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陳默說
「陳默先生,你認為現在談論未來城市,會不會有點言之過早?」站起來問問題的是一個西方精英,看模樣,是某個公司的管理層。
陳默的演講完畢,下面的觀眾席的人就開始不淡定。對不少人而言,陳默所描述的智能城市,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不早,給你們一個時間概念,未來五年內,沒有意外的話,濱海市將會建成智能城市的雛形。」
陳默否定搖頭,開口說道。
「人工智慧統一平台已經出現,我們公司的『人工智慧+』平台,就是打造一個智能核心。城市大腦,人工智慧+交通,人工智慧+大樓,人工智慧+電器,人工智慧+辦公,人工智慧+生活等,這些都已經不是電影。
我們公司總部,還有員工宿舍,都已實現『人工智慧+』的概念,這個概念,正在向濱海市甚至整個華夏的城市推廣。
根據我們統計,濱海市啟動智慧交通項目后,市民在人行道紅綠燈的平均等待時間比以往下降15秒,在幾百萬人的城市,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而濱海市的交通堵塞率,比往年同期下降70%以上。哪怕在上下班最高峰時期,都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交通堵塞。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分析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接下來,只要無人駕駛交通普及,智慧城市的基礎雛形就形成,這一天,不會太遠。」
陳默的話,引起下方一片騷動。
看著眾人舉起的手,陳默又點了一個人站起來。
「陳默先生,我們都知道,蓋茨,馬斯克等大佬還有不少專家的言論,都擔心人工智慧會給人類帶來危機。為什麼你這麼肯定人工智慧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建立智能城市,不擔心人工智慧會控制人類,毀滅人類嗎?」
「我為什麼比他們肯定?因為我比他們專業。說狂一點吧,行軍蟻公司目前的人工智慧最先進,我是最了解人工智慧的人。」
陳默給出回答,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到。
「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危機?是存在可能的,但概率笑得可憐。毀滅人類的東西數不勝數,一個特殊變異的傳染病毒,一個大隕石撞地球,核戰爭,地球本身的氣候突變,來自宇宙的輻射,或者突然出現的三體外星人等。
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的概率是存在,但根據統計學計算,這個概率和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差不多。你要清楚,人類不可能將核彈頭交給人工智慧控制,科幻電影都是騙人的。
它會不會給人類帶來危機,由人類本事決定。嚴格意義而言,人工智慧只是人類創造的一種工具,一種讓人類變得強大的工具。
蠻荒時代,先祖創造工具戰勝大自然而得以生存進化,創造刀槍而戰爭屠戮,是刀槍毀滅人類嗎?不是,這些工具,只是讓人類變強大。毀滅人類的,是人類自己的慾望和瘋狂,與工具無關,哪怕這是高級工具。
擦槍走火、汽車失控都會死人,人類第一時間是查找原因,修理損壞的工具,不可能任由它自由失控下去。人類會因為汽車偶爾失控撞死人,而廢掉所有汽車嗎?不可能的。
電影里那種人工智慧完全失控,製造機器人殺戮人類,概率和所有核彈突然一起爆炸差不多。
未來宇宙開發,星際探索,人工智慧是最好的工具。人類想更加強大,靠弱小的身體,有限的力量,是無法探知無限的星空的。人工智慧是一種無可避免的大趨勢。你擔心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還不如擔心明天,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你的工作崗位,這個想法更加實際。」
下方一片掌聲。陳默的比喻都恰到好處,讓人無法反駁,說服力非常大。
很快,又一個身影站起來,接過話筒后,站起來的人才開口。
