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出發
卯時,隨著內侍的高唱,永昭帝穿上了大祭所用的大冕冠服,出了紫宸殿,經過宣政殿、含元殿,來到了宮門前。
矗立在宮門的望君歸,其上有兩隻面南而坐的石犼,似乎在注視著永昭帝率領文武百官離開,又似乎在呼喚著他速速歸來處理政事。
汪印穿著紅色的鳴蛇服,騎在高大俊馬上,伴隨著永昭帝的御駕緩慢而行。
紅色的鳴蛇服、雪白的膚色,還有那俊美的臉容,使得汪印看起來奪人心魄。
在一眾穿著烏黑鎧甲的士兵中,他如此令人矚目。
可是,督主大人淡漠至極的臉容帶著殺意,讓這些人感到脖子一寒,生怕下一刻就會身首異處。
不管是守衛的士兵還是筆直御道兩側的百姓,都只敢飛快地看了一眼,隨即就畏懼地低下了頭。
雖然永昭帝率領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御道上卻顯得十分安靜,只有馬車的碌碌聲和駿馬的踏踏聲。
永昭帝對這一切感到很滿意。
天子威嚴就應該是這樣,震懾得所有人都不敢發出聲音,也不敢直視才是。
究竟,這些百姓是震懾於天子龍威天恩,還是震懾於緹事廠的血腥恐怖,也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了。
葉綏由趙三娘、慶伯陪伴著,站在了距離京兆很近的一座高樓上。
在汪印進宮領命的時候,她也出了府來到這裡,守候在出城必經的街道前,等待汪印經過。
雖然離情別意早就敘完了,但葉綏還是忍不住,心中仍舊不舍,想再看一看汪印。
這支龐大隊伍出現的時候,葉綏一眼就看見了汪印。
她想要看到的人,在隊伍中是如此矚目,根本不可能忽視。
她所牽挂的人,穿著紅色的鳴蛇服,膚色雪白,容貌俊美無儔。
雖然隔得很遠,看不清他具體神情,卻必定是淡漠至極,散發著懾人的殺意。
葉綏一瞬不瞬的看著人群中的汪印,連眼睛都不捨得眨一下,直到眼睛漸漸酸澀。
她心裡好像被什麼擢住一樣的,突然難受不已,說不出的不舍。
大人,大人……
陪伴在永昭帝身邊的汪印仿有所覺,本來微微低著頭的他,立刻抬頭往某一個方向看去。
高高的酒樓上,有一抹紅色的身影,與他身上紅色的鳴蛇服相呼應。
是小姑娘!小姑娘守在這裡等著他!
他眼力極好,看了她容貌艷麗張揚,彷彿烈烈金烏,讓人無法忽視,銘刻在心中。
自然,也看到了她紅潤的眼眶。
小姑娘,流淚了?
一瞬間,汪印心裡同樣有不舍,有一股陌生的心緒湧上來。
若非陪伴在帝側,若非身後還有文武百官和無數士兵,他會立刻朝那抹紅色身影飛掠過去。
下一刻,他舉起了右手,作出了一個噤聲的下令姿勢,於是隊伍變得更加安靜了,似在顯示著什麼。
葉綏回望著汪印的方向,看到他舉起的手,知道汪印已看見了他,也明白了汪印的意思:
不必擔心,本座會平安歸來的。
葉綏終於眨了眨眼,淚水簌簌而落。
在模糊的視線中,她看著這支隊伍越走越遠,隨後穿過了城門,消失在她的視線中。
葉綏拭去眼淚,轉身離開了這裡,心中只有一個虔誠的祝願:
大人,您一定要平安歸來!
茂嶺隸屬於河內到茂縣,這裡是大安皇族的龍興之地,也是安朝皇族的龍歸之地。
太祖、高祖及太宗都葬在這裡,並其餘幾位先帝。如無意外,永昭帝將來駕崩之後,也會安葬於此。
茂嶺的風水自然不用細說,唯有一點不好,這裡離京兆太遠了一些。
從京兆城門出發,順著西南方向一直行進,千里急騎要三天三夜的時間,就連普通的的消息傳遞速度,都要七八天。
如今,按照御駕的行進速度,那便需要半個月了。
路途遙遠尚且不說,更關鍵是,茂嶺藏山納水,本身就是個艱難險阻的地方。而大安朝的皇陵,就在茂嶺的最深處,一路上人煙罕至,全是崇山峻岭
是以,大安歷代皇上大祭時,都苦不堪言。
永昭帝倒不如此覺得,因為他之前兩次來大祭的時候,感覺都很好。
第一次大祭就不用說了,那時候他在先帝靈前即位,大祭就意味著他已經登基,成為了大安朝的最高主宰。
第二次的話,他正直壯年,身體很好,而且朝中局勢平穩,他有說不出的意氣風發。
況且,十年過去了,就算當時有什麼艱難險阻,都在記憶中漸漸淡去,只記得大祭的喜悅和象徵意義。
因此,剛出發的時候,永昭帝心情十分好,對大祭也很期待。
這種好心情,一直持續到進入茂縣的時候。
茂縣是個小地方,極其小的地方。在這裡的,幾乎都是大安皇陵的守陵人。
人煙稀少,路途艱阻,永昭帝的好心情漸漸毀壞殆盡。
他完全沒有料到,原來大祭是這麼辛苦的事情。
現在才剛剛走了一半的路程,真正的艱難險阻還是進入茂嶺之後呢!
一想到這點,永昭帝心裡便湧出一股煩悶,覺得看什麼都不順眼了。
於是,陪伴在永昭帝身後的人,便明顯發現皇上心情不好了。
每個人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深怕有什麼做到不對,引起皇上的不快,到時候可就不是打幾個板子的處罰那麼簡單了。
汪印倒和平常一樣,臉上是什麼都看不出來的淡漠,並沒有因永昭帝的心情而受到影響。
事實上,永昭帝的心思變化,都在他意料當中。
皇上前兩次大祭的時候,因為登基等特殊原因,會覺得大祭很好,並不代表著現在就覺得好。
況且,這十年來皇上養尊處優,出了偶爾的春狩秋獵,都沒怎麼動過。
十年的時間是會留下痕迹的,皇上年紀、體力都大不如前,當然會覺得不喜歡了。
比起猜測永昭帝的心思來,汪印對隨行隊伍中另外一個人更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