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中唐當皇帝> 第059章 修宮建殿現盛世

第059章 修宮建殿現盛世

  李寧之所以選用這麼笨拙的方法蒸餾清酒,甚至不惜耗費許多人力物力,是因為東海樓的菜品廣受歡迎,卻沒有與之相配的名酒。而且東海樓自己沒有釀酒左方,只是購買別家的成品酒。

  起初李寧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一心想著能改進冶鐵工藝,造出輕薄的鐵鍋。但鐵器是國家戰略資源,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李寧沒有鑄鐵的資格,私自鑄造會給東宮招來禍患,弄不好還會被有心之人污衊心懷不軌,殺頭都是有可能的。

  就在李寧相仿設法獲取鑄鐵資格時,東海樓卻出了事。

  東海樓的酒水,一開始還只是選用品質稍次的濁酒。李寧在東海樓舉辦了李白詩展后,東海樓名聲漸起,逐漸淘汰了濁酒,選用了品質更好的新豐清酒。

  新豐位於長安以東,在後世的臨潼縣境內,就是有秦始皇陵的那個。

  新豐之名,是漢高祖劉邦緩解其父思念故鄉,而命人依照故鄉豐邑新建的一座城,取名新豐。

  新豐之酒,也是劉邦為其父遷來故鄉的釀酒匠人在此處釀的酒。自漢朝始,新豐美酒便名揚天下,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贊詠。

  梁元帝曾寫「試酌新豐酒,遙勸陽台人。」;詩仙李白也曾言「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詩佛王維還贊道:「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東海樓出的事就和新豐清酒有關,一直供給新豐清酒的酒商們突然集體不買給東海樓了。李寧猜想肯定是京中開酒樓的世家貴族們搞得鬼。

  李寧只能一方面從其他地方購買清酒,另一方面開辦自己的釀酒作坊。李寧正愁如何獲取冶鐵之權呢,新豐清酒的斷供正好讓他想到一個絕好之計。

  所以李寧就趕緊讓人試驗蒸餾清酒,成功后就立馬獻給皇帝李適了。他李適龍顏大悅之計說:「醉仙之釀,工藝繁雜,需用特殊鐵器。請皇曾祖准許煉製,方能大量出產仙釀。」

  「准了,准了,所出記得多獻些!」

  李寧拿到了鑄鐵煉器之權,自然萬事行動方便。李寧沒有在朝廷官辦的鑄鐵作坊煉製器具,他才沒那麼傻,好不容易得來鑄鐵之權,自然要最大程度的利用。

  這倒是李寧咬文嚼字了,皇帝李適之意分明是讓他在官辦作坊煉製釀酒器具,他硬是強行自己開鑄鐵作坊,皇命自然沒人敢反對。

  李寧於是就在城南的五台鎮開辦鑄鐵作坊。他首先拿著皇命去將作監採購了諸多生鐵礦石,又同時從燒松制煙的火窯作坊請來一位有經驗的匠人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火窯熔爐。

  李寧又讓河東的書鋪分店運來了一批露天煤炭,他把書鋪開到河東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採集當地的煤炭以便利用的。

  河東分店的掌柜姓裴是李寧身邊的大宮女紅月之父。紅月家裡經商失敗才不得以進宮為奴,李寧幫助他們家渡過難關,還為商之道上經常指點他們。裴掌柜是李寧在宮外最可信之人。

  制煙作坊的吳匠人只掌握低溫控火的經驗,在高溫鑄鐵方面的經驗不多。幸好他有位師傅曾在官辦的鑄鐵作坊干過,李寧便那位馬師傅高價請來任管事。

  古代的冶鐵工藝從最初的塊煉法,到百鍊鋼,再到炒鋼法,以及現在的灌鋼法,一路改進,不斷發展,已經頗具規模。

  鐵礦石經過高溫熔煉后變成液態生鐵,再將液態生鐵澆注在熟鐵之上,反覆熔煉,就能變成鋼。做成鋼的關鍵是生鐵和熟鐵的比例,灌鋼法發展兩百年來,已經初步掌握了大概的配比。

  李寧一有空便去鑄鐵作坊,利用他後世稍微先進一點的經驗對冶鐵工藝提出改進意見。

  李寧看出液態生鐵溫度過高,直接與熟鐵一起熔煉,接觸並不好。於是提出將冷卻下來的小塊生鐵和熟鐵纏繞再熔煉。這樣不僅能精確控制配比,還能增大接觸面積。

  用這種方法試驗下來,效果十分之好,得到的鋼更多。李寧又把小塊生鐵改為生鐵片進一步和熟鐵片一起熔煉,效果更進一步。

  起初為了達到鐵的融化溫度,鍊鋼爐的爐口一般是用泥巴密封起來。李寧看出此法的不妥之處,雖然保持了爐內高溫,可缺少氧氣,熔煉速度反而不快。李寧改用塗泥的草鞋遮蓋爐口,使得氧氣可以進入,大大加快了熔煉的速度。

  李寧改進了一些小技術,如願地煉製出了大批的優質鋼鐵。

  李寧首先煉製了一批輕薄的鐵鍋,代替了原來的銅鍋,隨後又打造了許多鋒利刀具。李寧的母家之人,本是以製造弓矢箭羽為業。他又提供了箭頭所用之鐵,使其極為鋒利,穿透性極強。剩下的鋼鐵,李寧便賣給了朝廷,快速掙了很多錢財。

  李寧賺取了巨額錢財,自然也會獻給皇帝李適一部分,不然他害怕皇帝猜忌與他。幸好,李寧宮中還有俱文珍幫他頂著,不斷為其回護。

  此時的俱文珍算是和孫榮義徹底對上了,二人常常比拼誰獻得的「進奉」多。但每每都是有李寧支持的俱文珍勝出,極為受皇帝李適寵信。

  長期大肆斂財很快充實了李適的私人小金庫,皇宮之內奢靡之風也漸起。

  話說「安史之亂」和「奉天之難」都讓大明宮飽受戰亂,損壞嚴重。忙於平亂的肅、代二帝無暇顧及大明宮的修繕。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大唐財政窘迫、國庫空虛,無力承修浩大工程。

  李適繼位后,國家財力狀況才有所好轉,又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大唐恢復了昔日的繁華。

  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年初,自信心爆棚的李適決定修繕大明宮。

  作為國家象徵的含元殿迎來大修,前後歷時一年多,耗費巨大。大明宮其他的宮殿也不同程度的修繕一番,又在太液池新建了不少亭台廊院,麟德殿前的會慶亭就是此時增建的。

  以李適愛財如命的性格,修繕大明宮,自然要天下人一同出錢。每個宮殿修建時,他就又可以廣明正大的加收一項「進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