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陸婉兒運河救人
李寧被譚雲打暈拖上船去往蘇州,王式和沈隊正帶著剩下三十名士兵繼續督促運糧,應對後事。
李寧走後不到一刻鐘,運河邊就來了百名浙西士兵。他們打探清楚后,一面給李錡報信,一面派人追捕官船,同時又趕去東城,尋王式、沈隊正等人。
牙兵追上王式后,為首之人呵道:「拿下爾等叛賊!」
沈隊正反駁道:「庾將軍何出此言?我等怎是叛賊。」
庾將軍回道:「爾等之中混入海盜,奉使君之命捉拿。」
王式、沈隊正被押回城后,堅決否認勾結海盜,聲稱並不知曉謝什長是海盜姦細。
支使張儒對觀察使李錡說:「使君,我等均被李寧矇騙,他僅帶十幾人前來江南,其餘五十人皆是淮南王使君所派。想來他是私自出來,並無太子和廣陵郡王授意。」
李錡怒道:「好小子,虎口奪食,騙了我幾十萬石糧食。太子已對我起了疑心,朝廷應還會派人前來探查,還需小心應對啊!」
支使張儒問道:「那李寧在東海樓出入,或許已掌握對使君不利證據,是否派人前去滅口?」
李錡知道李寧很得太子和廣陵郡王寵愛,於是道:「他有無確鑿證據,尚未可知。沿路阻截就好,不可擊殺,留下活口。」
李錡笑道:「說些還要感謝這小子,原定一月後再獻出十萬石糧食,現在奏疏已上,朝廷不會對我生疑,反而會大加獎賞。那些糧食多是搶來的,我們並未有任何損失。」
張儒也跟著笑了,接著又問:「牢中之人,如何處置?」
李錡說:「不可大意,關上數日再放出來。」
李寧在運河船上暈迷將近一個時辰后醒了過來,他這才發現已經上了船,出了潤州城。
李寧趕緊跑出船艙,見到只有三條船,逃出了三十人,王式和沈隊正都沒有跟來,嘆氣不已。
他知道自己不告而別,在李錡眼中必是掌握罪證,心虛而逃。很有可能遭到圍堵追殺。
這時譚雲見李寧出了船艙跪下請罪道:「是我打暈公子,還請責罰。」
李寧扶起譚雲道:「不怪你,是我寡斷。」接著又道:「是否還有信鴿?我再給淮南、長安去信一封。」
他昨日晚上已將他探查到的消息回報給其父李淳,不過遠水難解進渴。他還要給淮南王鍔寫封信,請他牽制李錡,護住王式、沈隊正。
李寧在船艙寫好之後,叫來譚雲吩咐他將信送出。譚雲快出船艙時,他突然問:「船已到何處?後方可有追兵?」
譚雲轉身回道:「追兵已被甩開,一刻前剛過丹徒口,前方四里便是江南運河。」
原來是李寧突然想到,李錡也能用信鴿傳遞消息,肯定會在沿途阻截。他又問:「丹徒口盤查如何?」
譚雲答:「屬下說是行商客船,盤問倒是不嚴。」
李寧警戒道:「不可懈怠,李錡定會飛鴿沿途各處圍堵。」接著又問:「可否走海路?」
譚雲回道:「剛才在丹徒口就可直接入海,可惜公子未醒,我不敢擅自做主。不過,前方運河倒也可北上,走諫壁口入海。」
李寧於是道:「前方看盤問如何?能轉海路就轉海路。」
半刻后,船隻從運河支流匯入主運河。譚雲看清河岸處橫著兩艘大船,上面還有七八名軍士和十幾個胥吏。他心想:「看來此處應是得到消息了。」
把守在船頭處的一名軍士喊道:「來船停下,接受檢查。」
譚雲命人將船停下后,划著小舟到那艘大船上,笑著巴結道:「草民乃揚州商人,欲往蘇州販書,還請官爺通融。」說著還將一錠五兩銀子塞到那人手中。
那名軍士雖然收下,但仍對屬下胥吏道:「近日海盜出沒,要嚴加檢查。」接著九個胥吏,三人一隊去檢查船隻。
李寧並未和譚雲待在同一條船上,而是在一處休息小船之上。那三名胥吏來檢查時,他和十來個扮作下人裝作慌忙船上衣服,站在船艙內。
幸好他早有準備,提前在臉蛋塗了一層棕黑脂粉,又站在一塊半尺小木樁上,用長袍蓋住。
而且李寧靠著船壁,前面還有兩人擋著,檢查之人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守在大船的軍士得到胥吏們回稟沒有發現孩童,也就放他們離開了。
而後,譚雲便讓人快速開船,北上走諫壁口。不過,他們剛調轉過船頭,後面那群軍士就追了過來,還大聲呵斥道:「停下!停下!爾等不是前往蘇州嗎?為何北上?」
其中一名胥吏揣測后對長官說:「想來是海盜冒充,您快將他們攔下。」
