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中唐當皇帝> 第077章 泛舟渭河出長安

第077章 泛舟渭河出長安

  第二日,李寧一大早就跑去延英殿,他威脅俱文珍給他換了一套小太監的服侍,混進了延英殿。

  這次議事果然是為了立宰相之事,在場將近二十名官員對此事議論紛紛,甚至還吵了起來。

  李寧只聽得,「嗣道王賑災有功,治理有方,能擔此重任。」

  「嗣道王任京兆尹不足一年,更新加爵位,不宜再升。」

  「京師災禍頻生、難民遍地,可是嗣道王治理之功?」

  「嗣道王任京兆尹之時已生旱災,然其治理盜匪、穩定百姓,怎不是大功?」

  「京中都傳嗣道王強征賦稅、殘害百姓,又豈是空穴來風。」

  「嗣道王賑濟難民,捐糧施粥,仁義有嘉。」

  「不知嗣道王何來如此巨財道,莫不是搜刮民脂民膏而來?」

  李寧看得清楚,朝中高中也就三四位幫李實說話,其他人都是反對的。最終連中立的王純,也因宗侄王銷陷害大臣而受連累,沒能坐上宰相之位。

  太常卿高郢升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瑜升為門下侍郎,授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之職。

  李寧從劉禹錫那裡得知,立宰相之事是崔薳替李實提出來的。而且在李寧拿出罪犯的簽字畫押,替他父親辯解時,這崔薳就在皇帝面前說,那些罪犯有被嚴刑逼供之意,畫押做不得數。

  因此京兆少尹沒被處死,只是貶出了京師。李寧當時就氣得不行,這次又發生了這件事。

  劉禹錫也說崔薳此人陰險狡詐,和曾經的上司,也就是李寧貼身護衛王式的父親王播不對付,聯合京兆尹李實擠走了他。而且崔薳對部屬書吏也要求嚴格,動不動就訓斥辱罵。

  既然崔薳喜歡追查冤案,李寧所幸就成全他一下。監察御史不僅監察百官、巡視郡縣之權,還有糾正刑獄、巡視囚犯之責。

  監察御史需定期去各州府郡縣巡視監禁的囚犯,若發現嚴刑逼供的冤情或虐待囚犯之事就可以直接上報皇帝,請求重審或糾正。

  近年以來,宦官掌管神策軍,權勢滔天,漸漸得就根本沒有監察御史敢去神策軍巡視了。

  往往都是,御史台給神策禁軍去一封公函,神策禁軍回一份囚犯名冊,並注名沒有冤枉、虐待任何一個囚犯。如此簡單省事,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寧讓受崔薳責罵的下屬,把他領去了右神策軍巡視,同時暗中散步他泄露立宰相的消息。

  右神策軍中尉孫榮義和李實是同盟關係,崔薳自然就被神策軍使扣下了。皇帝李適得知后大怒,直接把打崔薳四十大棍,發配去了崖州。

  李寧之所以能不著痕迹地懲治了崔薳,主要還是李實自己猜忌於他。

  接下來的日子,李寧一直在王家村忙碌。他不是只把王家村當成臨時賑災之所就草草修建。

  李寧前世的父親常帶著村裡的勞力去幫人建房子,算是個小包工頭。李寧能有這些理科知識全是跟他所學。

  在王家村,李寧子承父業,帶領大批壯丁修建房屋。李寧有水泥也有鋼鐵,自然能夠製作鋼筋混凝土。

  經過一個月的功夫,李寧照著大唐建房的習慣,修了九個坊。各坊之間還修了寬闊街道,連成井字。不過,街道之旁不是坊牆,而是整整齊齊、三層樓之高的店鋪,甚是壯觀。

  坊內的十字街道全是兩層的店鋪,坊中的十六區也都是兩層的閣樓。村子西北十字路口旁,還有四個五層高的建築,直插雲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難民不敢相信這些高大的房屋店鋪,竟全是他們一個月之內親手建成的。

  春節前夕,李寧將王家村改名為濟民鄉,取賑濟災民之意。大多災民都分到了房子,這個春節過得無比幸福。

  隨著難民的陸續進來,濟民鄉越來越熱鬧,各種吃食、衣物、百貨的店鋪一家又一家的興起。由於沒有了坊牆限制,這裡買賣極為容易,堪比東西二市。

  驛道之南還有好幾處四層高的酒樓,為旅客提供休息的場所。

  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早春,長安城內的人得知濟民鄉的盛況后,紛紛前來一睹為快。

  濟民鄉的經營模式深受眾人喜歡,不少城中富商也還此處建立分店。

  負責賑災的京兆尹李實,甚至私下派人散步濟民鄉的富庶,致使大批難民蜂擁而至。

  上元節之後,李寧聽裴溫稟告說,他們所囤積的糧食不多了。他為了全力興建濟民鄉,不惜耗費了眾多糧食。

  如今難民越來越多,照此趨勢下去,確實只能堅持兩個月了,可離小麥收穫還有四月之久。

  李寧心中固然記恨李實,卻也不能打這些災民趕走。於是他向父親李淳這個賑災副使求助,不曾想他從父親李淳那裡得知,朝廷的賑災之糧也不多了,最多也只能維持二個月。

  這還都怪李寧,以往若發生災情,朝廷只是施粥於難民,僅僅讓其充饑,保證難民不大批餓死便是了。

  如今讓李寧搞得,難民們不僅能吃飽,還有房屋可住、錢糧可拿。

  而且去年全國各地大多有災情,河南、河北同樣發生了嚴重的旱災,也急缺糧食。淮南也有水患,所建糧食僅能自給。

  為今之計只能從富庶的江南、劍南之地急調糧食。可如今江南、劍南都沒運來糧食,朝中數次催促都無果。

  劍南蜀道崎嶇難行,運糧自是不便。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尚且只能造木牛流馬,艱難運糧。

  可淮南、江南有運河之便,按理來說不該這麼久還沒運來糧食。

  他早在經營「五穀糧鋪」時,就讓江南的書鋪分店,全力屯糧。春節之後,李寧就派人去崔促了,如今也沒個音信。

  數日之後,李寧得到消息,江南所有運送的賑災之糧全被浙西觀察使李錡扣下了。李寧的父親李淳正是負責籌調糧食,也知曉了這一消息。

  李寧看著這些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的難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他可不想辛苦經營的濟民鄉因為斷糧而名稱受損,甚至毀於一旦。

  所以,李寧給父親李淳留下一封書信,就私自趕往江南去了。

  李寧騎著馬從濟民鄉出發,經灞橋驛、昭應縣,然後北上至渭水,隨後乘船泛舟而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