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赤地炎都寸草無
與白居易、元稹一共考中吏部科目選的還有一人名叫王起,他考中的是博學宏詞科。
王起是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進士,同時他還是李寧護衛王式的叔叔。
當初,李寧從東宮侍衛中選了身材高大的王式做護衛。本以為他是武將世家能幫助於他,誰曾想竟出身於正經的文官之家。
直到王式給李寧說他叔叔考中了博學宏詞科,李寧才得知。每年考中博學宏詞科之人就兩三個,韓愈考了三次都沒考上,沒想到王式的叔叔王起竟然考上了。
之前,李寧只聽王式說他父親在朝中任個小官,並未仔細調查。王式給李寧說了他叔叔的事後,李寧才上心,私下詢問了趙安。
李寧從趙安口中得知,這王式家可了得,竟出身於太原王氏。不過,他們家只是王氏旁支小戶,「安史之亂」時更是舉家逃難到江南,家底漸空,可以說是徹底沒落了。
幸好王式的祖父王恕從軍淮南,先後隨高適、李峘征戰,又在崔圓、韋元甫賬下任職,因功升任正七品揚州倉曹參軍。但王恕早亡,留下三個兒子王播、王起、王炎。
王播就是王式的父親,王恕病亡后,王家自此一落千丈,貧苦無依。幸好王恕曾救過一名屬下,這名軍官常來接濟他們。王家三兄弟每次都把飯碗吃得乾乾淨淨。
王式的祖母出身書香門第河東裴氏,悉心教導兄弟三人。寒門出多貴子,王播兄弟三人勤奮好學,過目不忘,都成了大才。
王播於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高中進士,隨後考中制舉賢良方正科。王起於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高中進士,王炎於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高中進士。兄弟三人從小孤貧,都很爭氣全考中了進士。
然而王式自幼愛刷槍弄棒,不喜文詞,王播升任侍御史后,他在四門館不學無術,經常逃課。
當時李寧正好剛開了李紀書鋪,王段常帶人來搗亂。看不慣的王式挺身而出,幫助李寧教訓了他。
王段家是太原王氏的嫡系,而王式這旁支比他大一輩。王段曾高傲地招攬於他,不過王式不懈和他廝混,還戲稱他為世侄。後來,勢單力薄的王式就被王段找一幫人給揍了。
王式那能受得了這氣,經常和王段對著干,奈何他孤身一人總落下風。李寧得知后就幫他用手段懲治了王段。
李寧得知王式一直想參軍,就向太子李誦舉薦了他,所以,王式才一直跟隨李寧。
趙安是李寧父親廣陵郡王李淳安排的,他祖父是國子祭酒。李寧只得接受這文官的孫子,他又自己挑了勇猛好戰的王式。
李寧本想著他兩個侍衛一文一武,好好培養,日後必是平定藩鎮,中興大唐的助力。
李寧已經結識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孟郊、崔護等一大批文官了,武將就認識師傅李愬。他沒想到正打算悉心培養的王式也是出身文官之家。
幸好,不久后李寧發現趙安是正兒八經的武將世家,但趙安隨後就去了安南幫助其父了。
這年十月末的一天,李寧去集賢殿路上,突然看到內坊門口值守的王式滿眼血絲、一臉憤怒。他關心道:「式哥之眼為何這般紅腫,可是有人欺負你?」
王式頓時別過頭去:「無事、沙子入眼了。」
李寧覺得奇怪,拉著王式到無人處詢問:「究竟何事,快快道來。」
王式低頭無奈道:「公子別問了,不是你能管得。」
王式這人從來都是樂呵呵的,李寧從未見他如此這樣,便好言道:「你只管說來,我必為你討回公道。」
王式這才慢慢道:「家父路遇京兆尹,李實不肯下車避讓。家父僅呵責幾句就被其誣告欺壓官吏,現已貶出京師。」
李寧聽后道:「京兆尹確實過分,你父也不應呵責,此事我來想法。」
誰知王式聽了李寧的話兩個紅腫的眼睛瞪得很大,不可思議地氣道:「不勞公子費心。」說完就大步走了。
李寧愣在原地不知哪裡得罪了王式,自己還想好心幫他一把呢。李寧帶著疑問去集賢殿上學了。
在集賢殿內,李寧將此事告訴了李珩的二兄李璋,詢問何故。
李璋告訴李寧:「正三品以下官員,路遇御史,需下車迴避。王式之父並無過錯。」
李寧這才明白。原來言官御史的地位這麼高。他原來以為宋朝時言官地位才水漲船高。
畢竟宋朝重文輕武,刑不上大夫,罪不及言官。李寧真沒想到,唐朝時御史言官的地位就已經很大了。
御史是負責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雖然官階不高,但可以上書彈劾官員,是清貴要職。
王式的父親王播是從六品的侍御史,從三品的京兆尹李實確實要避讓於他。兩人的轎子相遇,李實仗著皇帝李適的寵信堅決不讓,王播的呵責一點錯也沒有。
京兆尹李實出身皇族,是唐高祖李淵的十六子道王李元慶四世孫,比皇帝李適還大兩輩。他曾跟隨唐太宗五世孫嗣曹王李皋為官,先後任江西府判官、蘄州刺史。
李皋死後,李實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行軍司馬。他因剋扣軍費,惹怒將士,連夜用繩索出城,逃回京師。
皇帝李適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十分恩寵李實,將他升為司農卿,檢校刑部尚書。李實因為去年豐收立下功勞,再次擢升京兆尹。
不知是不是老天故意打擊皇帝李適,自從他在馬璘山池賜宴群臣,與民同樂后,數月來滴雨未下。
京兆尹韋夏卿去年立下豐收大功,都被撤了職,貶成太子賓客。同時立下大功的李實接任京兆尹,強力鎮壓盜匪,抑制糧價,連四門博士韓愈都很看好他,全力討好。
不過,這只是李實新官上任做得表面罷了。到七月份時仍未下一滴雨,田裡的莊稼都旱死了。
官員馬異此時寫了一篇《貞元旱歲》一詩,記錄了當時的慘狀,詩曰:
赤地炎都寸草無,
百川水沸煮蟲魚,
定應燋爛無人救,
淚落三篇古尚書。
這年夏天確實酷熱難耐,旱情極其嚴重。關中大地的莊稼旱死,無人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