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茶道文化
到了後院,譚老興緻勃勃地擺弄起了那一套價格頗為昂貴的茶具。張志遠上前要打下手,譚老急忙制止道:「你坐下,今天我給你演示一下什麼是茶道。」
茶道,是以茶為媒的一種藝術,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道起源於中國,卻在日本發揚光大,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早在南宋時期,一位日本僧人將茶葉帶回日本並推廣種植,一開始並不被人們接受,直到豐田秀吉時代,才開始在日本上流社會中逐漸推廣,后形成了一種茶文化,亦為「茶道。」
茶道是儒、佛、道三大家思想的精華。佛教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從茶中體味苦寂,參悟禪機;而道家講求的是「天人和一」,注入茶道的靈魂,並將養生和茶道有機融合,體現一種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也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熏陶。
而中國的茶道講求「廉、美、和、敬」,意在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不管是日本茶道,還是中國茶道,都是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最關鍵的兩個步驟就是茶藝和品茶。茶藝環節大家可能聽說過茶道六君子,也就是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茶桶。具體操作步驟相對冗繁,不再用過多筆墨闡述。下面我們說一下品茶,先是舉杯嗅香,主要體驗其茶湯香氣使之通過鼻腔刺激味蕾,感受茶湯沁入心脾的那種美妙享受;接下來調整好呼吸,喝一小口,咀嚼茶湯,盡量讓茶湯在口腔中停留一會兒,然後緩慢吞咽,順著食道緩慢滑入胃中,最後閉嘴從鼻腔將氣呼出,回味茶湯的芳香。
聽完我一陣嘮叨,可能會有人說,真麻煩!一個玻璃杯,一把茶葉,一瓶開水就直接解決。某個東西一旦上升到一定境界,就成為特定階層束縛在條條框框中的一種享受,這種享受亦然是普通人不能所理解的。就好比說香道,一塊香料有什麼好聞的,還不如香皂好聞,弄那麼多條條框框,甭說聞了,操作起來都嫌麻煩。
人一旦到了某個境界,想回歸自然的時候,就想用一種高雅的東西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古代的貴族不愁吃不愁喝,自然想著變著花樣地玩,遊山玩水,賦詩飲對,把酒當歌,好不快哉。清代的貴族更是亦然。操著一口地道的京腔,提溜著鳥籠走街串巷,然後到茶館一小坐,侃天侃地講著他爺爺的爺爺光輝歷史,時不時講講宮中秘聞,在別人的唏噓聲結束白天的生活。到了晚上,那夜生活更加豐富,左摟右抱,歌舞昇平,活得就是個瀟洒。
進入新中國后,貴族文化基本消失,就算有,也不敢顯弄,生怕作為地主崽子被打倒了。改革開放后,環境相對寬鬆,人們也逐漸富裕起來了,老祖宗留下來的那一套東西又回到了各個領域,人們也開始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要說譚老往祖上追十八代,估計也就是個農民,最多也是中農,文化程度不高,趕上了好時候翻身農奴把歌唱,位極人臣,退休之後享受著省部級待遇,有住房,有專車,有保姆,有警衛,有免費醫療……沐浴著黨的恩情和關懷。
「來來來,嘗嘗這茶味道怎麼樣?」譚老親手將沏好的茶端給二位,興緻高昂地道:「這可是正宗的太平猴魁,味道絕對棒!」
郭金柱是個粗人,但對煙酒茶的研究不比所謂的專家差,呷了一口回味了片刻,嘖嘖稱讚道:「好,味道真好,入口柔綿,細滑如絲,香氣順爽,此乃上品啊。」
張志遠不懂茶道,但還是誇獎茶葉好,譚老的茶藝更高超。譚老聽了,樂呵呵地又忙活著沏茶。
郭金柱心裡有事,但看到譚老心情愉悅,又不忍心打擾,只好陪著談天說地。
談了一會兒,譚老突然沉下臉,轉換口氣問道:「永志現在怎麼樣了?」
