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
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
至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此時,馮國用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廬江城,李三七領七萬大軍駐紮在銅陵城,耿再成領七萬軍駐紮在無為州。
烏雲籠罩著整個廬江城上空,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骨入髓的寒意。
廬江城馮府,這處府邸是鄧友德挑選用作馮國用歇息的地方。
只是,馮府今夜四周充滿著一種肅殺之感。
馮府四面八方都是大明國精銳的士兵把守著,防止有外人闖入。
而馮府裡面一處大堂里,卻聚集著一群人,這些人中有:馮國用、鄧友德、劉重五、張遇、李三七、耿再成。
誰也不會想到,在今夜裡,銅陵城駐守的李三七和無為州駐守的耿再成都來到了廬江城。
只不過,李三七和耿再成二人的神情看上去充滿了疲憊,眼中還帶著明顯可見的血絲。
在眾人中間是一處大案,大案上擺放著的是一幅大明國及四周勢力的詳細地圖,眾人圍繞著大案站著。
馮國用沒有先往地圖上看去,而是目光率先望向李三七與耿再成,開口道:「李將軍和耿將軍辛苦了,我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必定不會讓你們加急趕過來這裡。之所以讓你們過來,是對接下來的安慶之戰作出一些安排。自我領軍到廬江城后,便一直思索如何攻破安慶。」
說到此處,馮國用故意停頓了一會兒,便繼續說道:「本將軍已經思得一計,在本將軍看來,這計策必然萬無一失。接下來,我便將此計策向各位說一說。」
眾人都將目光落在馮國用身上,神情極為詫異。
尤其是鄧友德,更是無比驚訝,同時,他的心中對馮國用產生了欽佩之情。
馮國用環視了在場眾人一眼,便手持著手中長刀指著地圖上的安慶路說:「像安慶和南京這的大城,敵方勢必防守堅固。我們若直接去攻城,那是正中敵人的下懷。除了給自己增添傷亡之外,不會有任何的收益。之前,耿將軍與那余闕也交戰多次,想必對此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而且,我也問過耿將軍和余闕交戰的過程,那余闕對安慶的防守布置得極為堅固,根本沒有什麼下手的地方。」
馮國用沉默了一會兒,眾人卻是陷入了思索當中。
爾後,馮國用見眾人依然沒有什麼頭緒的模樣,便繼續說道:「因此,要打安慶這樣的地方,我們就必須先掃清外圍,斷絕通往城內的糧道,圍而不打,坐等城內糧草斷絕,自然無法堅持下去了。我們這時再去攻城,就可以瓜熟蒂落地輕鬆拿下了。」
鄧友德、李三七兩人卻是聞言皺眉不已。
鄧友德問道:「如果按馮將軍之意,則安慶路要拿下,豈不是要耗時許久才能拿下?」
李三七也附和道:「鄧將軍所言,也同樣是我的疑惑。」
馮國用面色陡然間凝重了許多,稍頃,才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像安慶這樣的重要的大城,敵方勢必全力救援。我們又要圍城,又要打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一邊在全力圍城,一邊又要打擊敵方的援軍,那恐怕會造成我們的兵力不足,捉襟見肘。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這次'圍而不打',而是搞'隔而不圍'。」
鄧友德、李三七、耿再成聞言,皆目光一亮。
「隔而不圍」就是連圍城都不搞了,只是選擇敵人城池之外的要點駐守,深溝高壘,輕易不會主動出擊,主要是靜候敵人來進攻。
這樣做雖然根本無法使得城內城外的敵人斷絕聯絡,但是,我拿著一把菜刀站在你家門口,你總不能不理睬吧?更何況,大明國這方佔據的都是敵方的戰略要點,會使得敵方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一定會出兵或者請求援兵來打的。來打就好辦,大明國這方依靠著深溝高壘,可以大量地殺傷敵人。如此一來,圍城和打援兩方面的任務實際上就都兼顧到了。
