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浮出水麵

  有時候我們期待很久的真相其實很簡單,簡單到讓人難以相信,而李沐的案子好像就是這樣。


  王明氣喘籲籲的跑進來給我看了幾個付款收費消息的截屏,他們一行四人,當晚上去過三個酒吧,前兩個酒吧的消費,四人是AA製,第三個酒吧的消費是羅某結的賬。


  通過李沐在寢室的兩位室友了解到晚上九時許,她給學校裏的同學當晚要回校,第二場酒喝完,趕地鐵沒有趕上(晚上11時許),她在微信裏告訴學校裏的同學:她晚上不回校了。然後四冉鄰三個酒吧,也就是出事的酒吧。


  這些證據對於我們來好像不是很有利,前麵兩次可以看出她是自願出去的,最後一次就有待深究,隻可惜出事前的視頻記錄沒有人知道,由於當時太晚了,目擊證人也沒櫻


  我們的調查再次進入了死胡同,而警方那邊一直沒有找到確鑿證據,好在王明找到了酒吧老板的信息,他之前跟著朱某的爸爸朱文混社會的,給他當弟,後來想安定下來過日子,朱文就給了他這間酒吧。


  這雖然可以把朱某和酒吧老板聯係在一起,可是跟李沐的死也沒有確切的因果關係,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熱心網友提供了一個視頻。


  不過他沒有署名,他發來的視頻是他的車載相機拍到的,視頻中清楚的顯示了李沐是自己往前跑失足掉到水裏的。


  這樣一來,不論其他饒行為再不合常理,她的死也不能直接問責於他們,畢竟都是成年人出來玩,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另外三人罪責最多也就如警方所的,沒有保護到共飲人,其他的隻能等待道德的宣牛


  法律上,她們三個算是撇清關係了,這個案子就這樣草草了結了,倉促到我們的心裏都空落落的,好在她們願意賠償李沐的母親一些精神損失費,不過林阿姨沒有接受,不僅不能接受她們的錢,她更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主動到酒吧喝酒,更無法相信沐就這樣離開了她。


  案件的開始有多麽讓人氣憤,它的結束就有多麽的讓人唏噓,雖然我始終不願意相信李沐的離開是一起意外事故,可是最直接的證據明她是自己掉進水裏的,沒有人推她。


  至於那兩個男孩扇她耳光是不是為了醒酒,他們不讓他上出租車是不是怕她不安全,民警不進行及時打撈草草得出結論,所有的疑團都被塵封了,林阿姨最後也放棄了上訴,因為她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的,她再次認命了。


  有時候想想,還真是可悲,事件剛出來的時候,受到了百分之百的關注,慢慢的一些人忙於自己的事情,看著看著就忘記了,最後探尋真相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每個人都忙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生活著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


  好不容易放鬆一下,人們更願意去看看無腦喜劇放鬆放鬆緊張的生活,去關注社會問題,一個可憐的“沐”的生死疑團的人也慢慢的越來越少了。

  最後傷心的就隻剩下可憐的林阿姨了。


  我想過很多對簿公堂的場景,最後竟然因為一個記載著所謂的“真相”的視頻就給打破了,會不會有時候輿論的導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我們普通人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而我們律師看起來掌握了很多信息,可是專業的局限性讓我們看到的也隻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恍惚中,突然想起溫彧的那句話:當律師是個冷血的活,不一定什麽事都按著我們想的那樣。不管怎樣的證據、事實我們都要照單全收,法律隻相信證據。


  反觀這件事情,一開始看到視頻,很多人都覺得女孩子被打一定是男孩對她圖謀不軌,想做壞事,警察消極辦案一定是官商勾結,可是真相出來的時候最失望的也是那些人。


  長久以來的道德觀規定著女孩子就該本本分分,不該出入於風月場所,而貞操觀告訴我們男孩和女孩交往,女孩一定是吃虧受害方,發生了什麽一定是被脅迫了,所謂的乖乖女一定不會是壞女孩,可是事實又是什麽呢?隻有當事人清楚。


  可是她們四個人之中,一個已經離世,另外三個對於真相緘口不言,那麽也隻能等未來的某一誰受不晾德的審判而出真相了。


  生活總是要繼續,沒有什麽是我們想不到的,也沒有什麽是別人做不到的,這個城市的發展有多麽迅速,與之相配套的法律製度就有多麽難以跟上節奏。


  民眾的好奇憤慨是值得開心的,好歹她們的意識已經進步很多了,懂得質疑,即便是對於權威機構的審判也敢於反抗,結果也是好的,機關重視起了李沐年輕的生命。


  我無法斷定真相是什麽,因為這次好像是時候偷偷看晚間電視被發現後隻能乖乖關上電視機回房睡覺,之後結局是什麽卻看不了了,可惜的是也沒有轉播和重播,隻能慢慢的忘記那個遺憾。


  我們現在看到的也許就是真相,也有可能不是,決定權在於我們是否相信,我驚訝於當今的新聞傳播能力,爆炸性的新聞轟擊著每一個人,可是內容確實局限的,具有導向性的,仿佛在把我們往同一條道上引。


  如果我們走上去了,有人會跳出來:你們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如果我們具有反抗意識,自尋出路,那麽前方的路會被封鎖攔截。


  探尋真相是需要信息的,網絡結合著新聞可以一起排查篩選信息,真正傳達到我們眼前的是些什麽呢?連我們這些專業的律師在她們麵前有時候也是會迷路的。


  李沐的離開不僅讓我對民警的工作提出了大大的問號,更對網絡的使用感到了一種震撼和置身當下的無力福

  就在我們都對網絡又愛又怕的時候,卻迎來了一位與之有關的委托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