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
隻是黃瓊卻沒有想到,這張更多用來鼓舞士氣三石弓,會在自己到達隴右之後,便在第一時間派上了用上。黃瓊可沒有那麽多仁義道德,在他看來到了戰場之上,怎麽樣以自己最小損失,盡快爭取勝利才是最需要的。否則前世,那麽多國家的軍隊,培養那麽多狙擊手幹嘛?
狙擊手做的,不就是在戰場上的刺殺行動嗎?現在雖說沒有狙擊手,可這弓箭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剛剛自己目測過,那兩個家夥雖說躲在自己這邊,八鬥弓的射程之外。可卻在自己手中,這張三石弓的射程範圍之內。這麽好的機會,不動手又待何時?
黃瓊穩穩的將這張三石弓拉開,弓弦上的利箭也指向了自己兩個人。對麵同樣視力不錯的拓跋繼遷與宋公良,也並非是沒有看到。隻不過二人,非但誰也沒有當回事。除了指指點點,嘲笑黃瓊做白日夢之外。甚至還料定黃瓊注定會射空一樣,還將身下的戰馬向前提了提。
他們眼下所在的位置,雖說有點擦邊,可還是在八鬥弓最大射程之外。之前的戰場情況,已經告訴了他們,這些官軍手中的弓箭雖說比他們精良。可最好的弓,也沒有超過八鬥弓。而且眼下正麵的官軍,在沒有人替換的情況之下。鏖戰多時,已經略微顯露出一絲的疲態。
射出來的箭雨,射程也越來越近。弓箭的鬥數越大,弓箭手每次拉動弓弦所耗費的力氣也就越大。是個人,體力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刻不歇的連續開弓放箭。尤其是這些八鬥硬弓,對弓箭手的體力消耗猶大。這個時候,自己將位置提前,即安全又可以鼓舞全軍的士氣。
至於英王手中正瞄著自己兩個人的利箭,兩個人則誰也沒有當回事。不過一個書生而已,拿出一張弓來,也不過就是裝裝樣子,鼓舞一下已經顯露出疲態的自己隊伍士氣罷了。至於他手中的那張弓,恐怕連一鬥之力都沒有。這樣弓射出的箭,能越過他們自己隊形就不錯了。
別看在英王府待了近一年,可宋公良直到自己被趕出來,也不知道這位英王是一個武功高手。別說大齊精銳之中常用的八鬥弓,就是常人無法拉動的三石弓,也可以輕鬆的拉開。甚至還通過之前在鄭州的練習,箭術還算是不錯的。至少眼力上,比一般弓箭手要強上許多。
兩個人都在等著,這位英王自不量力的這一箭射空之後,好好的嘲諷一下這位英王。以便能夠徹底的瓦解敵軍的士氣,力爭一舉奠定勝負。自認為對這位英王知根知底的宋公良,甚至還在暗暗的運足力氣,準備一會英王這一箭落空了,自己可以好好的嘲笑一下這位英王。
對於對麵的倆個人,嘲諷一樣的舉動,黃瓊臉上的笑容更勝。對於他來說,這兩個家夥靠的越近越好,自己的把握也就越大。不過,黃瓊也沒有太著急放箭,而是在耐心的等待最佳的時機。他要的是一箭奠定勝負,一舉將這兩個人擊殺在這裏,而不是在這裏放空箭。
就在拓跋繼遷再一次舉起馬鞭的時候,黃瓊鬆開了一直緊扣弓弦的手指。一支利箭,直奔著拓跋繼遷麵門而去。還沒有等黃瓊身邊的親兵,從這位書生一樣的英王,居然真能夠拉開三石硬弓,而帶來的驚訝之中清醒過來,黃瓊手中的第二支利箭已經射出,奔著宋公良而去。
拓跋繼遷到底是在馬上長大的,雖說之前對這位英王騎射的功夫很是看不起。但當射向他的利箭,破空而至的時候,他立馬就感覺出了不對。來不及做太多反應的他,隻能一帶馬韁,讓自己的坐騎騰身而起,為他擋住這支利箭。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支利箭勁頭如此之大。
雖說他反應及時,但這一箭勁頭卻是極大。在直接將他馬脖子射穿後勁頭不衰,直接釘在了他的胸口上,將他護心鏡都撞的稀碎。黃瓊這一箭下去,拓跋繼遷一人一馬立即倒在地上。雖說因為有戰馬阻隔,在加上作為主帥,身上穿著軍中不多金屬鎧甲,他的傷勢並不算重。
但在穿透馬脖子後,射在他胸口上的一箭,依舊讓他大口的吐血。而他身邊雖說會騎馬,也會觀馬,可老底子其實還隻是一個普通書生的宋公良,卻沒有這個好運了。這一箭直接射在他,隻帶了一個帽子的腦袋上。從他的左眼射進去,直接將他腦袋射了一個對穿。
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在場的兩軍所有官兵。拓跋繼遷那些作為子侄的親兵,急忙上前便要搶救自己這位主子。卻沒有想到,對麵射來的連珠箭,將這些親兵射的死傷累累。一時之間,旁人根本無法上前救援。眼前這一幕,讓拓跋繼遷急怒攻心,又是一口鮮血吐出來。
