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飛逝
日落月升,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已是永昭二十五年春天了。
三年的時間,許多事情變了,當然也有許多事情沒有變。
仔細算來,汪印就任雁西衛大將軍已經四年多了,在他的帶領下,雁西衛有了明顯的變化。
距離雁西衛駐紮地不遠的寧州馬場,成為了大安朝最大的馬場,並且從大雍朝引進了許多名種馬匹,因此,大安朝的馬市中心從關外道移到了雁西道;
因為馬場的壯大,雁西衛士兵將領的家眷們越來越多。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家眷只能自給自足,但是後來她們創造的錢財已經可以用來供養雁西衛士兵;
因為雁西衛士兵持之以恆的剿匪行動,雁西道為禍一方的賊匪都被拔起來了,雖然匪盜不可絕,但也只是零星行事,再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還有……
這些變化,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出現,而是點滴出現、循序而進,身處其中的時候,還不能覺得有什麼變化,只有隔了三四年再去看時,才發覺大變樣了。
當然,其中變化最大的便是雁西衛本身。
經過四年的淬鍊捶打,雁西衛成了大安十大衛中戰力最強、凝聚力最高的衛,是大安朝最堅固的屏障,也是大安朝最鋒利的尖刀。
兵者乃國之重器,而雁西衛是重中之重。
雁西衛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主要功勞當然歸於汪印汪大將軍。
從緹事廠督主到雁西衛大將軍,汪印依然是讓人聞而色變的存在,震懾力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四年前的汪印手中只有三千緹騎,如今的汪印卻執掌十萬士兵。
更恐怖的是,這十萬士兵在他的訓練下,本事突飛猛進,與緹騎的差距越來越小,至於忠心……在雁西衛沒有人會說這個,但從雁西衛士兵凝聚力就可見一斑。
當年汪印辭去緹事廠督主之位、就任雁西衛大將軍的時候,不少人都知道這是皇上要削弱汪印的權勢,某些人對此拍手稱快,暗暗等著汪印的下場。
但是他們等來的,卻不是汪印的消頹勢弱,而是等來了他一次次立功,而是等來了他的威望和權勢越來越重。
在不知不覺間,汪印已贏得了雁西道所有人乃至大安朝許多人的尊敬愛戴:
對雁西衛士兵將來來說,他是大將軍,是他帶領著大家經歷一一淬鍊,使得雁西衛成為一支威武之師;
對雁西道的官員百姓的來說,他也是大將軍,是他為雁西道創造了一個平和的環境、改變了雁西道混亂的狀態;
對於國朝其他官員和百姓來說,汪印領兵鎮守雁西道、為拓展了國朝的疆域……
凡此種種,難以細說。
這會兒,在雁西衛大將軍營帳內,孫長蘊恭敬地向汪印請道:「大將軍,我打算孝期滿了之後就去京兆,準備明年的科舉了。」
聽了這話,汪印抬頭看著跟前的年輕人,淡淡點頭道:「可,也該是時候去京兆了。」
孫長蘊跟在他身邊三年了,該接觸的、該懂得的知識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科舉出仕,在仕途中歷練、將所懂得的知識用在朝堂中。
「是,我打算夏天就出發,在此之前我會將事情都交接完畢……這三年來,多謝大將軍教導了,我,我……」孫長蘊聲音略啞,神色動容。
「無須如此,謝大人將你託付給本將,本將只是不想負謝大人所託,你勿忘謝大人遺志,便是最好。」汪印這樣說道,眼神不禁帶著一絲柔和。
謝玠過世快三年了,在接下永州城沒有多久,他便病倒了。
許是因為年紀老邁,許是因為水土不服,這一病便如山倒,哪怕朱太醫等人竭盡所能,也沒能留住他的性命。
這個謹小慎微了幾乎一輩子的國朝重臣,在他致仕的前幾年,一改自安的處世為官作風、仗義為曲公度出言。自始真正無愧於他的官位,足為台閣重臣。
他死在任上的、死在異鄉,他合眼之時,身邊有裴解、汪印等追慕官員,有孫長蘊等並秉志弟子,並無多少遺憾。
他身死消息傳到京兆的時候,據聞永昭帝大慟,長哭道:「朕失謝卿,如鴻入寒冬,痛也。」
隨後,永昭帝賜謚「誠」,以表彰其為人官德,倒在京兆引起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只是,汪印每每想到「誠」 字,心中都有說不出的感覺。
實心施惠曰誠,秉心如一曰誠,謝玠是做到了,但皇上對謝玠,是不是如此?
若皇上沒有令謝玠前來接管永州城,或許謝玠還有好些年可以活吧。
往事已不可追,後來尚可期,親眼看著謝玠最疼愛最看重的弟子一步步成長,汪印心想若是謝玠泉下有知,也會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主動為謝玠守孝三年的孫長蘊也到了離開的時候了……
孫長蘊前來請辭,讓汪印想起了謝玠,心緒頗為起伏動蕩。
謝玠過世的時候,除了憂心家人弟子之外,還憂心這個國朝。
如今的國朝,比之三年前如何呢?
鄭重仍舊是太子,五皇子鄭繁越得帝心,皇後日益權重,大動蕩沒有,暗涌不時出現。
不管怎麼說,比起動蕩難平的大雍朝來說,已經是很好了。
而本座……皇上對本座越來越忌憚,卻也越來越不敢動,這是好還是不好呢?
葉綏便是在這個時候來見汪印的,她匆匆進來,臉上有壓抑不住的笑意:「大人,那邊終於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