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廣積糧
第193章 廣積糧
其實不只是黃忠想要離開西北戰場,另外還有一個人在西北也待的很不順心。
這個人不是別人,是幽州人徐榮。
如今的徐榮,依舊是暫任司馬,隨同皇甫嵩駐紮在扶風。
前方的功勞沒有他的份,他只能眼巴巴的在皇甫嵩手下空虛度日。
先前,徐榮受到劉儉的舉薦隨同張溫出征,他本以為這次涼州之戰,會給他一個機會,使他大放異彩,名震西州。
但事實證明,徐榮的想法錯了。
在這個時代活著,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個人階層的跨越,真的不是靠個人的能力,就可以隨意改變的。
張溫並不是非常器重他。
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不器重。
其實這事也怪張溫不得,當時他率兵出征,援助董卓和皇甫嵩之際,身邊所跟隨的一眾輔將、校尉、司馬都是各郡之中,最為優秀的軍事人才。
而當中,受到各地郡守或是朝中公卿私下推薦的人實在不再少數。
大漢的戰場過程,在一眾高階官僚的眼中,也是人情債,重用誰或是不重用誰,都是有講究的有理由的。
至少在出身於光武帝鄉南陽郡的張溫眼中,率兵西征的這段時間裡,他沒有重用徐榮這個玄菟郡邊郡人士的理由。
直到張溫受封太尉,返回雒陽,徐榮也並沒有在西州得到多少建立功勛的機會。
最終他和皇甫嵩等人一起,被遣返回了扶風駐紮。
說是駐紮,但在徐榮看來,這就是虛度年華,畢竟他也是快四十歲的年紀了,在這個平均壽命不長的年代,他的人生在普通人看來,已經過去四分之三了。
在這段時間裡,徐榮開始不斷的對自己進行反思,同時他也開始懷念昔日在劉儉手下的日子。
倒不是說,劉儉給了他多大的前途,但是同為幽州邊郡之人,劉儉確實是真心實意的提拔他,委任於他。
仔細想想,這趟涼州之徵來的著實不值得!
經過了好一番左右權衡之後,徐榮終於下定了決心。
…………
自從天子劉宏死後,雒陽城中整體就陷入了一片混亂,表面上來看,袁家似乎得利最多,但劉儉心中清楚,事情遠不是表面上看的這麼簡單。
歷史上袁家,除了袁紹和袁術南北兩大諸侯之外,其他的人其實也在各地參與了群雄逐鹿。
袁遺是山陽太守、袁忠是沛相、袁敘是濟陰太守、袁胤是丹陽太守……各個都可算是一方諸侯。
雖然與現在的情況有些不太一樣,但在套路上,袁家現在的行事方法與現在並沒有什麼改變。
在袁氏中人看來,他們這種布局或許很成功,原本在歷史上也是如此。
袁紹在冀州攻略河北,袁術在南陽攻略荊州,袁遺在山陽圖謀中原,袁忠在沛國攻略徐州,袁胤在丹陽攻略揚州……
看似星羅密布,但實則這樣的布局根基不牢。
並不是名門子弟,在地方就一定能夠成為雄主。
地方雄主這個活,真的是要靠一些天賦才行的。
再加上最為強大袁紹和袁術分崩離析,袁家在歷史上的產業布局傾頹的異常迅速。
現在歷史的走向改變了,但袁家人的戰略布局沒有變,而參與到這個局中的人也都沒有變。
既然布局和執行者都沒有變,那毫無疑問,結果也絕對不會和歷史上相差到哪去。
經過在地方的權力膨脹,袁家人的矛盾最終還是會變的無法調和。
不過,與歷史上不同的是,原先曾是南北懸空對壘的袁紹和袁術,這一次卻做了鄰居。
而河北之地,在這個時代,反倒也會因為袁紹的南下,而相對於會變的安寧一些。
這有利於劉儉認真經營,積蓄實力,高築牆廣積糧的策略。
……
屯田政策在冀州開始如火如荼的施行了起來,大量涌往冀州的流民被劉儉坐鎮的政府,主持招攬為屯田客,有牧署統籌,將農具和耕牛租賃給屯田客,然後按照比例分成。 屯田政策是經過歷史檢驗,在戰爭時期,最能安撫流民,安定社會穩定的手段之一。