「陳默先生,據我所知,你們華夏,你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什麼你們國家會那麼少自然學科諾獎?這是不是說明你們國家的教育很落後?科技很落後?」開口的人,聲音中帶著一種調侃的嘲諷。
突然跳到這個問題,陳默微微一愣,絲毫沒有將對方嘲諷的語氣放在心上。
「其實,這也是我想問的問題,敢問在座各位,為什麼我們國家獲得的諾貝爾獎會那麼少?我們教育落後嗎?我們國家科技不發達嗎?」
陳默直接了當搖頭。
「如果華夏教育落後,那為什麼華夏在開放的短短四十多年裡,科技成就和經濟成就登上世界前茅?甚至某些科技領域成為領頭?這是教育落後能做到的成績?那些說華夏教育落後的,並不了解華夏,而只是人云亦云的井底之蛙罷了。」
陳默的話,通過同聲翻譯,傳遍整個會場。聽出答案中的諷刺,站起來問問題的人,臉色漲紅,感覺周圍的目光,都帶著譏笑,似乎在看小丑。
不理會他的反應,陳默繼續開口。
「至於為什麼華夏獲得的諾貝爾獎少呢?你們想過原因嗎?」
陳默停頓了一下,場上所有人都陷入安靜,思索著陳默的話,也在思考原因。
「首先,自然科學這棵科技大樹,以教育經濟為主幹,各項成就就是枝幹和枝丫,還有葉子和花朵。諾貝爾獎,只是科技樹上無意中借出的一顆比較好,比較甜的果實。你們會因為僅有的幾顆好果實,而否定這棵樹上所有的果實嗎?」
陳默聲音一落,場上不少人點頭,掌聲雷動。
諾貝爾獎,只是眾多科學成就中畢竟突出的一點而已,並不代表全部。他們認可諾貝爾獎,但也都知道,諾貝爾獎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水平。
瑞典、瑞士等國,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的獎項,比俄國都要多,更別說華夏。但這代表這些國家的科技水平比這兩個國家先進嗎?根本不可能。
而且諾貝爾獎裡面的一些東西,陳默也不好點破。
俄國十月革命后的40年裡,還有美蘇爭霸的十幾年間,蘇聯的自然科學諾獎,全部空白。特別是冷戰時期,蘇聯科技實力一度超越美國,源源不斷的新技術被發現,但諾獎卻一個沒有,同期的美國拿了不少獎。
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證據。
蘇聯解體之後,俄國與各方關係好轉,就井噴式獲獎,這些表現就更加明顯。
都說科學技術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不可能做到技術無國界。
諾獎的委員會裡,都沒有華夏的科學家,為什麼華夏自然科學獎項少?技術有沒有不說,連一個推薦和為之說話的人都沒有,怎麼得獎?西方對華夏的偏見,並不是一天兩天。
在很多人眼裡,諾貝爾獎並不公平,而是一個受政治影響的獎項。
這些得罪人的言論,陳默不會在這種舞台上公開說出來,放在心裡就行。
「第二個原因,現代頂尖科技的研發,不再是以往的個人英雄時代。諾獎規定的得主,只能由有限的兩三人分享。而據我所知,華夏頂尖技術領域的研發,主要以團隊為主。一個頂尖團隊少則五六人,多則上百人。
團隊研發出來的成果,功勞歸在兩三人身上,這不符合實際。
以胰島素為例,當年華夏合成胰島素時,因為研發團隊人數超過諾獎上限的人數,華夏並沒有在當年申請諾獎。將集體的成果歸功於少數幾個人,這是不能接受的。
現在一兩人研發出引領世界科技的先進技術,少之又少,特別是在我們華夏強調團隊合作的背景下。我是一個例外,不能以我個人的情況,去衡量我們華夏主流的背景,更不能因為諾獎少,而去否定華夏的教育體系,這種想法很無知。」
還有一個原因,陳默並沒有說。
國內最頂級的技術,除非一些無關的基礎理論,其他核心技術,不允許寫成論文對外發表,因為擔心技術泄露。
論文泄露技術的事,並不新鮮。
國內頂尖團隊,大部分是官方系統內的研發團隊,他們不會為爭取一個諾獎,而去將最頂級的技術論文發表出來。
這一下,所有人都沉默,不少學者在心裡點頭認同。
因為他們都知道,諾獎並不是代表世界最高技術水平,而只是比較先進,比較實用的技術而已。
世界最頂尖的技術領域,如核聚變,量子技術,人工智慧,衛星,激光等,無一不是團隊合作研發。而那些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成就,都很少出現在諾獎的舞台上。
哪怕相對論這種劃時代的理論,在當年都沒有獲得諾獎。霍金被稱為一代巨人,但直到他離開,也沒有一個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