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再有什麽問題就是腦子有問題了
“楊婆子,你不要胡攪蠻纏。”陳繼亮黑著臉說道,“這裏誰也沒說要把你母子趕出響水村。”
“是啊,誰都沒說。”
“哼,你們沒說卻這樣做了。”楊婆子哭天搶地的叫起來,“老天啊,你睜開眼睛看看啊,都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啊。這些天打雷劈的,不得好死啊。”
錢菊英和喬美杏這時候走了進來,錢菊英老遠就聽到楊婆子在耍潑。
讓喬美杏去了歡喜那邊,錢菊英走到楊婆子的麵前,像看小醜一樣看著楊婆子,“第一,我們作坊不敢請你做工,你將來可是進士的老娘,身份地位高,請不起。第二,你家在犄角旮旯裏,一點不妨礙我們蓋房子,你不同意,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要真欺負你,你還能在這裏撒潑嗎?你看看你,嘖嘖嘖,說是進士的老娘,誰信啊。真給你兒子丟人,我真是擔心你啊,就你這樣的老娘,等你兒子楊慶元當了官不知道會不會嫌棄你。要是到時候巴結上一個千金,估計讓他丟了你,他也做的出來啊。”
錢菊英這席話字字敲打在楊婆子的心上,回想以前的事情,楊婆子不由得心驚。這些日子都為兒子考中貢士高興,沒想過這些,再加上平時沒人和楊婆子往來,沒人提及。
回想以前去過書院給兒子送衣送鞋襪,去過一次後,後麵兒子就不讓她去找他,就是去了,也別在書院門口,到旁邊的小巷子等著。
楊婆子心中明白,兒子是嫌棄自己寒酸自己長得醜,給他丟人了。到時候真做了官,要去上任,不可能立刻把自己帶走。如若真的娶了個門第高的小姐,自己就隻能永遠留在響水村了。
古老婆子一個,在響水村住著,娘家那邊這些年已經被得罪光了,還得需要鄉鄰的照顧。一語驚醒夢中人,楊婆子突然就開了竅。低垂著頭,也不站起來和錢菊英幹架了。
瞅了一眼瞬間沒有戰鬥力的楊婆子,錢菊英有些意外,往歡喜這邊走。喬雲芳衝她豎了個大拇指,響水村能製得住楊婆子的人出了歡喜小兩口,就是錢菊英了。
幾個人坐在一起,看大家正在討論。
歡喜站起來補充,“其實在響水村建作坊和醫學堂,都是毛毛爹看在鄉鄰們對我們沐家這麽照顧。要說建作坊和學堂,其實還是在鎮上比較方便。大家要不然回去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反正有兩天的時間。如果不同意,我們就隻好把作坊和學堂搬到鎮上了。”
喬美杏也說道,“這麽大的事情,大家還是回去和家裏人商量,想清楚。把作坊和學堂辦在村子裏,女婿主要是為了照顧我們這些老家夥,又舍不得離開村子。”
“你家歡喜和侄女婿是有孝心的。”胖嬸樂嗬嗬的道,“我們家是同意的,這麽好的房子,到時候招上門女婿,隻怕會搶破頭。”
“哎呦,聽你這麽說,我都不想把我家春兒往外嫁了。”王春兒自從學醫,那就是王三嬸的驕傲,“我都開始愁了。”
木匠陳的媳婦兒也來了,打趣道,“你愁啥,你家春兒以後是大夫,肯定能嫁個好人家。不僅僅是你們家的春兒,我看醫學堂裏的女孩子們,以後都是有福氣的。”
“那是。”喬雲芳笑著接話,“我家蓉蓉的婚事我們不愁,都商量好了,她自己挑自己喜歡的,我們在一旁給她掌掌眼就成。”
“這說房子咋說到兒女婚事上去了。”陳繼亮笑著說道,“先把眼前的事情解決了,再說別的。”
花逸安站起來,“時候不早了,都餓著肚子,我們先告辭了。”
“對,飯菜都準備好了。”喬美杏跟著站起來,“就等你們倆了。”
和大家告辭,沐家六口人走了。
沐家人走了,村民們沒走,圍著陳繼亮和木匠陳,七嘴八舌問開了。
“裏長,安公子和歡喜的意思,咱們不同意,作坊和學堂就要搬走?”
陳繼亮點頭,“你們也看到家具作坊生意多好了,隔兩天就來車隊拉走家具。我們每天都在趕工,作坊裏是一點存貨都留不下。那些供應木料的商人,都跟著發了財。人家要擴大作坊,響水村不同意,人家肯定要搬走的嘛。”
“對,就是這麽個意思。”木匠陳讓大家坐下,“這麽好的事情,我反正是同意的。你們要不同意,我們全家都跟著作坊走,反正安公子說了,給我們家提供住的地方。”
有人打趣道,“是不知道你木匠陳是安公子麵前的紅人,咱們可比不得。”
“我這麽給你們分析吧。”木匠陳開始掐指一算,“二十兩銀子,就現在沒在作坊裏幹的,你們要掙多少年?土裏刨食,去打臨工,這輩子都攢不夠二十兩銀子。”
看大家不相信,木匠陳反過來問,“就說你們這些當家人,這幾十年來,掙到了什麽?住的還是茅草房,吃的還是稀飯紅薯,饑荒年草根都沒得吃。”
這麽一說大家就明白了,李老頭和兒子一商量,“裏長,我們家同意。能在作坊上工,能有房子住,這麽好的事情我們同意。”
“再說了,作坊搬走了,你們上哪裏去做工?”陳繼亮補充說道,“作坊搬到鎮上,鎮長還不得笑嗬嗬。人家給安公子他們行方便,安公子肯定也得給人家便利,招工肯定會先從鎮上找。”
厲害關係都說的這麽明白了,再有什麽問題就是腦子有問題了。陸續的有人同意了,也有人說回去和家裏人商量一下。
陳繼亮揮揮手,“都散了吧,兩天時間,想清楚了再來找我。我也好跟人家回話,不能耽誤人家的事情。”
一家一家的告辭離去了,一路上都是嘀嘀咕咕商量房子事情的。
以為要等到兩天後才有結果,誰知道吃了晚飯,陳繼亮就帶著村民過來了。
沐家院子裏點了燈籠,一院子坐滿了人,還都是自己帶的小板凳。院子裏坐的當家人,院門外麵站著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