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改製
“沒想到薛將軍首戰就送回了這麽多災民。”
景陽城外。
李然和劉鈞望著正在領粥的災民。
經過數次災民處置世間,這裏已經被建成了一個大型的臨時居住點。
在粥棚的對麵是一眼看不邊的草棚。
災民來到這裏後,就暫時在這裏歇息。
登記造冊後,他們會編入農建營,前往屯田之地。
對於這一套程序,現在府衙已經十分的熟練。
“隻是這也意味著五州如今十分混亂。”劉鈞眉頭輕輕皺著。
他希望能從五州搶回來更多的災民,但同時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有太多的傷亡。
李然歎了口氣,“榮朝早已是一艘到處漏風的船,現在五州民亂等於是捅了大窟窿,這艘船什麽時候沉也隻是時間的問題,殿下,恕老臣一句不當的話。”
李然左右看了看,確定附近饒距離,聲道:“殿下的心裏不能再隻裝著景州,也該裝著下的蒼生。”
劉鈞沒有出聲,李然這是直接勸他要有逐鹿中原的準備了。
“殿下,景州不過是下大勢中的一葉扁舟,不管殿下願不願意,大勢如此,這一葉扁舟也隻能順大勢而漂泊,到時候由不得殿下。”
見劉鈞不話,李然繼續勸道。
“左傅的意思本王明白,隻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景州的根基尚未牢固之前,輕舉妄動那是自尋死路。”劉鈞道。
五州大亂後,他其實也想了很多。
對於榮朝的人來,他們眼中隻有中原那頂皇冠。
但對他來,他著眼的是世界的局勢。
所以他不希望榮朝因為內鬥贍太狠。
若是什麽都打爛了,人口打沒了,將來他即便科技高,沒有足夠的人口支撐也是無力對抗整個西洲的。
再者,榮朝周圍一堆狼崽子。
這些狼崽子不會放棄吞並榮朝國土的機會。
正是考慮到這些,他才會大舉收攏榮朝百姓。
一來,他不想那麽多人無辜死去。
二來,則是為了壯大,靜待出手機會的到來。
正如李然所,如果下糜爛,他便無法再偏居一隅了。
這不是為了趙祁的皇室,而是為了榮朝的黎民百姓不再遭受異國的屠戮。
“原來殿下早有計較。”李然聞言,心幾乎跳出來。
劉鈞這話基本就是在,他有逐鹿中原之心了。
“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劉鈞了一句。
他現在還不想大張旗鼓的,否則鬧的太歡騰,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
“下官明白。”李然笑的如同一個老狐狸。
點零頭,劉鈞道:“這些事你偶爾想想即可,不要浪費太過精力,現在你還是快點製定全新的官員管理體係,明白嗎?”
“是,殿下。”李然道。
隨著景州平穩下來,劉鈞把官場和軍隊的管理體係提上了日程。
蘇縉和薛常青在製定全新的軍製,而他得到的任務則是全新的管理製度,包括官員和官員對景州各項事務的管理製度。
為此,劉鈞還給了他一套書籍參考。
熟讀《富國論》後,李然對這些新奇的東西已經不再那麽抵觸。
現在正在努力學習上的製度,將景州的東西改良。
“什麽時候能呈上來?”劉鈞追問。
隨著景州工商業的急速的發展,原有的封建製度已經無法適應向近代發展的景州。
軍製這些事他早已交代下,隻是因為工作量較大。
現在無論軍隊還是府衙都沒提交上來。
這不免讓他有些著急。
“十。”李然猶豫了一下,保證道。
“好,就給你十,再晚就罰俸祿。”
劉鈞丟下一句話,轉身回了城。
李然擦了擦頭上的汗,劉鈞現在真是越來越像個王者了。
回到王府,劉鈞稍微歇息了一陣,便又去了學堂。
沒辦法,創業階段他不得不忙,否則如何積累家業呢?
日子一就這樣的過著。
三日後,他接到了薛常青差人送來的加急軍情。
劉鈞不是軍盲,自然清楚攻城需要付出的代價。
景山塞之戰便是很好的證明。
於是在他緊急從匠造司調撥了二十四門二十四斤的野戰攻城炮送往薛常青軍鄭
又是七日,李然和蘇縉在同一將改製的文書交給了他。
“殿下,改製後,景州將每年對官員進行一次效績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其次取消舉孝廉,蔭封官等舊弊,每年舉行一次新科舉,從景州百姓中選拔官員。”李然拿著改製文書的副本念著。
劉鈞聽了頻頻點頭,這樣改製後。
景州的官場將不再是舊貴族,富商的專屬地。
寒門子弟將得以大量進入官場。
“對於教育,府衙將專設教育司,取消私塾,在府,縣,鄉設立公孰,招募文人士子充當教書先生,今後隻有完成公孰學習的士子才能參見府衙各項考試,教育司還負責對各公孰教書先生的管理,教習,令其符合新的教習要求。”李然又念了一段。
劉鈞聞言,再次點頭,李然經過他的近代化熏陶後,現在表現的越來越符合他的心意了。
“第三,於府衙之上設立左右監察司,負責監察百官,監察司則左右相互監督,避免舞弊。”
“第四,設立農務司,負責監管景州農事生產,第五,取消各府府兵,設立稽查司,負責各府,縣,鄉治安,第六,設立稅務司,掌管景州農稅,商稅等賦稅……”
一連念了半個時辰,李然將改製的內容全部完。
“嗯,不錯。”劉鈞總結了一句。
李然基本上按照他給他的書結合景州當前實際定製了這套改製內容。
對當前的景州來,這套製度施行下去是沒問題的。
蘇縉見李然完,拿起自己的文書道:“自今日起,取消邊軍,護軍府設置,景州兵權直屬靖王殿下直轄,設參謀司,由左右參軍統領,直接對靖王殿下負責。”
“景州全軍暫設五大軍,分別為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第五軍,每軍三萬人,軍最高將領為將軍,軍下設指揮,每指揮五千人,將領為指揮使,指揮下設營,每營五百人,營長官為校尉,營下設隊,每隊一百人,隊長官為隊正,隊下設排,每排二十人,排長官為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