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
康熙的行輦一路從廬州出發,已經行進了多日,只是士兵並沒有在廬州過多停留,因此士氣依然顯得有些低落,特別是對於綠營兵,他們只是簡單領了一些草袋,每日里生火取暖,身上的號褂依然顯得比較單薄寒冷。
「衡臣,這信已經送去有幾日了吧,卻一直沒見什麼動靜。可是有什麼消息,算算腳程,也差不多就是今天了吧。」
康熙皇帝捧著一本書,斜靠在行輦上,身上搭著厚厚的毛毯,看上去精神頭好了幾分,只是他畢竟年老體衰,再加上這段日子的奔波往來,整個人的精力卻有些不足。
張廷玉低聲回道:「啟稟皇上,這幾日天氣都不尚佳,或許復漢軍已經收到了信件,只是這回信卻還在路上,我去派人催問一下。」
康熙掙扎著想要坐起來,一旁的太監連忙想扶起他,只是這稍微動彈了一會,康熙便咳嗽不止,臉上更是浮現出一絲不正常的紅,這一幕卻是嚇住了張廷玉和太監。
「皇上,還是龍體要緊,我去傳太醫進來。」
張廷玉跪在了地上,臉上起了一層汗,也不知是被康熙皇帝嚇的,還是這行攆內的暖爐所致,只是他心裡卻多了幾分害怕,又想起了田文鏡的那一番話。
明眼人都已經能看出來,康熙已經接近燈枯油幹了,只是現如今全憑著內心的一股子氣在支撐著,若是這一戰贏了則罷,康熙或許狀態還能迴轉一二,若是此戰失利,怕是命不久矣。若真的當康熙皇帝駕鶴之後,恐怕整個大清國都將會變得風雨飄搖。
這也是康熙堅持到現在的緣故,若真的堅持不了,前線還有何人能委以重任?康熙如今是已經把自己能派的人手,都已經派去了湖廣戰場,卻是再無更多的肱股之臣可以相托。
「不必了。」康熙虛弱地揮了揮手,他張著嘴喘著粗氣,怔怔地望著行攆頂部,隨即苦笑道:「朕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虛不受補,只能慢慢歇息調理身體,如今叫來太醫,也只能如此了。」
張廷玉心裡大為震驚,這皇帝的身體狀態那可是帝國一等一的絕密,可如今康熙卻似乎不想隱瞞了,將自己的情況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這實在是讓張廷玉感覺自己恨不得立馬閉著耳朵,若是聽不見一個字才好。
君臣二人相對無言,也不知過了多久,從外間傳來消息,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卻是呈遞一個盒子,上面同樣用蜜蠟封著,上面是安徽提督的大印,卻是岳鍾琪的密折到了。
康熙皇帝顧不得身體虛弱,急急忙忙抓住,然後用銀刀劃開盒子,拿出裡面的密折,開始細細看了起來,只是看著看著,眉頭卻緊緊皺起,到後來密折甚至直接從他的手中掉下來。
張廷玉跪在地上,也不敢抬頭看,只是心裡多少有些不自在,像這種山一般重的機密,知道的越多,對自家越是不好,只是康熙沒讓他走,他也不敢隨意離開,只好將額頭死死貼在地上,裝聾作啞。
在這封密折上,岳鍾琪將寧渝的回復一字不差地轉述了一遍,並沒有帶上個人的見解,在這件事上,他知道自己的定位,絕不是可以輕易許諾什麼條件的人,因此一切都是讓康熙自己來決斷。
可是通過這封密折,康熙依然讀出了對方的意思,那就是想要求和,現在這些條件遠遠不夠,至少要把江南讓出來,雙方划江而治,才能繼續往下談。
然而這個條件是康熙所無法承擔的,因為大清朝不是康熙一個人的大清朝,是所有八旗親貴的大清朝,他康熙若是給了這樣的條件,那就是背叛了整個大清朝,到時候別說其他人,恐怕自己的那些個兒子都會起來造他的反。
康熙輕輕發出了一聲嘆息,隨後靠在了行輦上,「其實朕心裡明白,求和在如今並不成熟,我大清不可能再給出更多的條件,而寧賊也絕不會滿足於當前的戰果,只是朕心裡還存著幾分僥倖罷了。」
「從眼下來看這一戰,看來是非打不可了,只是朕還盼望著那寧賊能夠收手,讓朕成就一世聖名,也就罷了。只是以後如何,那也是後來人考慮的問題了。」
康熙的臉上透露出幾分凄慘,他甚至把張廷玉當成了自己的那個對手,當成了寧忠源,不對,更應該說是寧渝,那個正在安慶城下,想著跟自己一決生死的年輕人。
何必呢?何必如此咄咄逼人?你就那麼想著在戰場上跟朕一決生死?
你寧渝才不到二十歲,就算是想著圖謀大業,也不用急於這麼一時,你大可以等朕死了以後,等朕的這一世聖名得到周全以後,再來進取也不遲啊。
至於大清後繼之君,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那都是他自己的問題了。那時候他康熙也不在人世了,自然不用再去顧忌這些東西了,康熙甚至有時候覺得全天下人都不理解他的用心。
朕只是想要博得一個身後名而已,就這麼點要求,過分嗎?
然而無論過不過分,求和之路基本上已經被堵死了,那剩下的自然就是面對面,拳對拳了。只是現如今的大清朝和復漢軍相比,就像康熙皇帝跟寧渝相比一般,前者垂垂老矣,而後者則如初生的太陽一般,耀眼無比。
「打吧,傳令下去,加快行軍,務必在十二月二十之前趕到安慶!」 ……
當康熙還在想著打不打的問題,可是寧渝已經把籌碼都擺在了桌子上了,這一戰,基本上是無可避免了。
「諸位,這一仗的意義之重大,我想大家應該都會明白。」
寧渝站在營帳中,面前擺放著安慶城以及周邊地帶的沙盤,而下手則坐著程銘、程之恩、錢英以及董策等人,也算是目前整個復漢軍的高層都匯聚於此。
眾人望著已經被拿下來的黃石磯,臉上都有些興奮,從目前的整個地勢環境上來看,安慶城如果僅僅靠著自己的兩萬綠營,恐怕最多半個月,就會被複漢軍給打下來。
「當下最要緊的,不是安慶城的這兩萬人,而是馬上就要前來支援的康熙十萬大軍,只有解決了這十萬人,那麼剩下的自然手到勤來。」
「諸位,刀已磨利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