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 上
為什麼說劉備可以對劉璋隨意的進行指摘了呢?
首先,劉備是受了劉璋的請託,才不遠千里從荊州而來,幫助劉璋抵禦漢中張魯的,從明面上來講,劉璋是懇請的一方,而劉備是幫忙的一方,如今張魯不得寸進,劉備借口舊疾發作要回荊州,張任反而不讓劉備回去了,這不就是卸磨殺驢嗎?
其次,劉備在龐統的建議下,占著大義的角度,給劉璋去信在先,言明要迴轉荊州,劉璋的回信剛剛發出,還未能傳到綿竹關,張任並不知情,把劉備阻擋在綿竹關之外,無形之中就讓劉璋背上了言而無信的罵名,劉備當然不幹了。
這就是劉備率軍離開葭萌關之後,才給劉璋寫信的主要原因。龐統就是要用這個時間差,把劉備繼續豎立在仁義無雙的光環下,而讓劉璋來背負罵名。
龐統用這一手段,輕而易舉的把劉備的光輝形象塑造的更偉岸了,同時也把劉璋死死地按在了偽君子、真小人的位置上,這對於劉備日後全據益州,好處太大了。
劉璋的書信從成都到綿竹關,至少需要十日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只要能攻克綿竹關,讓劉備把綿竹關攥在自己的手裡,即便劉璋的書信送到了,難道他還能從劉備手中再把綿竹關要回去嗎?
更何況,張任「挑起矛盾」在先,劉璋的書信后至,到時候,龐統大可以給劉璋扣上一個大帽子,說他是在挑起矛盾后,無力抵抗劉備的虎狼之師,不得已才送來了書信求和,這樣就更可以讓劉璋的形象變的更加卑微,蜀中的有識之士,便再也不會跟隨劉璋,轉而倒向劉備了。
目前劉備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就是在劉璋的書信送來之前拿下綿竹關,斬殺蜀中大將張任。
劉備在綿竹關前,用了一整日的時間進行強烈的譴責,無形中把劉璋背信棄義的名聲坐實,而後便以張任阻擋荊州軍歸途為由,迫不及待對綿竹關發起了猛攻。
綿竹關易守難攻,張任又是蜀中名將,三萬蜀兵鎮守綿竹關,糧草足備,各種器械應有盡有,劉備想在短時間內拿下綿竹關,還是很困難的。
畢竟,張任是槍神童淵的開山大弟子,又在蜀軍之中打磨多年,統兵的手段很是高明,劉備在兵力與張任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張任又佔據著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劉備在第二日發動了三次猛攻,依舊未能攻下綿竹關,反而是損兵折將,在綿竹關下丟下了兩千多具屍體,鎩羽而歸。
能攻善守的張任,讓劉備十分的頭疼,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如鯁在喉,欲殺之而後快。
劉備堅定的要殺死張任,在旁人看來,是因為張任阻擋了劉備的道路,其實,在劉備的心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自從相識馬超以來,馬超屢屢在關鍵時刻出盡風頭,讓劉備站在角落裡黯淡無光,這麼多年來,劉備恨透了馬超,總想找機會羞辱馬超一次,可始終沒能如願;再加上趙雲義無反顧的離開了劉備,回到了馬超的麾下,劉備才知道原來馬超和趙雲乃是同門師兄弟,劉備因此而更加怨恨馬超了,恨不能把一切和馬超沾邊的事務全部撕成粉粹,以此來發泄心頭之恨。
張任也是馬超的同門師兄,這是劉備所不能容忍的,憑什麼馬超的師兄弟們,都要與他劉備作對?劉備奈何不了馬超、趙雲和張綉,難道還奈何不了張任嗎?
所以,張任必須死!
哪怕他武藝高強,精通韜略,堪稱是將才,收在帳下助力良多,可他依舊得死!劉備根本沒想過要收服張任,他此刻的內心中,已經被嫉妒之火,燒的沒有理智了。
一整日的猛攻無果后,龐統建議改變戰術,暫時放棄易守難攻的綿竹關,繞過此處,直取成都。
反正張任已經給了劉備借口,劉備無需再遮遮掩掩的了,索性與劉璋撕破麵皮好了!
在張松獻上的西蜀地形圖中,記載著兩條路可以繞過綿竹關直抵成都,一條是大路,路況平坦,距離成都有百多里之遙;另一條是山間小路,絕少有人知道這條路的存在,道路崎嶇難行,距離成都卻近了三十多里。
龐統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劉備最後拍板定了下來,依照龐統的計策,直取成都。
三萬荊州兵,在次日兵分兩路,劉備率領兩萬多人,大張旗鼓,多樹旗號,裝出三萬人的樣子來,沿著大路殺向成都;而龐統則是帶著八千精兵,從小路出發。
誰都知道,大路上視線沒有遮擋,很容易被發現,因此所遇到的危險必定成倍增長,而小路知曉的人本就不多,又有諸多的山體、草木掩護,很難被人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