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馬踏三國>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漢十五州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漢十五州

  為新州的命名的同時,暗地裡的馬屁恰到好處的拍向劉協。那架勢,就彷彿偌大的北疆,是在劉協的彈指一揮間就被打下來一樣。


  大漢自桓、靈二帝以來,歷聽到劉協垂詢,曹操端坐在座位上,不徐不疾的開口說道:「一切自有陛下聖斷,臣並無異議。」


  滿朝文武之中,唯有曹操有這樣的特權,可以穿著鞋、帶著佩劍進入大殿,並且在天子的面前還能擁有一席座位。大漢開國四百年來,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董卓,便只有曹操了。當然,如今的馬超也是擁有這樣的特權的,只是馬超身處長安,自從離開許都之後,還沒有進入大殿面見劉協的機會。曹操借劉協之手賞賜給馬超與自己同樣的榮耀,既是對馬超的拉攏,同時也是深知馬超今後上殿的機會近乎沒有,才故作大方的。


  曹操也是漢人,大漢能夠開疆擴土,他也並不排斥,只是他遺憾的是,這個開疆擴土之人,並非是他自己。儘管如此,曹操也不願、更不能抹殺馬超的功績,所以並未橫加阻攔,反正只要劉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馬超根本不可能翻出什麼大的浪花來,除非他和袁術一樣,冒天下之大不違登基稱帝,聰明的馬超會那麼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天子已開金口,曹操又沒有異議,一眾大臣們的心思立刻便活躍了起來。能親眼見證大漢增加版圖,也是一件幸事,誰都想在這件天大的事情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色彩。能混到朝中做大臣的,無不是心思玲瓏之輩,治國、打仗他們不行,阿諛奉迎、撈取政績他們可都是很在行的。


  於是,奉承之詞便如同潮水般湧來:「聖上天威所致,北疆俯首稱臣,不如就叫做天州,以彰顯聖上的天威。」


  還有一些人說道:「不若干脆就叫做新州吧,意寓我大漢將迎來嶄新的大好局面。」


  「聖上,依老臣看……」


  一時之間,近乎一半的大臣們,紛紛出謀劃策,在代皇帝無不喜歡阿諛逢迎之詞,專門愛聽利好的消息,對那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充耳不聞。這就養成了許多大臣報喜不報憂、阿諛奉迎的習性。在馬超穿越之前,漢代的大臣們雖然不是絕對的世襲,但也是很看重家世傳承的,很多重臣在退下來之前,都會把自己的子侄輩提前扶上位。於是,在大臣們世代的傳承中,這個毛病也就一代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朝綱不振,有時候真的不能去怪那些作亂的逆臣,就拿董卓來說,如果不是當時的大將軍何進暗藏私心,企圖扳倒十常侍進而控制朝政,怎麼會有後來的董卓霍亂京師?所以說,朝綱大部分是敗壞在了這些所謂的朝中重臣身上,他們就好像是井底之蛙,世代的家世傳承,讓他們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顯貴,自幼在家族的護翼之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麼寬廣,卻偏偏喜歡在各種場合引經據典,長篇大論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面對天子的時候,不著痕迹的馬屁也是猶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進而得到天子的青睞,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他們的尊貴和價值,說他們坐井觀天都是輕的,應該說他們鼠目寸光、紙上談兵才對。


  耳中聽著各種逢迎之詞,劉協非但沒有厭煩,反而還還聽得津津有味。劉協清楚的知道,大臣們是在刻意拍自己的馬屁,但是好話誰不願意聽呢?所以劉協也就笑著照單全收了,要知道,他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過這種體驗了。


  在各種阿諛奉承的話語中,曹操暗暗皺起了眉頭——他有些聽不下去了。馬屁拍的再響,也解決不了現實存在的問題,否則大漢也不會垂危到如今這個地步了。曹操生平最討厭的,便是這些奉承之詞了。


  咳,咳。


  曹操假意的咳嗽了兩聲,僅僅是這兩聲咳嗽,便將滿朝文武的熱議之聲完全壓了下去。因為大家都看到,曹操的左手,已經不知何時落到了他腰間的劍柄之上,他這個簡單的動作,令原本還面紅耳赤的滿朝大臣們,瞬間變的噤若寒蟬,竟是再無一人敢發出半點聲音來了。


  「此事不宜拖沓,還請陛下早做聖斷。」以一人之威壓下了滿朝文武之後,曹操氣定神閑的對劉協說道。


  劉協也被曹操的氣勢嚇到了,他忽然間發覺,自己做的有些太過了,在這大殿之上,在這許都城中,在兗、豫二州,做主的並非是他劉協,而是曹操!


  將求助的目光看向國舅董承,劉協用有些顫抖的聲音問道:「國舅,你看新洲該賜個什麼名字為好?」


  看到劉協向自己看來,董承連忙說道:「聖上乃是一代賢君,無論給新州取什麼名字,都足以彰顯聖上的天威浩蕩,所以老臣認為,只要是聖上親口御封的名字,就都是好名字。」


  說了等於沒說!即便是劉協最為親近的董承,也不敢在曹操不悅的時候稍有放肆,因為曹操的鋒芒實在是太過鋒利了,鋒利到足以在一瞬間令無數人身首異處!


  聽到了董承的回答,劉協還來不及說話,坐在一旁的曹操卻忽然哈哈大笑了起來,似乎董承將劉協稱為一代賢君,乃是天下間最好笑的笑話一樣。咆哮朝廷,本是重罪,此刻曹操在劉協面前旁若無人的大笑,更隱隱有嘲笑劉協之意,論罪當誅!可是偏偏,大殿之上無一人敢站出來指責曹操,而是全部垂下了頭,做起了縮頭烏龜,權當是未曾看到、未曾聽到曹操的舉動,眼不見為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