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奇怪
可蔣正過,他們都是有正經戶籍文牒的人,那為什麽都仿佛見不得光似的?身份沒問題,那便是做的事有問題了。
莫非……?
她心中悚然一驚,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害怕。她耐著性子等著蔣正和他們交代完事情,等到人離開,房間裏隻剩下他們倆,可臨到頭,她卻忽然不想知道了。
他們是什麽關係呢?他做什麽何必讓她知曉,他做任何的事情也輪不到她來指教。她很早以前就知道他是個不服規矩的人,所以才能在京城混出那樣的名聲,他能從滿門抄斬的聖旨之下活命,又怎麽會在乎活命以後做得事情是不是違背朝廷的律例?
幸好,他為人正直,她知道他不會做違背人性、道義的事情,那便足夠了。
她心念轉過數道,最終心平氣和地起身告辭:“這邊沒什麽大事就好,如果有什麽需要,就叫人來告訴我。”
蔣正看著她柔和的笑靨,有些吃味,從昨開始,廚房端過來的菜可比從前豐盛了太多!什麽雞湯、老鴨湯、鴿子湯的,全是大補的湯食,對受重贍人最好不過。
蔣正麵色依舊,卻很平淡地回她:“這些事都由我來就好。”
宋語然很敏銳地聽出了他語氣中的不悅,卻未深究,一路往外走。
蔣正不緊不慢地跟在她身邊:“榮記被砸成那樣,你們損失大不大?”
宋語然有些發愁:“其實倒沒損失多少錢。”她和青玉算過,那些做好的成衣成本大概就一兩千兩樣子,“但是,掛在店裏的都是我們精心做出來的,款式樣子都是十分出眾的,就那樣被毀了,真是可惜了!”
如果每件都能賣出去,那就絕對能值一兩萬,畢竟好幾十件衣裳呢!
宋語然兀自歎息,蔣正低眸隻看得見她頭頂的發髻,舌尖頂了頂前牙,“嘖”了一聲:“過兩日戒嚴應該就會解除,你們何不趁著現在有空,再做新的好看的衣裳出來?”
哪裏那麽容易的?光要想出那麽多好看又不重複的款式,就夠她傷腦筋的了!宋語然轉過頭,朝著他淺淺一笑:“知道啦!正爺!”和他這些做什麽?他一個大老爺們能懂什麽?
蔣正被她的笑容晃了晃眼,將她送到院子門口,沒有再進去。
宋語然雖然覺得蔣正的輕鬆,不了解做衣裳的辛苦,但回到製衣的房間,照舊拿了紙筆出來,一連畫了三四張不同款式的圖稿才作罷。
白秀娘走過來看了片刻,真心讚了一句:“果真好看!”
那不過是她早年隨著父親大江南北的跑,看的多了記在腦子裏,點子就多了,可光靠這樣是做不長久的!
她將這四張圖稿分成了兩份,手指在上頭點零:“這兩種款式我們照舊做精品。”
又在另外兩張上頭點零:“這兩張,就用尋常的料子,讓秋子來做。”秋子的手藝雖及不上麻嬸,但縫的衣裳也足夠平整,再多練練,指定能更上一層樓。
“讓麻嬸帶著她作罷。”
秋子忽而有些緊張,就擔心自己做的衣裳賣出去遭人挑剔,是以縫的時候十二分的認真又心,這樣一來,反而放緩了速度。
這與宋語然想要快速走量的初衷背道而馳,但見她做完的第一件衣裳確實針腳比從前的更加細密工整,便也忍了沒她,慢慢來罷,做什麽都不能一蹴而就。
隻又讓麻嬸跟著秋子一起負責做平價的衣裳,她和白秀娘仍舊隻做高價精品。
真如蔣正所,又過了一日,街上的戒嚴便結束了,各家鋪子都開了門營業,街上重新恢複了熱鬧,隻城門依舊守著,不允許人進出。
榮記之前被打砸的一塌糊塗,這幾日戒嚴,兩個夥計被困在鋪子裏左右無事,倒是把鋪子內外打掃休整的幹幹淨淨工工整整。
隻是,兩個人都一副做錯了事的模樣,垂著手低著腦袋立在那裏戚戚唉唉地道:“那日,你們走了後到了黑就又來了一夥人,把之前被正爺綁住關起來的人給救走了。”
“我們本來要去給姑娘報信的,但是緊接著街上就戒嚴了,我們就……”
宋語然沒想責怪他們,相反的,還要獎勵他們:“那件事過去了便罷了,你們把榮記收拾的挺好,守著的這兩日也挺辛苦,等下去找青玉,一人領十兩銀子罷。”
他們被困在榮記,除了之前存著的一些點心瓜果可以吃,可沒有正經飯食,餓了這麽多確實辛苦的。
兩人歡喜又感激,他們忠心盡職是肯定的,但這份忠心盡職能得到東家的肯定,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宋語然笑眯眯地:“咱們鋪子人手緊張,就不給你們放工休息了,我讓家裏廚娘給你們帶了些吃的,你們拿到後院去吃罷,吃完了就來。”
東家也太體貼了!真好!兩個夥計立刻從萬石手裏接過食盒,歡歡喜喜到了後麵去吃,他們餓了三四沒有吃主食,見著清清淡淡的糜肉粥和菌菜湯,立刻食指大開。
稀裏嘩啦地一通掃完,還覺得意猶未盡,要是能吃上一隻肥膩膩的烤雞,那就完美了!
但也隻能想想,東家能記得給他們帶吃的,就已經十分難得了!
青玉進來給他們銀子,見到他們嘴饞的模樣,擔心他們嘴饞不節製吃壞了肚子,提醒他們:“東家是為你們好,你們幾日不曾正經吃飯,腸胃都虛著,可不能貿然吃太過油膩的東西。”
兩人心思被戳破,立刻紅了臉,接了銀兩各自收好,往前頭去幫忙了。
榮記重新營業,卻並不見有生意上門,沒有尋常百姓進來倒不奇怪,因著榮記從前隻賣高價衣服,尋常百姓大多買不起。
但先前定好要取衣裳的人也不來,這就有些奇怪了。
她和白秀娘可是加班加點地把所有衣裳都重新做出來了!
一連兩日,榮記無一惹門,清冷至極。宋語然覺得反常,就叫楊出去探探情況。
楊揣了一串銅錢出去逛了半日,總算打聽出了一些消息。
“幾乎一夜之間,城裏多了一家和咱們家一樣的成衣坊,專門仿著咱們家的衣裳做,偏偏價格都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