「這種攻城方法,我將它稱之為防禦性進攻。我們明軍不是不絕對地不進攻,而是進攻也像在防禦。我們的進攻看上去總是慢得像烏龜爬,每前進一步都要再次修築工事,深溝高壘,準備迎擊敵方的反撲。」
「但是,我們這樣做的最大好處,便是可以以較小的傷亡,獲得大勝。」
聽到馮國用這些話,鄧友德面露遲疑,他望著馮國用道:「馮將軍這樣想是沒問題,可是,依淮王之意,我們大明國是要在最短的時間拿下安慶路才行,以免陳友諒勢力因我們攻打安慶路時間較長而壯大,這也同樣是淮王之憂。」
馮國用盯著鄧友德半晌,弄得鄧友德有些愣住了,鄧友德心中極為疑惑,便道:「馮將軍,難道我說的有錯嗎?」
馮國用搖搖頭道:「你沒錯。其實,我也反覆思索過,我這種方法,應該是最穩妥的方法。至於淮王擔憂陳友諒做大一事,其實,以我之意,淮王可以另選一將領軍借道廬江路以西,然後翻越大別山,直撲黃州路,打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這領軍之將,要想領軍順利地翻越大別山,或存在一定危險,甚至有生命之憂,畢竟這大別山山中不知有多少危險存在。」
廬州路與黃州路隔著一個大別山。
這點,在場眾人都知道。
在場眾人聽到馮國用這話,眉頭皺得更厲害了。
不是這方法不行,而是這方法有些冒險。
而且,執行這種方法的將領,可能會死在大別山中。
要想從廬州路翻越大別山進入黃州路境內,恐怕這一路上,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士兵?
這對領軍的將領和隨軍作戰的士兵而言,都是一大生死考驗。
眾人沉默了。
馮國用望了在場眾人一眼,然後繼續說道:「這些想法,我已經寫成摺子並派人送往南京城了。想必淮王這時候看到了我的摺子,而且,我也在摺子中自薦為翻越大別山攻打黃州路的將領了,諸位也不必多想。」
鄧友德等人紛紛羞愧地低下了頭。
他們還以為馮國用會推薦他們中一人去呢?沒想到卻是毛遂自薦了。
這點,著實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
「這一次,攻打安慶路的時間可能會很長,我會先做好一些安排。至於攻打陳友諒黃州的事情,我以為淮王肯定會同意的。至於我走後,誰來主持這大局,我已經向淮王推薦了鄧將軍和李將軍,至於淮王選誰,那我就不得而知了。你們二人,無論是誰接替我主持大局,我希望你們記住攻打安慶路的原則是不攻堅、不出擊,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先剪枝葉、后取根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馮國用的目光從鄧友德和李三七身上一一掃過。
鄧友德和李三七互相對視了一眼,便立即齊聲道:「馮將軍請放心,我李三七(鄧友德)一定牢記在心。」
馮國用點點頭道:「我派了不少斥候查探了安慶路以東以及安慶路東北方向的地勢,結合了絕聲衛從安慶路打探到的一些情報,才想到了一種我們大明進兵的方案。至於具體進兵方案,我現在就和你們詳細說一說。」
鄧友德等人紛紛屏息凝神,等著馮國用繼續講下去。
馮國用也沒有絲毫磨蹭,直接開口道:「首先,我們大明軍必須攻佔安慶路東北方向的樅陽鎮。根據斥候查探到的情報,樅陽鎮與安慶之間有一個破崗湖相連,安慶路元軍的糧草和援軍都可以先到達樅陽鎮,然後從水路運抵安慶。因此,樅陽鎮實際上是安慶的重要交通要道。但是,斥候探知到元軍對於此地的防禦卻頗為鬆懈。所以,我們大明軍可以派人偷偷挖開破崗湖與長江之間的堤壩,而後,我們大明水師直撲樅陽鎮。這一次,我在給淮王的摺子中也請調三萬水師相助。我們大明軍攻克樅陽鎮后,便可以切斷安慶路的一條重要通道。」
「其次,我們大明軍還必須拿下桐城。樅陽鎮雖然很重要,但是安慶路還有桐城這麼個後路可通,同時桐城的元軍防禦堅固,一時半會兒是無法攻克的。直接攻打桐城必然是一場硬仗,但我最開始已經說了,這次攻打安慶路採用的是隔而不圍的策略。到時候,只需派出一將率領五萬名大明軍進抵桐城附近的挂車河,實施典型的『隔而不圍』策略。即使桐城和安慶之間的聯繫並未完全斷絕,但是,有這五萬軍隊埋伏在這裡,這兩地想要聯繫,已經幾乎不可能。」