譚雲一聽不妙,竟然出了這麼大漏洞,一時不知所措。幸好另一個船上一人解釋道:「我家老爺去年冬天走運河時遇到阻塞,賠了不少錢,這才冒險走海路。官爺勿怪。」
那名軍士呵斥道:「原來如此,如今海盜出沒,上面剛下命令,不許出海。」
譚雲接著問道:「如今運河是否能走?」
那名軍士回道:「早已疏通,水量足以行船。」
譚雲感謝道:「多謝官爺告知,否則我等還要冒險走海路。」
李寧眾人不得不沿著運河南行,他仍擔心接下來的路程。譚雲和剛才那位及時出言化解危機的什長,來到李寧船上。
譚雲嘆氣道:「沒想到此處,查得這麼嚴,幸好孟什長反應快。」
孟什長謙虛道:「屬下本是常州人,去年聽聞家裡說過此事。」
李寧也稱讚道:「孟什長隨機應變,臨危不亂,當真有急智。」
孟什長回道:「多謝公誇讚!此處已得到消息,餘下路程必然不好走。」
譚雲也道:「公子如不走陸路,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李寧覺得可行,於是道:「如此甚好,出了潤州就安全了。趕緊派人去通知蕭什長,希望他們能多買些馬匹、馬車。」
原來蕭什長聽從李寧的消息,及時下了船。他們三艘船帶了三十多號人,肯定會受到懷疑。
蕭什長帶走了僅有的一匹馬,去諫壁鎮打探諫壁口運河布防消息,順便買些日用吃食。他們的船不算大,江上行駛並不容易。
李寧他們行了一段,看不見那隊官兵后就將船聽了下來。等了兩刻鐘才等來蕭什長眾人。
幸好李寧提前交待蕭什長,若是等不來他們,就買沿運河南下。劉什長買了一輛馬車,和五匹馬。
李寧便帶了孟什長、蕭什長,加上六名護衛乘著馬車,在運河東岸行使。剩下的人全部跟著譚雲在運河上行船。
幸虧從諫壁口到丹陽一帶,沒有河流阻擋。李寧他們用了一個半時辰就到了丹陽。
從潤州到丹徒口一帶多是低山丘陵,馬車行走十分不便。加上李寧當時尚處昏迷之中,所以他們才會坐船走運河。
丹陽城就在運河西岸,離得很近。李寧知道那裡肯定盤問嚴密,所以才走了運河東岸。
不過丹陽那裡運河兩岸都有分支,西側兩條河流連著丹陽城護城河,東側還有一條鳳凰河,一處分往鳳凰池,一處過小黃山匯入長江夾江。
李寧便在鳳凰河渡口過河,此處也有一些船翁和三四個胥吏,還有一名軍士。他們檢查得倒沒那麼嚴,船夫擺渡了四五次李寧還給了不少賞錢。
就在李寧他們剛出發時,西側來了十幾名軍士,手中還拿著一張畫像,呵斥道:「嚴加盤查渡口,密切注意此人。」
一名胥吏上前一看,驚道:「此人不是剛才渡河之人嗎?」
原來在渡口的那名軍士也來看畫像辨認,「就是此人,快去將他拿下。」
一名軍士回去叫人,其餘人全部撒腿追了上去。李寧等人也聽到了他們的談話,立刻拍馬快走。
那些軍士左右散開,張弓射向馬車馬匹。由於距離頗近,拉車馬匹被射中,頓時急走亂竄,李寧也從馬車上摔了下來。
李寧滾下馬車后,正想逃跑。不料,手臂突然被射中,又到了下來。近處兩個護衛急忙扶起他逃跑。
一名為護衛李寧後背,被射中了三箭,倒地不起。李寧被另一名護衛扶上蕭什長的馬疾馳而去。
李寧道:「公子,前面有個小舟,讓」,另一位也在吃痛不已,更令他剩坐的馬車被射中了,
蕭什長見李寧手臂中箭處有鮮血流出,於是道:「公子你握住傷口上方,我為你取出箭。」
他一隻手捂住馬韁繩,同時用嘴撕出衣服布條,接著取出一瓶傷葯,並用嘴咬開塞子。「握緊,不能鬆手。」
蕭什長用另一手猛然拔出箭,同時快速撒上藥粉,纏上布條。兩人配合著打了一個結。
半刻鐘后,他們賓士到江邊,蕭什長對唯一那名緊跟來的屬下說:「快去尋搜小舟,帶公子過河。」
那名護衛去后不久,蕭什長突然從馬車上摔了下來。李寧一看,原來他背後中箭一箭,鮮血染紅了一片。
他趕緊下馬,扶起蕭什長,哭著道:「蕭叔、蕭叔你忍一忍,過了運河就好了。」
蕭什長滿臉感激,可突然使出最大力氣將李寧打暈。由於蕭什長受了傷,李寧只是迷迷糊糊得,他感覺自己被人扶上了小舟。
他還在一片河水中看見了一位漂亮的紅衣少女。那名紅衣少女越來越近,彷彿就在眼前。
李寧就是被她救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