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璽王戍邊
傅騫還是聽從了仇氏的話,秘不發喪。
畢竟臨近傅長川與傅青滿的大婚之日,不好讓皇家沾了晦氣。
陳氏死的第三日上,遺體被秘密埋在了傅氏的陵園。陳氏的這二女都哭腫了眼睛,唯有兒子傅長川身負皇命在外還不知道娘親已經去世的消息。
照禮數,傅瓷也該去哭上一哭,可從小到大母親晉子澄是整個傅府的禁忌,她為別人的娘親哭,又有誰為她的母親哭呢?
傅騫想到這一層,也就沒過多的為難傅瓷。
陳氏與杏散的喪事只有整個傅府知道,儘管悲傷凝重的氛圍讓整個府邸壓抑了不少,但好在還有這兩樁喜事在即,也讓仇氏與傅騫寬心些。
這日早朝前,皇帝特意派人召傅騫早些到,說有要事相商。
接到旨意,傅騫忙換來了傅堯伺候他更衣梳洗,愈到這種時候傅騫就愈發的想念杏散。這幾日,他時常想:這丫頭若是活著該有多好?
傅堯見傅騫愣在那兒出神,不由提醒了幾句方才讓傅騫回過神來,坐了轎子往皇宮裡趕。
皇上在御書房接見了傅騫,善於察言觀色的傅騫明白,這樁事讓皇上十分憂心。
「臣傅騫參見聖上」,傅騫跪下叩了個頭。
「起來」,說著沖身邊的奴才姜喏打了個手勢,「賜座。」
傅騫行了一禮,問道,「不知聖上召臣前來所為何事?」
皇上朝傅騫懷裡丟了個摺子,說道,「邊關來的。」
傅騫拿起摺子仔仔細細看了一番,這摺子上無非是說匈奴又有二心,前線將軍請命派一位有威望的皇子前來安撫。
可這領兵打仗的事情,他傅氏從來不插手。皇帝怎會想到來問自己?
早些年傅老爺子還健在時,就已經主動交出兵權,讓兒子從文。這些年,傅騫一直沒將手伸到軍營里,一來是遵守父親遺願,二來是想保住傅家榮華。
沒有哪一位君主能容忍臣子膨大!他傅氏也不行!
但皇帝既然問到了他,傅騫也不好不吱聲,「臣以為匈奴手中握著二十萬精兵,派遣皇子去恐怕不合規矩。」
傅騫的話皇帝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已然年邁,這兩年身子骨也不如先前。幾個兒子明裡暗裡的爭鬥他不是不知道,只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皇帝沒有打斷傅騫並且示意他說下去,「依臣看,不如派璽王前去?」
「璽王?」,皇帝重複了一遍。
「璽王是承周唯一的異姓王,代替皇子前去再合適不過!」,傅騫的合適不過說的不過是為了避免兵權落入諸皇子之手。
這件事上,他有心為太子爭取。可反過頭來想一想,這些年皇帝何曾問過他軍中事務,這次恐怕是傅青滿即將嫁給周則,皇帝怕他這個老岳丈日後在朝堂上偏心太子故意設的局罷了!
見皇帝並不對他的建議提出什麼看法,傅騫又說道,「先王妃是匈奴人,自嫁給了先王爺後為我承周征戰沙場,又將一顆赤膽忠心獻於聖上,匈奴人想要的不過是等價的回報。」
傅騫這一點說的還是不錯的,璽王的母親是匈奴一族的公主,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的勇士殞命疆場,自己卻只封了人家兒子異姓王並且手中實權少得可憐,匈奴一族如何能臣服?
「眼下也只有這樣了。」
皇帝這句話說完后,姜喏小心翼翼的奉上一盞茶,「聖上,早朝的時辰到了。」
皇帝喝了口茶,沖傅騫說道,「走吧。」
天朦朦亮,見皇帝來了宣政殿里的一眾朝臣跪了一地。
幾樁大事議論過後,皇帝提起了剛才與傅騫商量的這樁事情,並問道諸皇子哪個願意請纓。
大皇子周延率先沖著皇帝表態,「兒臣願意前往!」
皇帝為難的看了他一眼,「你母妃尚在病中終日念叨著你,這趟你還是省了吧。」
聽到皇帝這話,周延表情甚是難看。周家的天下從未因一個女人做出什麼退讓,他的父君根本就是不想讓他前往!
見周延挨了訓,二皇子周則站出來,「兒臣願為父君解憂。」
皇帝頗為不滿的看了一眼太子,「你與傅小姐的婚事在即,不宜出征。」
見兩個皇子請旨都被皇帝否定了,百官皆犯了迷糊,皇帝到底唱的是那一出?
眼瞧著這件事情商量不下,朝眾人立刻成了三派,一派力保大皇子前往,一派為二皇子請旨。直到最後璽王派發聲才讓皇帝鬆了口。
在朝堂上,璽王的人並不多,卻個個兒不是孬種。文臣能死諫,武將亦是視死如歸。這幾人可以稱的上是皇帝的左右臂膀。
璽王一派開了口,見皇帝沒反對,蒼璽便站出主動請纓。
「兒臣蒼璽願意前往。」
此話一出,朝堂有一次炸開了鍋。大皇子與太子的人都說這樣不合規矩,璽王一派卻不再作聲。
皇帝沒說話,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看,他倒想知道這兩個兒子到底在朝堂上攬下了多少朝臣,又多了幾分勢力。
他如今雖說是上了年紀,可還不至於立刻就死了。自己的兒子竟然這麼急不可耐,已經在朝中培養勢力了。
等到這兩派的人不在一一進諫,皇帝才開了口,「就讓璽王前去吧,先王妃畢竟是匈奴一族的公主,璽王前去方能起到安撫作用。」
皇帝話已出口,儘管太子一派不服氣卻還是在周則眼神示意下沒再吱聲。
蒼璽上前跪下,「兒臣接旨。」
這場早朝傅騫上的心驚膽戰,他生怕太子殿下身邊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一昧的向皇帝請命。皇子的手怎可安到軍營里,何況是二十萬精兵?
下了朝後,太子似乎實在宮門口等著誰,知道傅騫前來周則才上前去行了一禮,「岳父大人。」
傅騫自然是愧不敢當,急忙又還了一禮,「太子言重了。」
見四下無人,周則也就開門見山問道,「岳父大人怎麼看這樁事情?」
既然選擇了投靠太子,傅騫也便知無不言,「老臣以為,太子的手暫時萬莫伸到軍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