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築天宮 上
閉關,卻不能辟穀,大抵是境界低的修士最大的尷尬,畢竟吃喝拉撒本身就是一個很幹擾影響修行的事情。
楊平安也逃避不了現實,好在長老院及時送來了“辟穀丹”,也是研究院搞出來的新發明,以黃精人參等等各種藥草混合米麵製作而成。
辟穀丹大約有一節指般大,一粒能抵一,雖然不至於完全飽腹,卻足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
楊平安閉關,管廊隨即就派了兩個人守在靜室之外,以作護衛,兩人卻不知曉,從第一開始,靜室之內就多了一個人,一個老道士。
宏德法師其實早就到了,楊成名夫婦去世的時候他就在一旁看著。
沒有能看到他。
是留在楊平安識海中的仙印提醒了他,契機到了,最後蛻變的時間到了,他的弟子歸來的時間到了。
所以,他放下來了手中的事情,專門過來護道。
也許目前這種情況的破局機緣,還在他的弟子身上,所以他不急,畢竟急也沒有用,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麵前,任何的謀劃都毫無用武之地。
他每一次想起當日在幻境前的情形,都會覺得深深的無力。
也許在很的時候有這樣的經曆,麵對一件事情,沒有任何的辦法,不,那時候還可以求助師長,而現在,隻能靠自己。
現在,自己才是這方地裏最大的師長。
宏德知道,幻境裏的是另外一方世界的事,卻不知道對麵是不是知道這件事,所以在麵對對方的交流時,秉著不做不錯的態度,決不多表達一點。
幻境存在了一月有餘,他就白日守著,晚上布置,哪怕明知道這些布置其實毫無作用。
最開始的時候,有心算無心,倆人你比劃來我比劃去的,法力幻形,宏德算是套了一些東西,幾過後,對麵的人見幻境十分穩定,就開始采用文字的方式進行交流。
沒辦法,偏偏聲音一點都傳不過幻境鏡麵。
先是拿實物對比文字,兩人都是智慧通之輩,短短十多就能無阻礙地進行交流了。這時候也算是通了姓名,宏德算是知曉了對麵的“前輩”們的尊號,丘老、餘令、大有、玄冥、青陽、正辰、法慶。
共七人,七人皆是人仙巔峰,就是不知道,彼人仙是否就是此人仙。
然後,在宏德法師深深的期待中,幻境還是違背他意願地穩穩當當的沒有絲毫變化,雙方還是要麵對最終的問題。
哲學史上有三個很有名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這時候也可以問出三個問題來: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現在又在哪?
反正不是當麵,宏德不謊對麵還真看不出來,所以,不管怎麽著,牽扯到這等根本問題,宏德就來個一問三不知。
聽不懂。
沒聽過。
不知道。
丘老雖然能看出來些端倪,卻是自裝作不知,對彼此兩方的狀況有所猜測,亦不出口。畢竟沒什麽製衡對方的方式,真是出來了,反而不美。
老狐狸們的心照不宣。
在交流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為了測試,可是朝幻境鏡麵扔了不少東西,卻沒有一樣能從對麵再次出現的,這些東西去哪了,兩方人可都很好奇。
當然,好奇的原因根本目的可不怎麽一樣。
至於以身相試,誰都沒有這樣的念頭,單單站在邊上看還好,真要伸手,那種令人顫栗的危險感可不是鬧著玩的。
沒誰覺得自己活夠了。
在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情況下,能的該的都完了,剩下的時間也不能閑著,宏德就一對七地交流功法,來也是奇怪的很,雙方演法,幻影亦是逼真,甚至氣勢也能滲透過來,偏偏沒有聲音,不知情的人看著定會覺得可笑,如看默劇。
基礎的還能有來有往,到了人仙境界時,便隻是對麵,宏德在聽了,不知道丘老用了什麽手段,竟使得另外六人也一同傳法。
宏德行了半師禮,不過,對方沒有受。
這卻是讓宏德更為擔心了。
不過,幻境鏡麵終於還是消失了,在最後,丘老告訴宏德,“機昭示,尚有想見之時。”
“唉,”宏德心中暗歎,看著閉目靜坐的楊平安,心裏也是明白,雖然抱有一絲絲期望,但絕對的實力壓製麵前,他真想不出有什麽破局的辦法。
從七尊者那裏得來的諸多法訣之類,他已經傳給長老院了,畢竟是通過文字,交流還是不便,所以,有所得,卻並不算多。
七尊者的根本法到手,修行也是未必順利,彼此世界法則不盡相同,所以道法需要修繕,但是境界不到又沒能力修繕,幹脆就是一個死胡同。
多少還算指出了下一步修行的方向。
所以,哪怕在四麵開花,發起對蠻族的滅族之戰的情況下,還是有一半的大宗師選擇了閉關。
必須要盡快突破人仙!
在長老院的大宗師們一點點地向人仙之境邁進的時候,沉浸在識海深處的楊平安,也在發生著翻覆地般的變化。
曾經的魂繭已經消失不見,曾經被黑暗包圍的識海卻是光彩奪目,奇幻而迷人。
原本交織成繭的神魂之力抽成絲,化作光點,在識海之中奔流,如龍如鳳,飛舞翻卷,又似滔滔大河,望之而生壯闊之意。
在中心處,正是楊平安。
若以前在識海宮中,楊平安的神魂是觀想出來的,那麽現在就是確確實實的凝聚成形,化虛為實了。
這幾年的水磨功夫,此時就體現出來了。
楊平安現在就是要築宮,屬於他自己的宮。
此時他尚未覺察到仍然被宏德法師封印的“庭”。
而築宮的法子也是原來就有的,倒不是特意預先準備好,而是有人先行一步,在未開辟氣海幽冥和人世間的情況下,先開識海,築宮,所以才有的此法。
這個人就是餘成餘扶風,楊平安幼時的啟蒙先生。
餘扶風欲修史,於諸國遊曆數年,與楊平安同年歸京,潛修年餘,機緣巧合成就宮,這等事情並無先例。
扶風先生光明磊落,曉得若是敝帚自珍,絕無更進一步的希望,幹脆就求到長老院去。
這才有了先築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