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降服黃河
第146章 降服黃河
翌日一早,王道秋又烏黑一片,踩著月光去早朝,可他剛到金水橋邊,那兒呼啦啦跑過來十幾名朝臣,一個個都顯得很急。
卧槽!這都快開宮門了,他們怎麼還往外跑啊?難不成是他們實在忍不了這天天當傻逼,想罷工不成?
正想著這些呢!老嚴嵩一馬當先領著這幫人過來了。一看到王道秋還騎在馬上發愣,老嚴嵩就焦急的沖王道秋吼道:「良楨,良楨,剛接到山東八百里加急,大前天黃河沖毀了曹縣堤壩,水入曹縣縣城兩三尺,還漫了金鄉、魚台、定陶、城武等四縣,現在還衝向了谷亭。水太大,黃河都御史詹瀚請旨,於趙皮寨諸口並多穿支河,以分水勢。皇上現在召內閣和六部尚書、侍郎去萬壽宮商議此事,今日就不早朝了。良楨快去,快去。」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河決曹縣,這不正是自己去年在白雲觀代天傳旨時,警示過嘉靖帝的嗎?怎麼都有了先知,嘉靖帝那昏君,他不會還沒有任何準備吧?
王道秋心裡在埋怨著嘉靖帝,他想的是大災大難,防患於未燃。可他哪知道,面對先知,人嘉靖帝想的是天意不可違。三觀不和,真的是沒有辦法啊!
懷揣著心事,王道秋騎馬跟著一眾朝廷重臣的轎子,來到了西苑。
進到萬壽宮裡,嘉靖道長己經起了個大早,坐在御榻上了。面對天災,嘉靖道長這麼上心,倒不是因為他有多心繫天下蒼生。而是因為中國每次王朝的更疊,都是由一場大的天災開始的,這屬於慣例。
說白了就是一場大的天災,它會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饑民。而這時候若朝廷救災不力,那這數以百萬計沒飯吃的饑民,隨時就有可能變成數以百萬計的暴民,把王朝政權衝擊的七零八落。
所以自古以來,世界每個王朝都非常重視救災,盡最大可能給災民們一條活路,防止災民們因為活不下去,而鋌而走險變成農民起義軍,自己去搶吃的。
正因為救災工作,關係到一個政權的生死存亡,所以嘉靖帝今天一早也是摸黑起來。想跟朝臣們儘快商量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救災方案,然後儘快下發去災區執行,以便讓災區人民,情緒基本穩定。
王道秋跟著一眾大臣,對著嘉靖帝行完禮,大臣們按著品級、工作單位,在嘉靖帝面前站好。而王道秋這個近侍大臣,則按慣例,來到嘉靖帝身邊,站到了司禮監掌印呂方的下首。
王道秋他剛站定,嘉靖帝就發話對他說道:「以後朝堂之上,朕與諸卿議政時,你站呂方上首。」
「喏」
「老奴遵旨」
議政時站呂方上首,其他事站呂方下首,這就是以後嘉靖老道的事,勞紙主外,呂方主內唄!王道秋這麼想著,就跟呂方換了個位置。
大家各就各位,然後就開始討論此次黃河水災的事。災民肯定是要救濟的,而救濟災民無非就是派欽差去主持災區工作,再調糧食過去給災民吃。
黃河流域每年小災不斷,大災三五年來一次,所以對這一地區災民的救濟工作,大明王朝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方案,因此這事不需要討論。現在需要討論的是,這次該怎麼降服黃河這頭猛獸,討論的基礎就是河道御史詹瀚的那份奏摺。
朝議開始,諸臣們在嘉靖帝面前各抒已見,他們大體認同詹瀚的建議,只是又發動智慧,給補充了些,沒有反對的。
朝堂諸公都支持詹瀚的建議,只是嘉靖帝坐那兒遲遲不拍板,他似乎對詹瀚的這個建議,不太滿意。
嘉靖帝在那兒自己沉思,眉頭一直緊著,明顯是他不滿意詹瀚和朝堂諸公的方案,可他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
於是嘉靖帝就這麼在那兒自己擰吧了良久,他才開口問道:「王卿,至朝議開始后,你就沒有說過話。這事兒,你是怎麼想的啊?」
「陛下,臣不敢欺瞞陛下,在治黃這個事情上,臣與朝堂諸公有不同看法。不過臣的想法,太過於石破天驚,所以臣不敢言。」 被嘉靖帝點名了,王道秋只好出來稟奏道。
而嘉靖帝在聽了王道秋的話后,馬上精神一改剛才的無可奈何,變的明顯有些亢奮,他一臉期待的對王道秋說道:「王卿,朝堂議政,各種方案想法本就該都拿出來對比。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嗎!王卿你不要有顧忌,錯了沒關係。」