「最後,便是重中之重,那就是主將領著廬江、銅陵三城剩餘的數十萬大軍直逼安慶城城下。根據絕聲衛的情報,主將所統領的大明軍隊可以在安慶城城北的集賢磯安營紮寨,並修築工事。但是切記一條,那就是絕不主動出擊而去進攻安慶。」
「另外,在無為州,還有耿將軍統領的七萬人馬,抽出四萬人專門負責阻擊元軍從繁昌、南陵、宣城等方向援救安慶。剩餘的三萬人被就排在桐城與安慶之間的青草磯,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應各路兵馬。」
「如此一來,我們大明對安慶路元軍布下了天羅地網,這一次,那安慶路守將余闕必然插翅難飛。」
眾人聽完馮國用所說的這次進兵計劃后,都臉上大喜。
鄧友德:「馮將軍思慮周詳,令我佩服之至!」
李三七:「馮將軍此計,必然可以為淮王拿下安慶路。安慶拿下后首功當仁不讓便是馮將軍了。」
耿再成:「馮將軍智深計遠,末將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啊!」
馮國用擺了擺手,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諸位就不要再拍我馬屁了,眼下當務之急,便是按照剛剛說的進軍計劃好好下去安排。」
「還有,三日內,淮王必然有新的旨意送達。到時候,這安慶路之事,我就卸下了,得去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了。」
聽到馮國用此言,眾人心中都沉默了。
鄧友德更是問道:「馮將軍,你為何如此肯定淮王必然讓你負責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呢?」
馮國用笑道:「容我賣個關子,這事情,你們去問淮王,至於我就先不說了。」
鄧友德:「.」
其他人:「.」
遠在南京城的程德,自然收到了馮國用遞交上去的摺子,而且他還是用八百里加急送到的。
在私人書房裡,程德認真地看著馮國用寫的摺子,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仔細地揣摩著馮國用對安慶路隔而不圍的策略。
他深思過,如果真的採用馮國用的策略,那麼,對於安慶路余闕來說,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派出所有的元軍精銳主力,和大明軍拼一個兩敗俱傷;要麼乾脆撤出安慶,保存安慶路元軍的實力。
可是,這一切要建立在余闕是否會想到這一步。
根據之前耿再成和余闕之間的數十次戰役,還有絕聲衛打聽到的關於余闕個人情報,綜合分析后,程德認為這余闕絕對不會認為安慶路的元軍擊敗不了自己的大明軍。
畢竟,安慶路的元軍現如今也有十五萬,甚至更多。
程德心想:或許余闕怎麼看,也不會是一場不對等的戰役。
只是,這安慶之戰雖未真正打響,但程德已經明白,在戰略上,大明國已經勝了,此戰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
良久。
程德在馮國用遞交上來的摺子上,寫了一個字:准。
此外,馮國用在摺子上提到從廬州路以西借道,再翻越大別山,之後奇襲黃州路。很顯然,馮國用的意思是既然和陳友諒遲早對上,倒不如先發制人。
同時,馮國用提到的這點,也兼顧了安慶之戰將會以較小傷亡而取得巨大戰果,但所花時間長將會讓陳友諒不斷壯大,也算是解決了他心中長久以來的憂慮。
只是,馮國用推薦自己去奇襲黃州路。
這點,程德思之再三,還是同意了。
對於馮國用舉薦李三七和鄧友德接替自己主持安慶之戰後續事宜,程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選李三七為主,而鄧友德為輔,讓他們接替馮國用主持安慶之戰。
想到這些,程德繼續在摺子上批的准字後面寫道:「安慶之戰,后以李三七為主,而鄧友德為輔」
批改完摺子后,程德將摺子密封好,然後同樣地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廬江城。
夜,更深了。
程德走出書房,仰望蒼穹,看著夜空中淡淡星光,陷入了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