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離開
「你想前去江南道?」永昭帝奇怪道,心中不解。
汪印去歲春才從雁西道回來,如今重新執掌緹事廠還不足三個月,因何事要前去江南道?
汪印恭敬回道:「回皇上,沒錯,臣想攜妻遊歷江南道。江南道物華豐饒、文道興盛,明年又是科舉之期,臣此行順便為皇上尋能訪賢,請皇上允許。」
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這是文人士子的一貫做法,如今國朝承平,這些人紛紛出仕,歸隱離朝那些做法已不興了。
然而,「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總有一些人,是選擇與別不同的方式。
這些人才學過人、品行高潔,深得鄉里同儕的敬佩,在一地乃至國朝都深享盛譽,但這些人沒有出仕為官,也沒有歸隱深山,而是興辦書院、教化弟子、著書立說。
這些人雖則沒有為官,但他們所教導的一批批子弟都陸續出仕,所謂天地君親師,實際上他們對國朝的影響在日益增大。
江南道因文道興盛,故而這樣的人最多,當地是書院林立,大儒眾多。
朝廷有見於此,曾下過徵辟令,可是這些大儒卻拒而不受,朝廷也無可奈何。
永昭帝一直想這些大儒能夠出仕為官,這不僅是考慮到這些書院、大儒的影響,更考慮到天家的尊嚴。
如今大安承平,隔壁大雍孱弱,能彰顯帝王仁德的,也唯有這些受人敬仰的大儒出仕了。
只是,這些大儒既不受徵辟,永昭帝也不能用什麼手段來強迫他們。
這樣的情況,哪怕汪印不在京兆,也知之甚詳,對帝王之心,更是體察甚深。
他相信這個理由,必定能戳中皇上的心。
果然,聽到汪印的說辭后,永昭帝眼中飛快地閃過一絲喜意,面上卻不顯,只說道:「此事,朕考慮考慮,如今緹事廠可離不開你。」
汪印前去江南道遊歷,那麼緹事廠怎麼辦?朕要用汪印和緹事廠怎麼辦?
對此,汪印回道:「皇上,臣重新執掌緹事廠以來,明顯感覺到緹騎本事大不如前,應當嚴加錘鍊才是,故臣懇請,在臣離開京兆期間,讓緹騎前去一個地方錘鍊,只需半年,半年後必定能更好為皇上分憂解難。」
「哦?什麼地方?」永昭帝起了興趣,倒很想知道汪印會將緹騎放在哪裡。
汪印抬頭看了看永昭帝,然後答道:「回皇上,是……西山營。」
永昭帝愣了愣,他實在沒有想到,汪印竟然想將緹騎放去西山營。
京畿衛西山營,永昭帝當然知道,這是軍中犯錯士兵將領前去的地方,汪印為何會選擇這裡?
「皇上,臣聞士兵之強,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泛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緹騎前去西山營便是為此。唯有艱苦至極,緹騎才能脫胎換骨。」汪印嚴肅答道。
這並非是為了敷衍皇上,或者出於什麼別的不可告人目的,而是汪印真的是這麼想。
過去汪府有演武場,可以供從軍中挑選出來的士兵在此經受足夠的訓練磨礪,其中優秀者便能成為緹騎。
緹騎幾年汰換一次,這個時間,足以培養出一批精銳緹騎。
但那是過去,不是現在。
汪府的演武場已經關閉,那裡已空無一人,更重要的是,他已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重新訓練緹騎。
不知為何,汪印心中隱隱有一種緊迫感。
到了他這種程度,心中所感便不僅僅是一種飄渺感覺,而是無數經驗堆積而出現的敏銳反應。
他不可能忽略這種緊迫感,反而極為重視。
既然如此,條件最艱苦的西山營,便是一個最好的冶鍊場,才能迅速培養出一批精銳緹騎。
況且,葉向愚傷好之後也會前去西山營,也順便給其送去一份助力。
凡此種種,皆為他前去江南道的安排,這些安排,半年之內不會有錯。——他和阿寧遊歷半年,已經足夠了。
不管是遊歷江南道的請求,還是緹騎前去西山營的安排,永昭帝都沒有當場應允,只說朕會考慮考慮,便讓汪印離開了。
晚膳之時,汪印對葉綏說道:「阿寧,本座帶你前去江南道遊歷,可好?」
葉綏放下筷子,笑了笑說道:「當然好。只是,為何突然想去江南道遊歷?」
只要和半令在一起,去哪裡都沒有問題,但此前她從來沒有聽他提過,總覺得有些突然。
為何要去江南道遊歷?原因,當然不止對皇上所說的那些。
「想去了解江南道的情況,這是其中之一。其二,現在京兆朝局平穩,韋皇后被禁足、賢妃蟄伏不出,太子、五皇子相互角力,九皇子、十皇子也時有爭鬥,本座不適合再參與其中。」
可以說,現在的國朝有了一種極為微妙的平衡,韋皇后、賢妃等人消聲,朝中就只剩下他這個緹事廠督主最為引人注目。
或許,韋皇后被禁足之後,皇上就已經後悔重新起用他了,接下來或許會再度生起忌憚。
宋棠這個人,讓他想起了十二年前那場雪災,又加之江南道書院問題,避開京兆紛爭的去處,他便定了江南道。
「而且……」汪印伸手握住了葉綏的,低聲說道:「而且,本座很想帶你去到處遊歷,見識國朝的湖光山色,了解國朝的物華人情。」
他和阿寧真真正正是夫妻了,他想和她遠離朝廷紛爭,想和她相伴度過一些舒心暢意的時光。
和阿寧結伴而行,路途必定時分美好。
葉綏含笑點了點頭,當然贊同他所說的理由,心中同時在思忖:永昭二十六年的江南道,可發生什麼特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