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大祭
且說,葉綏在聽到緹騎調查結果后,很快即將此反饋給二伯娘徐氏了,並且就此事提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柳淮遠此人不錯,請二伯娘仔細考慮。
很快,徐氏就給保媒的何夫人回了話,應允了這門親事。
在中秋之前,葉、柳兩家便交換庚帖,葉綺的親事正式確認下來了。
這門親事,令不少人感到滿意。
徐氏放下心頭大石尚且不說,柳淮遠得償所願自然高興,還有五皇子府因此事順遂而感到滿意……
這些,葉綏只是稍稍了解,並不著意關注了,現在她最重視的,便是九月大祭一事了。
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知不覺間已快到中秋,距離大祭的日子只有一個多月,馬上就要到來了。
先前說過,所謂大祭,便是皇上率領朝廷百官,親至茂嶺祭郊廟、謁皇陵。
大祭十年舉辦一次,今年距離上次大祭已經十年了,大祭的日子就定在九月下旬。
早在春天的時候,永昭帝已經頒發了詔書,下令太常寺、禮部和宗正寺籌備大祭事宜。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諸事早已齊備。
在中秋之前,隨行祭拜官員的名單已上呈紫宸殿,只等永昭帝審閱過後,便能確定了。
「大人,隨行名單上果真有周雲川嗎?」葉綏這樣問道,眉頭不自覺蹙了起來。
汪印點頭,淡淡答道:「本座已看過名單了,確在其中。」
汪印手眼通天,自然知道那份隱秘的名單。
聽到這確切的回答,葉綏默了默,忍不住長嘆一聲,道:「大人,他果然在隨行名單裡面了……」
這會兒,她也難以形容自己的心情。知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終於還是出現了。
這一世,謝鹿年沒有因良貴嬪而致仕,仍舊還是太常卿一職,泰州刺史周雲川並沒有取而代之,卻仍舊出現在隨行名單中。
謝鹿年仍在,周雲川已現,那麼大祭會怎麼樣呢?事情的軌跡會不會像前世那樣發展?
這些問題,葉綏當然不知道。
現在她唯一慶幸的是,剛嫁給大人的時候已經和大人說了大祭的事情。
雖然她當時沒說出自己未卜先知的事情,卻提了讓大人去參加大祭的請求。
更重要的是,大人相信了她,並且做了一番謀划。
前世她不知道大祭發生了什麼事,但這一世想必不同了。
因為大人會去參加大祭,她肯定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汪印看向了葉綏,細長的眸子半眯起來,問道:「周雲川不足兩年就會被擢為吏部尚書,小姑娘你確定是這樣?」
泰州刺史是個四品下的官員,而吏部尚書是正三品。中間隔了幾個品階尚且不說,只用了不足兩年同樣不說,關鍵是吏部尚書這個位置。
吏部尚書掌朝中官員的升降,出任這個位置的人,必定是皇上心腹中的心腹。
他知道周雲川頗得皇上看重,但是心腹尚且說不上。
從緹事廠所掌握的資料來說,皇上並沒有特別看重周雲川的地方。
那麼,周雲川何以這麼快就會成為皇上的心腹呢?
葉綏重重點頭,認真地說道:「大人,我記得很清楚。周雲川的確會升任吏部尚書,正因為不足兩年的時間,後來朝官都說周雲川受恩寵的程度,僅在大人之下。」
前世這個時候,雖然她沒有在京兆,也不知朝中當時的局態,但這個比較,她後來聽說過不少。
「周雲川在出任吏部尚書後,沒多久就病故了,皇上還曾派太子去其府中悼念。」葉綏補充說道。
想起小姑娘反覆提到的大祭,汪印已能肯定,周雲川必定是在大祭中做了什麼事。
而且,這個事情必定十分重要,重要到極大影響了皇上對其觀感。
到底是什麼事呢?小姑娘也不知道。
想了想,汪印這樣說道:「放心吧,本座會跟著皇上前去茂嶺的。」
小姑娘曾懇求過他,請他一定要去參加這次大祭,之前他並不明白為什麼,但基於對小姑娘的信任,他便答應了。
如今在知曉小姑娘的秘密后,他更要隨著皇上前去謁皇陵了。
因此,他改變了秋季去嶺南道的計劃,改由緹騎掌班沈直接手,至於他是否繼續趕去嶺南,那麼就等待大祭結束之後再說。
葉綏想起了前世在南平顧家見到的那一幕,顧璋與幕僚說的那一番話,顧璋說「大祭事已定,無憂,無憂。」
很顯然,顧家在大祭中有所謀划,只是這個謀划是什麼,她依舊不知。
此時此刻,她不由得想:顧家的謀划與周雲川是否有關係呢?
她把心中的疑問向汪印說了出來,不料汪印搖了搖頭。
「據本座所知,顧家與周雲川並沒有什麼關係。不排除他們可能暗中往來,但瞞過緹騎的可能性很小。」汪印這樣說道。
緹事廠耳目遍布大安朝,泰州刺史周雲川的情況,緹騎當然清楚。
在葉綏說出前世大祭事情之後,緹騎再次將周雲川的情況濾了一遍,還是沒發現什麼異常。
這一下,葉綏便不知該說什麼了。
她所知道的事情已經對大人說了出來,但有關大祭的事情仍舊是一片迷霧,許多東西都看不清楚。
汪印勾了勾唇角,俊美無儔的臉容如往常那般淡漠,彷彿不會任何困難而動容。
隨即,他雲淡風輕地說道:「無妨,你說的這些足夠多了,人不可真的是先知,就算知道的事情也不一定會發生。做好準備,順勢而行便是了。」
「雖則周雲川出現在隨行名單上,說不定最後不會去茂嶺呢?」
皇上現在還沒有最終選定隨行官員,或許周雲川的名字不會被選中?
就算被選中了又如何?或許到了九月下旬,周雲川出了什麼事沒法去參加?
尚未發生的事情,誰都說不準,什麼都有可能。
哪怕小姑娘知道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充其量只能說是某一個可能,卻不是必然結果。
盲目認定某一個可能,最後定會一敗塗地。
做好最充足的準備,順勢而行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