「是,陛下,臣知罪。陛下,詹御史的建議,古往今來都是這麼做的,也被證實這是有效的,但此是治標不治本的方略。咱們遠的不說,就我朝這近二百年來,每次黃河決口不都是這樣做的嗎?可這黃河它被制住了嗎?自我朝立國以來,這黃河兩岸年年不是旱就是澇,哪年不用朝廷撥救災款的?就是陛下當朝這二十六年來,因黃河引發的水旱大災,皇上你一時之間,想得起來有多少次嗎?太多了,基本上三五年就會來一次。所以咱們不說遠的,就我朝這近二百年對黃河的治理,從現在看,那就是完全失敗的。」
「愛卿話說的有些對不起我大明的列祖列宗,但理是對的。不說別的我大明曆任先皇,反正朕年年夏秋兩季,都會為黃河那個祖宗揪著心,怕它又會給我大明闖下什麼大禍。愛卿你說的對,以前我們對黃河的冶理,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年年治,還年年災,是該換個法子了。王卿你一直都是個有辦法的,不知道你這次能有什麼可以教朕的?」
教!嘉靖帝向王道秋問策,居然用了「教」這個字,這王道秋哪敢接啊!於是嘉靖帝話一說完,王道秋直接就跪了,口稱自己「罪該萬死」。
王道秋態度這麼端正,說實話,嘉靖帝心理還是很爽的。不過在面上他還是責怪了王道秋幾句,讓王道秋趕緊有話說,有屁放。
得到了嘉靖帝的命令,於是王道秋從地上爬起來,接著說道:「陛下,古之冶水堵不如疏,而且黃河大多數年份不是澇,而是旱。所以臣建議朝廷此次就不要堵那黃河的絕口了,讓那滾滾黃河水漫入中原……。」
「王道秋,你此話何意?你難道想逼反那百萬災民嗎?如果不堵黃河曹縣決口,那曹縣、魚台、金鄉、定陶,城武這五個縣百萬頃良田,明年如何耕種?那當地上百萬災民,明年何以為生?王道秋,你有膽子去曹縣災區,把你剛才說過的話再說一遍嗎?」
王道秋對嘉靖帝說出自己的良策,嘉靖帝還沒什麼反應呢!次輔夏言就跳出來,指著王道秋的鼻子,就開始厲聲訓斥。
懶得搭理夏言這條瘋狗,王道秋繼續對嘉靖帝說道:「陛下,我中華歷來是南澇北旱,中原地區的主要災害不是澇而是旱。臣以為,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原地區只有黃河這麼一條大河,而沒有其他的大河或湖泊。陛下和現在站在這兒的朝堂諸公,大多跟我一樣,從小生活在南方長江流域。」
「長江兩岸,四川有都江堰,湖廣有洞庭湖,江西有鄱陽湖,臣之家鄉浙江湖州緊鄰太湖。這些湖泊都是方圓千里上下的大湖,想讓他們水面抬高一尺,這需要多少的洪水啊?而在長江枯水時,存在這幾個大湖裡的水,又足夠澆灌周邊億萬頃良田。所以在長江兩岸,很難得有大澇,也基本上形成不了大旱。」
「綜上所述,黃河兩岸的水旱災害,說白了就是黃河兩岸缺少,澇時能接收洪水,旱時能代替黃河,為兩岸提供灌溉用水的大湖泊。陛下和朝堂諸公你們想,若黃河兩岸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他們每個省若在黃河邊,不要說什麼洞庭、鄱陽這樣的大湖,哪怕就是有一個像洪澤,微山湖這樣的中型湖泊,他們還會十年九旱嗎?」
「所以陛下,臣以為治理黃河,關鍵在於在黃河兩岸,每個省都安排幾個有一定規模的泄洪區。每當黃河水豐時,就將黃河水引進泄洪區存起來,黃河枯水時,再用泄洪區內的水,為周邊田畝進行灌溉,形成大片穩定的水澆地。陛下,把大量良田淹了當泄洪區,這確實可惜。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啊!不說別的,夏次輔他敢想象,他們江西若把那鄱陽湖填了種地,那他們江西以後還有人敢住平地上嗎?」
王道秋拋出了後世建設泄洪區,建設濕地的理論。現在在這裡的包括嘉靖帝在內的大明君臣,他們全是這個時代,世界的最強大腦。王道秋都把思路給點出來了,他們自然能想得透這個辦法是對的。
於是王道秋話一說完,嘉靖帝這些大明君臣就都紛紛點頭,認可了這個方案。首輔嚴嵩還出來奏道:「陛下,王侍中所言有理,這次曹縣決口的確是不宜再堵,就讓曹縣、魚台、金鄉、定陶、成武這五個縣,成為我中原黃河的泄洪區吧!這樣一來,朝廷雖舍了五個縣,但可確保河南、山東、直隸三省黃河兩岸幾十個縣的長治久安。老臣覺得這還是值的,請陛下聖裁。」
「臣等附議」
嚴嵩這個首輔出來支持了王道秋的方案,緊接著其他朝臣,包括夏言在內,也都站出來表示自己支持這個方案。
大臣們意見統一,嘉靖帝自已也喜歡王道秋這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於是這個方案就在嘉靖帝最後拍板后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