怎麼能不喜歡,很早之前她就覺得是他送的她都會喜歡,何況這玉笛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可是我沒有什麼可以送給你的。」
「你看。」
海葵眼前墜下一個物件,那個熟悉的玉佩在海葵的眼前晃動,她用手掌心托住了這塊玉。
「這是我們家族的玉佩,因為我已經離家了,正好那時又需要銀子,就把它給當掉了。」涼涼的玉劃過她的手掌心,還保留著一絲他身上的體溫。海葵將它佩戴在他的腰上,嘟囔道,「那是你買的,又不是我送的。」
「我從當鋪買下它之後,心想看來老天爺是也要幫我。」夏侯羿的眼神灼灼發亮,「所以我堅信你會回到我的身邊。」
聽到夏侯羿說她前腳從當鋪一走,他後腳就把它買下,她心裡又開始翻江倒海了,忽地想起那些銀票還在她屋裡,便說道:「要不,我把當鋪給我的銀票還給你?就當是我送給你的吧。」要站起身來,夏侯羿哭笑不得地把她按坐下來。
「別犯傻,我不會要的。再說,這玉佩可不止這點銀子。」夏侯羿認真地說,「這麟符可是桓越國水師的兵符。」
「水師的兵符?」海葵恍然大悟,難怪鍾離昊會脅迫她交出這個麟符,「我還真不知道這麟符有此等作用,父皇是當小玩意送給我的,我那時還小,以為只是普通的玉佩。」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兵符,這得是你們鍾離家族的人才能使用,鍾離昊獨攬大權,就差一個水師統帥,而你父皇把它交給你,也是有權力制衡的用意。」
「我又沒有打過仗,連鳧水都還沒完全學會呢,這水師我如何指揮得動?」也許這是天意吧,海葵把玉佩系回他的腰上,感慨道,「既然羿哥哥是海上戰神,就留給你做個紀念吧。」
話已至此,二人心有靈犀地相視而笑,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坦露心跡,開誠相見。
這屋裡的暖意,好像把外面那些紛紛擾擾的雪花擋住了一般,一路磨難才獲得的信任卻也只有他們彼此知道,如獲至珍。
轉眼間就到了臘月,眼看太后的壽宴越來越臨近,可上官子宸仍杳無音信,進展不知如何,玥王府中的那位葉鶯病情趨於穩定,卻也不見好轉。煬京這邊倒是發生了幾件大事,先是太子被禁足了,原因被傳得沸沸揚揚,有傳言跟鍾離昊的越獄有關,再就是鍾離昊與上官子伶和親之事,是由桓越國的使者提出的,皇上已經許可。
這日,在皚皚白雪中,濟世堂的夥計在打掃著門前的積雪,那裡石階上下都堆滿了厚厚的雪,街上的樹上,雪壓著樹枝有些負荷,樹枝的下面結了冰塊,有好幾根發脆的樹枝丫被雪壓斷了。鴉雀在樹間和雪地上飛著跳躍,抖落著身上的雪花。忽然間,一輛匆忙駛來的馬車打破了這片寧靜,馬車急急地駛過長街,積雪在車輪下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留下了兩道很深的車痕,最後在濟世堂停了下來。
掃地的夥計看到一位身穿華服的年輕男子抱著一位少女衝進濟世堂,一腳踢開門,急急地喊道:「快找你們大夫!有人暈倒了!」
魏明志正好出門問診了,夏侯羿和海葵都在濟世堂里幫手,夏侯羿正在櫃檯後面邊給海葵講病例邊整理那些藥材。兩人聽到喊聲之後,走出櫃檯一看,闖進來的人原來是上官子騫,而他懷中的人,居然是上官子伶。上官子騫見到他們倆一起出來,頗有些意外,不過救人要緊,也顧不上許多,直說道:「我正要回府,不料在半路看見她躺在地上好像暈倒了,最近的醫館就是這裡,我就送她過來了。」其實他知道海葵在這家醫館當學徒,來這裡也有些私心,只是不能道破。
夏侯羿倒是很冷靜地讓他把上官子伶放到裡屋的床上,然後迅速給她把了脈,經過一番診斷,他沉吟半晌,問道:「她有幾天沒吃東西了?」
「幾天沒吃東西了?」上官子騫一愣,也被問住了,同樣困惑道,「聽說她不願意嫁到桓越國,莫不是為了此事她要絕食吧?」
夏侯羿來到外屋提筆將處方寫下,男女授受不親,他只能叫海葵代針,囑咐道:「葵兒,你按我說的穴位先給她針灸,大概一刻鐘她會醒來,之後再勸她吃些食物,一下不要給她吃得太多,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