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把酒話關外
當晚已經來不及趕回京師,朱由檢就在順義縣城紮下大營。√∟頂點小說,
六位尚書在順風酒家為朱由檢接風洗塵,其他的大小官員,分別宴請相應的軍官,只有普通的士兵沒人宴請,他們人數太多,六七萬人只能在軍營吃大鍋飯了。
六位尚書聯袂宴請皇帝,真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漢人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問題都是在酒桌上解決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寬」,朱由檢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將自己的施政理念,向尚書們輸灌輸灌。
「朕這段時間不在京師,治理國家的大事,就勞煩各位了,這第一杯酒,朕就借花獻佛,各位大人,辛苦了!」
「陛下,應該是我們敬你才對,」黃立極與其他尚書們對對眼,「陛下英明神武,蓋過任何一位歷史明君,應該是臣等敬祝陛下!」
「是,是,是臣等敬祝陛下!」眾人一起應諾。
「哈哈,」朱由檢大笑,「黃愛卿一向不喜歡拍馬溜須,今天這是怎麼了?」
「陛下,臣這不是拍馬溜須,」黃立極正色道:「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
「那朕就飲了這第一杯。」朱由檢一飲而盡,六位尚書也是幹了。
侍衛上前,給各人滿上第二杯。
朱由檢欲待舉杯,黃立極搶著說道:「陛下,這第二杯酒,乃是臣等為陛下接風洗塵,恭迎陛下北伐大吉,勝利歸來。」
「哈哈,北伐是比較順利。」朱由檢又陪著尚書們幹了,「黃愛卿,這第三杯,可有什麼說法?」
「陛下,」黃立極舉起酒杯,「這第三杯,乃是批評酒,陛下親自北伐,臣等在京師監國,有不當之處,還望陛下指正。」
朱由檢暗罵黃立極滑頭,自己還未歸京,沒有接觸到具體事務,怎麼知道他們哪兒做得不對?不過,京師比較安穩,他們在大局上還是不錯的,「眾位愛卿,朕在關外的時候,京師平安,舉國祥和,你們的功勞不小,這杯酒,也算是朕對你們的感激,你們辛苦了!」
「陛下北伐更辛苦!」
君臣又是滿滿幹了一杯。
酒過三巡,他們喝酒的速度就慢了些,黃立極終於忍不住好奇:「陛下,大明與建奴在遼東打了十幾年,勝少負多,陛下怎麼一戰就滅了建奴?」
「哈哈,」朱由檢又是大笑,「當然是大明國力強盛,火器先進。」朱由檢將北伐的事,揀要緊的地方,簡要敘述了一下。
「陛下,原來如此!」黃立極等人唏噓不已。
朱由檢悶聲吃口菜,他光顧著喝酒說話,到現在一口菜都沒吃。
黃立極又不讓朱由檢安分吃菜了:「陛下,既然恢復了遼東和奴兒干,今後怎麼治理這些地方?」
朱由檢放下筷子:「袁崇煥現在怎麼樣了?他回來了嗎?」
李春燁答道:「陛下,還沒有,袁崇煥傳書兵部,他那兒已經結束戰鬥,正在回京師的路上,估計一個月以後,才能回到京師。」
「奧,」朱由檢放下心來,既然袁崇煥就要回來了,那戰鬥應該還算順利,「朕想起了今天中午的事,大量的百姓舉著日月軍旗,如果他們舉的是國旗,就會更好了——百姓不僅要熱愛自己的軍隊,更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陛下是說……」黃立極摸不準朱由檢的意思。
「黃愛卿,朕打算為大明設立國旗,作為大明的象徵,至於選用什麼樣的圖案,就交給你們禮部去辦吧!圍繞軍旗的圖案,適當改造一下。」
「是,陛下。」黃立極拱手,「回到京師之後,臣立即著手去辦。」
「剛才黃愛卿問道遼東與奴兒乾的事,其實,朕的想法很多,」朱由檢吃口蘭花菜,也不管其他人都在等候,「朕就說說關外吧!」
見六人都是側耳傾聽,朱由檢打算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反正這些計劃,遲早需要他們去執行,「首先,朕打算在關外駐軍。」
「駐軍?」黃立極輕聲問了一句,代表了幾人的疑問。
在這六人中,李春燁對朱由檢了解最多,自從發現洪承疇沒有隨軍回京,他就猜到了。
「你們想想,大明的奴兒干都司,為什丟掉了?」
「陛下,奴兒干都司的丟失,不是因為建奴的崛起嗎?」工部尚書李長庚皺起了眉頭。
「你說的不全對,」朱由檢夾快鯉魚塞進嘴裡,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如果奴兒干有大明的駐軍,在建奴崛起的時間,完全可以兩面夾擊建奴,遺憾的是,奴兒干並沒有大明的駐軍。」