喊出一聲德明之後,便陷入了昏迷。原來上前搶救拓跋繼遷的親兵之中,有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拓跋繼遷最為鍾愛,也是最為重視的長子拓跋德明。這個長子氣度深沉、頗具才幹、善於權謀,拓跋繼遷之所以能夠起兵成功,至少有一半是這個兒子一手策劃的。
那怕那些他聯姻所娶各部族妻子,已經為他生下了數個兒子。但這個長子,一向被他視為不二繼承人選。原本他還想著,將這個長子帶在身邊曆練一段時日,然後便讓他出去獨自帶兵經營一方。卻不成想,這第一戰便折損了自己最鍾愛,也是自己最得力助手的這個兒子。
原本就傷勢很重的拓跋繼遷,在見到兒子被一箭直接釘在地上,怎麽又能不急怒攻心?而隨即便陷入昏迷的他不知道,黃瓊第一箭被他躲過去之後,後麵的連珠箭真正第一目標依舊是他。若不是他身邊的戰馬屍體,給他起了一定的遮擋作用,此時變成屍體的就是他了。
至於他那個最為鍾愛的長子,拓跋德明隻是黃瓊捎帶著而已。黃瓊一口氣,將身邊親兵攜帶的箭囊之中,幾十羽箭都射出去之後才罷手。而以歐陽善的才幹,又那裏抓不住這麽一個絕佳的機會?早在拓跋繼遷倒下的第一時間,官軍之中便爆發出一陣萬歲之聲。
原本因為過於疲憊,而有些下降的士氣,轉瞬之間便重新振作起來。而他們的對手,黨項人卻因為自己主帥被敵軍射殺,此刻生死不明,士氣快速下滑。見到這個機會,歐陽善甚至來不及請示黃瓊,立即指揮全軍殺了出去。一馬當先的,正是之前養精蓄銳的那三百鐵騎。
此時因為主帥生死不明,軍心已亂的黨項精騎,雖說兵力依舊遠超過,歐陽善帶領的這些軍馬。卻又那裏抵擋得住,歐陽善親自帶隊衝殺。一經交手便全軍崩潰,一路上被歐陽善帶著的一千騎兵追殺得死傷累累。隻能拖帶著此時昏迷不醒的拓跋繼遷,一路拚命的向北潰退。
黃瓊開三石硬弓三箭,以超遠的距離一箭重傷拓跋繼遷,一箭射殺其重要謀士宋公良,一箭射殺拓跋繼遷最器重的長子,也是他選定的繼承人拓跋德明。其後軍中便傳言英王力大無窮,可以開得三石硬弓,而且還百發百中。單單就這三箭,便打垮了五千黨項精騎。
一時之間軍中廣為流傳,前唐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今有英王爺三箭定寧夏。英王若是沒有射出這三箭,瓦解了敵軍的士氣,鼓舞了官軍的威風。以當時官軍力戰疲憊的情況,後果還不知道會怎麽樣。不過對於這個傳言,黃瓊聽後隻是一笑了之,卻是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當然,這些事情還不是眼下將心思,都放在戰局上的黃瓊能夠想到的。他更不會想到,自己就射出那麽幾箭,在以訛傳訛之下,到最後居然還被神話了。要知道,在事後檢查戰場的時候,黃瓊對拓跋繼遷,居然能夠在自己射出的連珠箭下,還能逃過一劫可都懊悔不已的。
此時的黃瓊,並沒有想到自己射出的幾箭,在後來會引起這麽大的反應。在歐陽善全軍出擊之後,黃瓊雖說沒有參與追擊行動。但卻是不顧自己侍衛的勸阻,一路帶著歐陽善給他留下的一百親兵,遠遠的跟在後麵。有些東西和事情,他還需要好好的看看和品一品才行。
而就在這些潰軍,好不容易逃到甘河岸邊,卻不想迎麵正撞上得知英王,隻帶一千輕騎來環州。生怕這位王爺路上出什麽事情,馬上帶著人馬出來迎接馮舟山指揮的兩千軍馬之中。此時已經無力,也無心應戰的潰軍,又那裏抵得住以逸待勞的馮舟山這兩千騎兵的衝殺。
等待這些殘兵敗家,總算衝過因為連年大旱,沒有多少水的甘河,在拓跋大信親自統帶的援軍拚死接應之下,才勉強穩住陣腳。而這個時候,拓跋繼遷親自統帶的這五千軍馬,能夠平安回來的隻有不到七百人。其餘的不是死在了官軍刀下,便是不知道潰散到了那裏去。
在得知,集中了平夏部幾乎所有精銳的這五千鐵騎,居然被官軍一千軍馬便打垮。饒是往日裏麵,號稱平夏部第一勇士,拓跋大信也不敢在環州繼續待下去了,連夜便打算拔營撤走。隻是就在他這邊剛一開始撤離,便遭到了馮舟山,與已經趕到的歐陽善兩個人聯手夜襲。
為了此次夜襲,馮舟山與歐陽善在黃瓊同意之下,幾乎是傾巢出動。整個環州城,隻留下了一百親兵保護英王。其餘的人馬全部出動,就連歐陽善所帶的一千騎兵,也不顧長途趕路疲憊全部出動。兩軍一左一右,一邊四處放火,一邊一路對著叛軍的中軍所在猛攻。
這位拓跋大信雖說號稱平夏部第一勇士,可個人在戰場上的勇猛,並不能說明他在指揮上水平也高。麵對著重傷昏迷的拓跋繼遷,此時同樣心思已亂的拓跋大信,一心隻想著趕快脫離這些妖孽一樣的官軍。對官軍可能的夜襲,除了一些崗哨之外,根本沒有做任何的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