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五章
在參加的幾節形式與政策課程中,留給我影響最深的就是我們在軍訓時所上的第一節課,教授的是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內容,因為當時是高中剛剛畢業,而我在高中有學習政治這門課程,平常對國際新聞也有所了解,因此我想寫一寫自己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看法。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都是在國際經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個體,同時兩者又同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政治上也是有著極其大影響力的兩個國家。更為重要的一點,當今世界已經從美國一家獨霸轉變為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非洲等多個個體所形成的多極化世界模式,當代世界,世界經濟早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相連的關係,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國家而得到單獨發展,美國也不例外,但為什麽美國還是要挑起這次貿易摩擦戰爭呢?從***的個人所述來看,似乎是中國在與美國的國際貿易中占到了比較大的好處,損害了美國的正當利益,可是,事實當真如此嗎?我們從數據中找答案,3月22日,美國總統***簽署備忘錄,基於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華采取限製措施。有觀點認為,美國此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縮減中美貿易逆差,但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跨國法律貿易中心主任布萊恩·派克,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隻包括貨物貿易,並沒有反映服務貿易,事實上,服務業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0%以上。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麵卻是順差,最重要的是,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多次就中美貿易統計差異進行比較研究,這個工作組由兩國政府機構專家組成。根據工作組的測算結果,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被高估了20%左右。去年工作組分析的結果顯示,美國的逆差高估了21%。也就是,從數據上來看,中美兩國在貿易往來之中並沒有哪一方占到了比較明顯的優勢或者,好處,因此,美國以此為借口所挑起的貿易戰,實際上還有著其他的原因和意圖。大家都知道,美國作為二戰結束以後的世界領導者,始終不遺餘力地維護著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在當今世界,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呈現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有美國的領導者甚至指出,如果美國在近10年內無法遏製或者阻止中國的崛起,那麽將來也就不可能了,因此,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今,美國愈來愈感到自身霸主地位遭受到了威脅,而我認為,這也就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根本原因。可是,美國真能從貿易戰當中達到自身的目的嗎?貿易戰對美國來一定是成果大於苦果嗎?我們還是要從數據來分析,自從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打響以後,中國海關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多項經濟指標總體穩定。盡管國際經貿形勢麵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但全球貨物貿易整體仍保持增長。在國內外多方麵因素綜合作用下,前3季度我國進出口持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並且,在***總書記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方針指導下,我國在國際上的貿易合作夥伴也愈來愈多,我國對外出口的商品種類也在日益豐富,從原本主要靠出售廉價勞動力從而獲利的“舊中國”模式已經一去不複返,如今,我國對外出口大類產品結構趨於穩定,部分高技術產品占出口比重上升。2000年代中期以前,機電類產品占出口比重上升,紡織類產品占出口比重下降。近十年,兩大類產品出口占比趨於穩定。一些具體產品出口占比變化較大:電子產品中,手機出口逐步替代計算機出口;雜項製品中,燈具、照明裝置出口占比上升,玩具占比下降;高新技術產品中,無人機出口大幅增長;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背景下,出口量大幅增長,對美國想要通過聯合其他國家來封鎖中國的經濟市場也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想要通過打貿易戰從而拖慢甚至拖垮中國的美夢是永遠不會實現的。那麽,作為應戰方,中國應該在貿易中如何應對呢?依我看來,首先,麵對美國的無理要求,中方已經做出的舉動是十分正確的,例如麵對美國加重我國的出口鋼鋁材料關稅,我國應對做出的加重美國出口中國的大豆等農產品關稅等舉措,是正義並且有力的回擊。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國還應該加速自身產業結構的轉型,推動第二、第三產業的持續發展,將發展的中心逐漸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上來,同時,我們還需要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始終起決定作用,但是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中,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這兩隻無形的手必須牢牢緊握,健全社會信用體係製度,促進我國國內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這樣一來,無論美國如何聯合或者鼓動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中國自身的市場也能持續運作,況且,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早已經舉足輕重,任何國家失去了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是不可能有好處可撈的,在中國經濟出現問題之前,恐怕那些試圖封鎖中國經濟的國家早已自身難保了吧。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無疑是今年國際上無法逃避與爭論的話題,到底誰能在這場貿易戰中笑到最後,我心裏早已有了答案,中國,必將在這場戰爭之中證明自己的力量,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地位,中國,必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