郭金柱把茶杯放下,嘆了口氣道:「都過去七八天了,還在昏迷。昨天我還問醫生了,醫生說情況不容樂觀,要繼續觀察,如果能挺過這段時間就好了,但現在一切難說。」
譚老面部肌肉微微抽搐,閉上眼睛語氣緩慢地道:「永志不該啊,這孩子不該啊。」
郭金柱道:「譚老,我一直沒過來向您彙報,就怕您知道了生氣……」
譚老突然伸手示意郭金柱停止,坐起來睜開眼睛道:「我這不也知道了嗎?說說吧。」
郭金柱把案件的進展詳細講了一遍,譚老很長時間沒有搭腔,而是在思考著每個人在這個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過了許久才道:「這個田春秋和李虎剛兩人都不簡單啊,手腕都玩得相當厲害,一個是瞞天過海,一個是金蟬脫殼,各有千秋啊。」
郭金柱附和道:「是啊,譚老,我現在就不知道如何做,所以請您指點迷津。」
譚老依然在快速思考,突然問道:「上面是什麼反映?」
郭金柱道:「田書記說他要向上級請示,可我總感覺他就沒有和上面說,而是把永志說成了因公負傷,導致我現在不知該如何下手。」
「說起玩手段,你和永志,包括志遠都不是二人的對手。」譚老道:「你們發現了沒有?在你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耿直。我早就和你們說過,在官場上要學會圓滑,太過耿直不宜籠絡人心,所以你們在這方面欠缺火候啊。尤其是志遠,我只能說你是個好人,而不是好官。」
「好人和好官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你要想當好人,就必須維護到各方面的利益,可你能滿足所有的人要求嗎?不能!肯定不能!要麼你站在群眾一邊,替百姓說話,這樣做的後果就會得罪利益的另一個群體。要麼你站在利益群體中耳濡目染,必然會引起群眾的不滿,所以,你要想當一個好人,那肯定不是好官。」
「好官是什麼?自古來就一直在爭執。難道為了群眾就是好官?絕對不是。要想當好一個好官,就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學會利用各種手段八面玲瓏,你才能在變幻多端的官場站穩腳跟,有立錐之地。」
「我雖然人不在政治圈了,但我還是比較關心各地的政治格局的。往往在你走出這個圈子,看得或許更清楚。你們就說北州官場吧,我大致劃分了一下,主要分為三類。這一類就是以田春秋為首的『實權派』。田春秋這個人能力有限,成績平平,你看他在北州這些年干出了什麼成績?幾乎為零。但是,省委黃書記器重他,他的地位堅不可摧,誰都動搖不了他。那他為什麼能得到黃書記的賞識呢?他此人深諳官場之道,會揣摩上級領導的心思,而且往往能揣摩到點子上,這天同山風景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嘛,這是他的獨到之處。」
「黃書記是個實幹的領導,他到西江履新時就把時任省統戰部副部長的田春秋委派下來委以重任,其中給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企業改制,希望他能在任期間把三線工廠進行全面改制,推向市場,不僅給政府甩掉包袱,還要激活這些企業,但是,田春秋實在不是干這塊的料,至今一個企業都未進行改制。這就說到了志遠這裡,田春秋為什麼支持你在南陽企業改制,你應該明白了吧?」
「田春秋沒做出成績,他臉上也無光,漸漸地對田春秋的能力產生懷疑,早在去年就想動他,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位子,也就擱置下來。他心裡也清楚,自己在北州呆不長了,也就是一年的光景,今年不走,明年也就走了,所以他在這段時間不求北州發展,而求穩定,只要他安安穩穩度過就行了,至於以後的事就留給下任吧。」
「下面我說說第二類,也就是以市長林海鋒為首的『本土派』。這個林海鋒從一個基層官員逐步成長為市長,確實有過人之處,此人頭腦靈活,處事圓滑,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聽話,上面交代幹啥我就幹啥,這樣的人誰不喜歡?所以他得到邱遠航的賞識逐步成長起來。再看他這些年幹得工作也比較出彩,新城區的開發就是他的一亮點,當然,這都是邱遠航在任時未完成的心愿,他給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