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下一個
在湯源看來,楊善心已經被罷職了,他的死,的確會引起朝中嘩然,但是這種嘩然,比起楊善心被罷職來說,其實算不得什麼了。
朝官的無情在於,像楊善心這種以官職取得威勢名望的人,一旦沒有了官職,就什麼都不是了。
況且,這是皇上醒來后第一個下旨罷職的官員,楊善心的背後是否還牽涉有別的事情?這一點,朝官都在猜測卻也不敢肯定,大部分朝官能做的,就是離楊善心遠遠的。
趨福避禍,這是人的本能,在朝官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這個時候,有誰會、有誰敢為楊善心的死說些什麼呢?
汪印或許就是瞅准了這一點,所以才直接殺了楊善心?
不過,當這事真的發生的時候,湯源還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氣:汪印是真的敢!
汪印才回到京兆幾天?在彭城之戰還沒有完全定論的時候,就直接殺了楊善心,難道不怕皇上的責難?
湯源雖然沒有阻止這件事,但是他對汪印的行事方式卻沒有足夠的把握,在他發現汪印前去楊善心府邸之前,他還真沒有想到汪印會直接殺了楊善心。
殺楊善心不難,難的是殺了楊善心之後呢?
彭城之戰斷不會是楊善心自己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必定還有其他人,而且是位高權重的其他人參與其中,通過楊善心才能將這些人找出來,汪印現在殺了楊善心,這是在自斷線索……
換做是其他人,楊善心必定要說一句「這實在太魯莽了」,但這個人是汪印,他便不能下這樣的結論了。
汪印這樣的人,如果是魯莽的話,那麼斷不可能再次成為緹事廠督主。
不過,他最為在意的不是汪印殺楊善心的原因,而是另外一件事。
於是,他直接問了:「督主,楊善心已經死了,那麼下一個是誰呢?朝局不穩,不宜再殺人了。」
汪印默了默,隨即答道:「國公爺……是在勸本座?」
湯源點點頭,話語十分坦誠:「督主猜得極是,正是這樣。」
沒錯,他此番請汪印前來,不是為了詢問殺楊善心的原因後續,而是在於規勸,規勸汪印不要再殺人了,殺那些可能參與到彭城之戰中的人。
他之前去信請汪印儘早返回京兆,是因為皇上昏迷、京兆朝局太不穩,光憑著他所統領著的皇家暗衛,並不足以應對重大的突發情況,譬如儲君之變這樣的問題。
一旦出現這些嚴重的突發情況,那麼軍中勢力就一定會動蕩——說白了,是因為皇家暗衛一直在暗處,在軍中沒有足夠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是以力有不逮。
作為為皇上統領皇家暗衛的人,湯源當然十分清楚京兆的局勢,清楚皇上昏迷之後,有哪些勢力已經下場了,當中包括有太子一系、皇后一系、五皇子一系等等。
這些人明裡暗裡都在動作了,就是想趁著皇上昏迷的時候擴大自己的勢力,甚至,湯源能明顯感覺到這些勢力已經蓄力完畢,似乎在等待最後一擊了。
最後一擊是什麼呢?在皇上昏迷的情況下,這一擊是什麼不難猜測。
如果皇上真的不會醒過來了乃至駕崩了,那麼朝局將會有怎樣的動蕩、會出現怎樣的局面?
這是最壞的情況,但湯源不能不做這樣的準備,這不僅是從皇家暗衛統領的角度出發,也是從護國公角度出發。
不管明裡暗裡,他都不希望朝局崩壞,那麼就需要一個有足夠本事的人來穩住朝局呢?
這個人是誰呢?誰能在軍中有足夠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誰能頂得住太子一系、皇后一系等勢力的壓迫攻擊?
湯源與定國公齊瞻竹商量了一番,一致覺得這個人非汪印莫屬。
汪印是緹事廠督主,手下有三千緹騎,這是一股強大的勢力,更重要的是,汪印在就任雁西衛大將軍期間所做的種種事情,已經贏得了軍中的名望。
這不僅僅是在雁西衛的名望,而是在整個軍中的名望。
出於這些考慮,湯源才會急信請汪印回來,還在葉向愚領西山營南下的時候給了種種方便。
只是,他沒有想到,竟然發生了彭城之戰;更沒有想到的是,在汪印回來之前,皇上醒了過來。
皇上清醒,最壞的情況已經不可能會出現,但因為彭之戰,出現了新的問題。
那麼多士兵死了,還是在國朝境內發生的戰爭,必定有人要為此負責,所以汪印殺一個楊善心,他覺得不足惜,但是他覺得,暫時應該到此為止了。
有可能參與彭城之戰的,哪一個不是可以讓國朝動一動的人?汪印要一一殺了這些人嗎?
那將會為國朝帶來怎樣的動蕩?這種動蕩,絕非湯源想要看到的。
「國公爺,您對本座之恩,本座十分感激。本座也不欲大動干戈……」汪印這樣答道,朝湯源拱手感激。
這感激,不僅在於掩飾西山營南下,也在於替他護住了他想要護住的人,比如純妃和裘恩,哪怕湯源是為了感謝當初尋女之恩,要做到這些也不容易。
況且,當初他從雁西道返回京兆的時候,護國公府已經還了這份恩了。
有這些恩在,有護國公府的位置在,湯源說出這些規勸,他並沒有因此而不忿動怒,而是仔細思量了一番才回答。
湯源沒有接話,只是挑了挑眉等待著。
汪印語意未盡,當然還有下一句話在。下一句是什麼?
汪印也沒有藏著掖著,淡淡說道:「旁的人,本座都能暫時不動,但是沈肅……必須死!」
兩千江南衛士兵出現在彭城,江南衛副將邢銘出現在彭城,那麼江南衛大將軍沈肅必須死!
只是,汪印也沒有想到,在他和湯源說這些話的時候,江南衛已經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