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夢 圓 京 華
1985年,經朋友引薦到北京拜訪大成拳名家王選傑先生。這是我第一次在京城住了十,與王先生長足交談的日子裏,向王先生匯報了我“少林世家”的功底,得到王先生認可後,在史風岐(師叔)的主持下,向恩師王選傑先生遞帖行了拜師大禮。 王師指導了我的樁功間架…………因我有禪學功底,他以“拶性明心”的禪學教義因才施教於我……他提出“拳術雖重力的變化,但尤重精神”,並賜名逸之(含虎要“清逸大勇”之義)…… 在日後多次進京習練大成拳的歲月,得到了恩師細膩的指教。…… 我的90“心光筆記”曾記錄:以禪為體,以拳為用,禪拳不二,拳道一如。禪是宇宙能量,所謂“禪禪地,禪你禪我”,禪的自然思維,就是功法成就,站樁即是立禪,立禪亦謂站樁。(王選傑) 六祖惠能教義:自性一切具足,自性乃金剛不壞之體。自性即禪,自性乃一切本體。 在王選傑大成拳中有一種功法,不需要什麽“鬆肩開胯、含胸拔背、提頂吊襠”之類的“要領”,而注重的是間架活動之空間,其空間都在整體後麵的肌肉間隙之中。所要感覺的是,前麵軀體與四肢如大樹纏藤條,肢體形成一塊,四肢與身體一塊動,並且這“一塊之動”是在背部肌肉大動的驅動下而動的。意感軀體放大,彌漫填滿於四肢間隙當中,使“四肢”與垂地並與前伸腳手相齊的“軀體”形成一體,四肢根從整體背部生出,從整體兩側環抱住整體。又如樹枝幹環抱大樹身一般;後麵如大樹皮(四肢根)與大樹分離開,樹皮(四肢根)向後與大樹(身體)脫離撐開有一定的間距。形成“前實重,後虛彈”,如弓背與弓弦之情景。所謂“軀體向下、向前放大,四肢不放大,四肢根向後分離撐出肌肉,使後撐的肌肉代替四肢功能”者是。 除了間架和意感之外,恩師讓我觸摸他行拳作勢狀態下的身體,觀察他的神態,又對我身形進行繁瑣的“拈架、充意”,進而“壓樁、推手”。…………。 恩師要求我形成一種“意中之形”,即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形成“神形結合,情景相融”的我體內在結構,進而再與敵方怎樣結合成“愜意得勁”的陣勢。 這一練習,我整整用了三年才有所成……使我徹悟了少林家學“勢如挑擔,行若毛蟲”的間架之真正含義,也使我明白了,為什麽背麵肌肉鼓起與身體分離的感覺。以前隻是覺的“得勁愜意”,但不明白“滑車力,杠杠力,螺旋力,三角力,呼吸彈力以及身外宇宙之力”在自身與敵方的合理分配,原來“神意”的位置是那麽的重要的。隻有神意有了主次安放,有了科學的分配,形體才能“得勁”,才能有技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