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希望
玉兔西落,金烏東生,柔和的日光撒在人身上,給人一種暖陽陽溫馨的味道。
開封城的外城已是熱鬧非凡,底層的平民百姓開始為新一的生活而忙碌,汴河碼頭上的纖夫開始搬運每日各地州縣通過運河輸往京城的貨物,大街巷到處都是商販的吆喝聲,商鋪酒樓也逐漸開張,此時的開封城雖未達到後世清明上河圖中所呈現的那般繁華,但也不遠以;富貴人所居住的內城仍處於寂靜之中,達官貴人剛結束了通宵達旦的燕飲正處於酣睡中,隻有各家管家嗬斥下人的聲音和下人采買物資的忙碌身影給內城帶來一絲人間煙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莫不如是,就算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危亡時照樣也有肉食者醉生夢死,他們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壓迫貧苦勞動人民所獲得的“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春汴河的兩岸花紅柳綠,是開封人民賞玩風景的好去處,也是才子佳人最向往的地方,各地前往開封尋求仕途的士子平日裏不是在貴人府邸投名帖寫唱和詩,就是整日留戀於汴河上的畫舫。
開封當前世界上已知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就像大宋這個新生的王朝一樣朝氣磅礴。
一輛裝飾華貴的馬車駛出開封城向著京郊的農莊奔馳而去,這座莊園占地不所轄土地盡六百畝,又有汴河支流通過,是開封城少有的膏腴之地,此地抱山環水是個風水寶地,趙熙費了好大的勁才得來的。
“福伯,那些種子發芽了嗎?”趙熙對一個滿頭花白的老人道,在人均壽命不高的古代,尤其是生活在這個亂世能活到古稀之年是相當不容易。
老人名叫李福當過後唐莊宗的翰林學士,全家在後唐魏州之變時被亂兵所殺,莊宗死後前途理想的破滅和家人逝去的打擊之下萬念俱灰辭官歸隱,在四年前被自己偶然所救成為自己的謀士兼家臣,現在替自己打理家中的一切事物。
福伯道:“老爺,那叫玉米和土豆的東西我們也種的三年有經驗了,雖然第一年產量不高但這兩年莊戶們積累了種植經驗,產量是一年比一年高。”
“少爺,老兒活了大半輩子,從未見過產量如此之高的糧食,真是神種,老爺謂是神農在世,莊戶都忍不住問老兒什麽時候他們也可以種。”
“福伯,快領我去看看。”趙熙激動的道道
數十顆玉米種子和數個土豆是自己回家老家看父母時隨手裝入口袋裏的,也跟著自己穿越過來,可惜自己的手機因沒電以及不能用了。經過自己近五年特別是最近三年在在這所莊園裏大規模育種,通過五年的陪育這些種子也逐漸適應古代的氣候,產量雖然沒有現代高,但土豆一畝也有三石,玉米產量近八石之多。
自始皇混一華夏之後,曆代大統一王朝大多逃不過三百年的治亂興衰。大多數王朝滅亡都是源自土地兼並嚴重自耕農破產,自然災害嚴重,糧食減產,饑民揭竿而起,然後在內憂外患的局麵下滅亡。
中國曆代王朝除兩宋是真正亡於外患,其它朝代都是滅於內憂。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吃苦耐勞和要求最低的,隻要能吃飽肚子他們行,但封建統治階級看不到這一些,導致百姓活不下去從而起義摧毀這讓他們活不下去的王朝。
有了這些高產的農作物,百姓能吃飽肚子,就不會出現農民起義,也許中國王朝三百年的王朝周期律就不會重複出現,隻要中國自身內部不亂,外部危患就不可能對中國造成毀滅性的危害,異族不可能入主中原打斷中華文明的進程,中華民族就不會一次次在廢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園,也許中國近代的欺辱就不會出現。
所以趙熙把這些作物看得比任何事物都重,它是自己的希望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趙熙就像嗬護自己的子女一樣心的看著這些幼苗,雖然不管穿越前好是穿越後趙熙都還沒有成家立業更別有自己的子女了。
福伯看著趙熙的動作一點也不怪異,自己當初見到這種高產作物時那種激動法恨不得看護這些種子一刻也不離開連睡覺都要在一起,照顧幼苗時都是自己親自挑選經驗豐富的老農和自己親手照顧,自己幼時也是農家出身並不是五穀不分隻會之乎者也的腐儒。
五代宋初的儒生受到盛唐的遺澤還沒有完全退化到隻會之乎者也。
“福伯,以後這裏的護衛要繼續加強,這裏是下的希望,讓全下百姓都吃上飽飯的希望”
福伯道:“老爺,老兒知道輕重,看守這裏的護衛都是老兒精挑細選的家臣,照顧這些神種的都是家裏的老實巴交的老莊戶了,絕對不會泄露出去。”李福知道這些作物關鍵時刻獻給皇帝,趙熙隻要不犯了謀反之罪不管有多大的過錯都會被赦免,任何一名皇帝隻要不是晉惠帝那樣的白癡都知道此物對自己江山的意義,如果自己不是命所歸神農氏為何會降下神種,哪朝那代有此高產的糧食作物。
當今皇帝是殺伐果斷的開國之君更加明白神種對自己江山的意義,此物獻上後最少一個郡王之位是少不了的,隻要今後皇帝還是趙家的後裔,那麽趙熙的子孫後裔就能永保富貴和山東的孔家一樣;但是行事不秘被他人誣陷暗中隱藏祥瑞暗中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那可是滅頂之災。
神種就是要獻給皇帝也要合適的機會,解釋這些神種怎麽得來的並且不讓皇家所忌憚還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難啊!!
趙熙正為這事而煩惱。
推廣種植玉米和土豆隻能通過國家機器來執行,個人推廣的話不朝廷懷疑收買人心,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推廣新式作物在沒有取得效果的時候並不容易,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太差,對不熟悉的農作物不會亂種即使強製推廣也會遭到抵製,地裏的糧食是全家的生計依靠,如果地裏打不出糧食那全家都有可能被餓死,所以隻有當農民見識到農作物真的高產就會主動要求種植。但先前的種植隻能有國家機器來做,朝廷掌握的資源能力不是百姓能比擬的,隻有朝廷才能不怕風險大規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