「陛下,大明不是在奴兒干有許多衛所嗎?」戶部尚書畢自嚴覺得越聽越糊塗了。
「畢愛卿,從戶部的檔案中,你看到大明給這些衛所發放過軍餉嗎?」
畢自嚴搖搖頭:「沒有,陛下。」
「這就對了,如果這裡是大明的衛所,怎麼會沒有軍餉?那士兵們吃什麼?」
「陛下,臣明白了,大明雖然在這些地方設有衛所,但所有的士兵和將領,都是當地的人!」兵部尚書李春燁馬上醒悟過來。
「侯質說得很對!」朱由檢向他投去目光,大有「知我者,侯質也」的感慨,「由於所有的將士都是當地人,當大明遇到危機的時候,他們只會觀望,不會真心幫助大明,大明要是失敗了,他們就投靠建奴,對他們沒有任何損失。」
「這些牆頭草!」刑部尚書喬允升罵了一句。
朱由檢倒是非常釋然:「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這些弱小的民族,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李春燁是兵部尚書,有對朱由檢的治國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他對關外駐軍的事,最為關心,「陛下打算如何在關外駐軍?」
「朕這次從關外撤軍,洪承疇的第四軍,就留在當地,他們分佈在一千里到三千里的廣闊區域。」
「陛下,第四軍駐紮得這麼遠,那他們的糧食補給怎麼辦?如果總是從京師運送過去,光是在路上的損耗,恐怕就會超過一半。」畢自嚴掌管著大明的錢袋子和米袋子,但他的手中,糧食卻不太豐厚。
「這就是朕要說的第二個問題,歸化。」朱由檢侃侃而談,「朕不是要當地的弱小民族依附大明,而是要將他們歸化為漢人,說漢話,習漢字,用漢名。」
「陛下,大明自身的百姓已經有數千萬,歸化他們有什麼用處?」吏部尚書王永光插了句。
「在歸化的基礎上,讓他們學習漢人的農耕之術,在當地生產糧食,直接以賦稅的形式,交給軍隊,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向當地運輸糧草了——大明軍隊在當地保護他們,他們自然要納稅。」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眾人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
朱由檢繼續他的施政理念:「當然,要歸化這些民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所以朕打算向當地移送一些漢人。」
「陛下,百姓肯去這麼遠的地方嗎?」李春燁第一次替朱由檢擔憂起來。
「這個,朕也考慮到了,」朱由檢自顧喝了半杯水酒,「第一,讓北五省失去土地的百姓移民關外,他們在當地不是沒法生活嗎?那就去關外,朕發給他們土地,每丁三十畝,不算少吧?」
「陛下,這樣還能減少地方上的不穩定因素。」黃立極聽出苗頭了。
「對,朕就是從這方面考慮的,只要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有了土地,像陝西那樣的民變,再也不會發生了。」
「一箭雙鵰呀,陛下!老臣實在是佩服!」喬允升已經在心裡佩服得五體投地,要不是正在喝酒,他都準備趴到地上,以表達對朱由檢的崇敬。
朱由檢沖喬允升點頭示意,「這第二嘛,朕打算將這些百姓移民遼東,離他們原來的家園,也不算太遠,要是遇上新元,還可以回老家看看。」
「陛下,那其他的地方呢?」黃立極追問了一句。
「這移民的事,要慢慢來,先移民遼東,等遼東真正成了大明的土地,再逐漸向更遠地方移民,」朱由檢話鋒一轉,語氣十分堅決:「大興安嶺以西,土地廣闊,但百姓非常少,朕有一個想法,想將重刑犯,比如刑期五年以上的犯人,連同他們的家屬,一同流放到那裡。」
「陛下,這麼遠的地方,他們的家屬怕是不願意……」喬允升嘟嚕了一聲,見眾人都沒有反對,他的聲音迅速消失,像是被消了音。
「喬愛卿說得不錯,要不這樣吧,犯人必須流放,但家屬由他們自願。」
「陛下,這樣一來,還能減輕各地監獄的壓力,依臣看,讓這些犯人,戴罪為大明守土,也算是給他們自己贖罪了,」喬允升向朱由檢一抱拳,以示對朱由檢的欽佩,「但臣剛剛想起一件事,北地的游牧民族,民風十分強悍,他們願意歸化大明嗎?他們肯種地納糧嗎?」
「這點喬愛卿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