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八十章功高震主
汪印領著緹騎為國朝奪回了雲州五城!
雲州五城在時隔幾十年之後,重新回到了國朝手中!
並且,不用大興干戈!
國朝幾十年想盡辦法都做不到的事情,汪印領著緹騎做到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每一個官員都心頭震蕩,怎麼都平靜不下來。
汪印、雲州五城,雲州五城,汪印……
這兩者在他們腦海中反覆出現,一時之間,他們竟然有種如墜夢中的感覺。
在大雍提出以汪印來交換雲州五城之前,大安官員還從來沒有想過汪印與雲州五城之間可以相等。
是,汪印是很厲害很有本事,大安官員幾乎都承認這一點,但這和雲州五城有什麼關係?
如果不是大雍提出了這個交換條件,他們還不知道,原來汪印這樣重要,重要到可與雲州五城相提並論。
一個宦官而已……
不管官員們有什麼樣的想法,汪印都把雲州五城奪回來了,已經立下了赫赫功勞。
如此大的功勞,近幾十年來國朝無人能及!
自然,這樣的功勞,也沒有人可以抹殺忽視!
這個消息,已經通過雁西衛傳到了兵部,即便兵部沒有發文昭告,這樣大的實情也傳遍軍中了。
與朝中官員複雜心思不同,軍中將兵為此感到激動鼓舞。
雲州五城回到國朝了,大安朝的疆域完整了,這是軍中幾代人的執著和渴求。
軍中之人太清楚雲州五城的重要地位了,當然也更清楚要奪回雲州五城,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現在……雲州五城得到了,國朝卻幾乎沒有付出什麼代價。汪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是了,汪印是怎麼做到的?——永昭帝同樣在想著這個問題。
在他面前擺放著的,就是千里加急從雲州送來的情報。有汪印的,有宋定邊的。
當然,也有他暗中派出去的斥候送回來的。
這些人所送來的情報大同小異,卻各有側重詳略。
通過這些情報,永昭帝已能很清楚雲州那裡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汪印和緹騎喬裝成大雍士兵,帶著大雍的禮部尚書韋霽,順利進入了雲州。在經過激烈的交戰後,緹騎戰勝了雲州守衛士兵、掌管了雲州。
與此同時,另外有一批士兵直撲其他四州,同樣戰勝了這四州的士兵,將這四州奪了回來。
這便是在遙遠的雲州所發生的事情。
汪印所送來的情報,詳細稟告了大雍率先動手,他利用望淵地利之便,將大雍士兵擊敗,然後穿上了大雍的衣裳,帶上了大雍的兵器,趁機奪回了雲州;
宋定邊所稟的,便是他帶著儀鸞衛收復其餘四州的經過。宋定邊帶著儀鸞衛前去,自然是奉了皇令的,但是局勢嚴峻,故而宋定邊在權衡之下,先取了四州;
宋定邊還稟告,皇令正在執行中,定不會辱命,云云。
看著這些情報,永昭帝神色陰沉,心中布滿了陰霾。
汪印奪回了雲州五城,做到了國朝幾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這是天的功勞。
他絕不能允許汪印立下這麼大的功勞!
可是,汪印為國朝奪回雲州五城,已經傳遍朝中軍中了。
對國朝來說,不管汪印用什麼辦法奪回來的,雲州五城就是回來了!
對官員士兵來說,不管汪印此前在國朝做了什麼,他的確為國朝奪回了雲州五城。
這樣的功勞,已經傳遍天下了,還怎麼能抹掉呢?
永昭帝當然希望雲州五城能夠回來,卻一點兒也不希望,是由汪印奪回來。——這和他所預料的完全不同。
他本就不能容忍汪印,所以才會允許交換的,不曾想,汪印竟然立下了這樣的功勞!
功高震主,功高震主,此刻永昭帝深深明白史書里那麼多帝王誅殺功臣的心了。
怎麼能忍?絕不能忍!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在永昭帝冥思苦想的時候,邵世善的情報終於送到了京兆。
邵世善的情報,同樣是在介紹雲州的情況,卻全是控訴。
控訴汪印破壞了大安與大雍兩國的約定!詳訴了當他趕到望淵的時候,卻發現空無一人,後來才發現汪印竟然將大雍的官員士兵全都殺死了!
邵世善認為,汪印此舉就是為了挑起兩國的戰爭,隨後又奪取了雲州五城,使得兩國之間的關係再無緩和餘地,實乃用心險惡。
「汪印乃大奸大惡之徒,請皇上立刻下令誅之!」
這是邵世善最後所稟的話語,也是……永昭帝盯著反覆看了許久的一句話。
正是這句話,讓他的神色漸漸轉霽。
他突然發現了一點,汪印是奪回了雲州五城,不是換回了雲州五城。
奪回,不是換回。
一字之差,所發生的事情、所影響的局勢,便完全不同了。
汪印奪回了雲州五城,卻破壞了兩國的關係,接下來國朝定然會面對大雍的怒火和問責,說不定,兩國之間還會有戰爭。
汪印此舉,實則是為國朝招致了巨大的危機!
原本,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兩國已經協商好了,那就是用汪印去換。如此一來,國朝同樣可以得到雲州五城,還不會有任何隱患。
但是汪印卻沒有按照約定去做,而是擅自行動,將大雍官員士兵都殺死了。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韋霽陳屠盡等人所代表的就是大雍,但汪印卻將人殺死了,這就是在挑起兩國的戰爭!
汪印所為的,不是國朝,而是自己!
奪回與換回,一字之差,赫赫功勞就變成了叛國陰謀……
帝王口中喃喃:「只要將汪印的功變成過,就行了!邵世善說得沒錯,說得好!」
他越想越興奮,臉容漸漸變得激動,最後忍不住大笑出聲。
一旁侍立的裘恩,聽到了這些話語,將頭垂得更低了,臉上的擔憂差點掩飾不住。
將廠公的功變成過?這是皇上的打算?!
隨即,永昭帝喚來了門下省的官員,令他們擬旨,道汪印並非立下赫赫功勞,而是釀成了大過,要將汪印重重治罪!
永昭帝沒有想到,他這個旨意會遭受到無數人的阻攔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