果然,隨著屯田政策的下達,在冀州境內蜂擁亂竄,不斷奔著太行山和黑山流竄的流民,數量大幅度的減少,畢竟若能有田地可種,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糧,誰也不願意衝進大山,把腦袋別在褲腰上干那殺人放火的勾當。
……
鄴城旁邊的屯田試點,此時已經進入了農忙時節,今日,劉儉帶著一眾手下,在新開墾的荒田中來回巡視著。
正在田間忙碌的百姓和黎庶,在看到了劉儉巡視之後,都是放下了手中的農活,奔到了田壟之邊,向著劉儉高高舉手,大呼:「使君!」
劉儉微笑著向他們招了招手,隨後讓他們趕快回田間勞作。
劉儉的身後,跟著典農官牽招,同時還有趙雲以及褚燕。
褚燕自打被趙雲活捉之後,劉儉並沒有治他的罪,相反的,而是命人厚待於他,將他暫時留在冀州。
自屯田開始之後,劉儉便經常外出巡遊,而每次出巡,就都要帶上褚燕。
他要讓褚燕,清清楚楚的看到,在他的治理下,這些流民生活的變化。
褚燕也是和趙雲一樣,是從底層鄉里走出來的豪傑,但他與趙家兄弟的行事風格迥異。
若說常山真定的趙珺和趙雲兄弟,行事忠義無雙,那褚燕就是恩怨必報。
身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黑山軍第一號人物,褚燕之所以能夠將原本分崩離析的黑山軍整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證明了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而在曹操進兵河北之後,褚燕能夠立刻驅兵投曹,也足矣證明褚燕是一個能夠看懂時勢的人。
但既然是一名有著其獨特魅力的豪傑,又能夠看懂時勢的人,在歷史上袁紹最為強盛的時期,為什麼沒有投入到袁紹的麾下呢?
終究還是因為,身為河北望族閥門代言人的袁紹,在根本利益上與黑山軍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畢竟,以袁紹為代表的衣冠巨士群體,是以壓制和奴役褚燕他們這些階層為生的。
其實奴役也就罷了,但偏偏奴役的他們連飯都吃不上。
黑山之所以是黑山,就是不想為他們因為奴役過重而亡。
……
不多時,劉儉帶著褚燕,來到了一處田畝溝壟之邊。
劉儉撇開裙擺,席地而坐,感慨的望著周圍的麥田。
褚燕站在一旁,觀望著四周的情形,一時間也似有些迷茫。
「過幾日,你就可以走了。」一旁的劉儉突然開對褚燕道。
褚燕聞言頓時一驚。
他猛然扭頭看向坐在地上的劉儉,認真的觀察其神色,卻不似在說假話。
「放我走?」
褚燕略微吃驚的道:「某在黑山,雖非渠帥,也是聲望頗隆,你這般放我回去,難道不怕日後我在黑山勢起,尋你報仇嗎?」
劉儉笑著搖了搖頭,道:「伱有什麼能力與我報仇?」
「你們黑山軍,不過是天下大亂,百姓無所耕無所為生的產物而已,如今我令各郡設下典農官,募無田之民耕種,以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一年之內,流民必然大幅度的減少,你黑山中不斷喪失了兵源,又拿什麼與我報仇?」
褚燕雖然出身較低,但並不是沒有見識的人,劉儉的屯田之法,對於流民來說,確實是可以在亂世中尋求到安寧的一大希望。
黑山軍和太行山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流民太多,但是當流民的數量逐漸減弱,人人都可以勉強有一口飯吃,誰又會願意進山中為賊寇呢?
其實,大漢朝的老百姓,要求真的是很低很低。
他們不求太多,只要有一口飯吃,能夠維持生計,他們就不會造反。
劉儉將牽招,田豐,沮授,審配幾個人召了過來,繼續商討如何擴大屯田的規模。
而趙雲則是拍了拍褚燕的肩膀,道:「褚兄,你且隨我走,我領你去看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