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朝擎天一柱> 第240章 二百三十八章再坑倭人

第240章 二百三十八章再坑倭人

  第240章 二百三十八章再坑倭人

  匆匆半年過去,又是一年春暖花開之時,王道秋辭別父母妻兒,在通州碼頭上船,南下杭州。並在杭州聯繫好貨源后,他就從杭州灣出海,到達了舟山雙嶼港。


  雙嶼港經過江浙財閥以及王道秋聯絡的北京勛貴,數千萬個大洋砸下去后,這裡的自貿港建設已經初具規格。碼頭可以同時停靠三十多艘大海輪,在此裝卸貨物,貨倉的佔地更是達數百畝。


  下了船,看著這繁榮的港口,王道秋向來迎他的老丈人沈一石說道:「罪過罪過,勞泰山大人親迎,小婿萬死啊!」


  「哈哈哈哈,賢婿你呀,嘴還是那麼貧。對了,湘寧還好吧?」


  「不太好,湘寧又有身子了,成天被肚裡那小傢伙折騰的,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可遭罪了。」


  聽老丈人問到媳婦兒沈湘寧,王道秋也是一臉的感慨,這女人十月懷胎,確實是太遭罪了。


  而一聽自己閨女又懷上了,沈一石倒沒有王道秋的那般心痛,反而是很高興。畢竟在古代,一個女人她的子女越多,她在夫家的位置越穩固。


  尤其是像王道秋這樣,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根本不可能缺女人的。如果沈湘寧沒有子女,再加上她商戶之女的出身,那她這王道秋正妻的位子,肯定做不了多久。哪怕他沈一石與現在的王家家長王兆文,是至交好友也沒用。


  所以對於自己女兒沈湘寧,在已經生下王道秋長子王高文後,還能再次懷孕,沈一石還是很高興的。


  於是沈一石笑著說道:「多子多女,這是女人的福氣,遭點罪也是值得的。對了賢婿,上次湘寧來信,說她封了一品誥文,小高文也是檢校錦衣衛同知了,這是不是真的?」


  「是啊泰山大人,這是真的。我母親跟湘寧一樣,也封了一品誥命,我父親去年也升了正五品的戶部山東清吏司郎中。」


  「什麼,兆文兄現在是,正五品的朝廷命官了?」


  「是啊!橫的狠啊!他一個五品戶部司郎中,卻在家裡天天訓斥我這個頂頭上司、戶部尚書。不高興了還讓我在院里罰跪,或去書房面壁思過。老泰山您說,咱大明自立國近二百年來,有這麼橫的戶部司郎中嗎?竟然敢讓頂頭上司戶部尚書罰跪、面壁思過?為此皇上還專門派內侍去申訴過他,讓他注意點朝廷的體統。可沒用,他還是那樣,一看我不順眼,就收拾我。」


  「哈哈哈哈哈,賢婿啊,忍忍吧,兆文兄就這脾氣,哈哈哈哈哈!」


  ………


  跟老丈人聊了會家常,王道秋把話題扯到了正事上,他問道:「老泰山,現在的這雙嶼自貿港,都建到什麼程度了?」


  「哦,賢婿你問這個啊!現在這形勢可說是一片大好啊!咱這港口現在己經有了三十三個深水碼頭,正在建的還有四個。貨倉的佔地面積有四百九十多畝,船廠有十一個船台,可同時建造十一艘大海船。另外咱們還給那些佛郎機商人,倭國商人、朝鮮商人、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天竺商人,劃了五百多畝地供他們居住,供他們修造廟寺教堂。現在在咱這兒常住的外商有一千三百多人,在過去的半年,他們共從咱們這兒買走了二千多萬銀元的貨幣。」


  僅幾個月,交易額就有二千多萬個大洋,買賣興隆啊!聽到這個,王道秋很高興。不過相對於賣貨,王道秋更關心渠道的建設。畢竟只要渠道建好了,憑現在大明商品在世界上的壟斷地位,還怕會賣不出去?


  於是想到了渠道問題,王道秋又向沈一石問道:「老泰山,咱們的貨物一直是不愁賣的,但海上的航路一直有問題,現在你們有開新航路嗎?」


  「開了開了,不瞞賢婿,現在北方和浙閩沿海的水師,都是聽賢婿你的。只是那兩廣的水師,還是由兩廣總督張經把控著,不大給我們這些商人面子,遇見了常會扣船扣貨。因此為避開兩廣,我們和南洋的王直、許棟合作,沿福建對面的東番夷洲至呂宋,再從呂宋到婆羅洲,最後從婆羅洲到獅城(新加坡)。開拓了一條新的航線,沿途千里內必有一個大的港口,作為補給和避風港。現在這條新航線運行了幾個月,非常的方便。」 一千里,也就是五百公里,在五百公里內設一個大的中轉港口。以現在風帆木船在海上十到十五公里的時速,五百公里,也就是不到三天的航程。船在海上航行,三天內就可補充一次淡水和食物,這的確很方便。


  正當王道秋想著這新航線呢,沈一石又說道:「現在這新航線上的幾個大補給港口,我們這邊都派了兵去駐守,並控制了那些港口周邊方圓百里內的地區,招募當地人去種地採礦。現在我們從雙嶼出發的船,把貨物運到獅城返航時,就會在那幾個補給港口,裝上南洋那邊的香料、木材、稻米、錫、珍珠、燕窩等南洋特產返航,回程再賺一筆。所以現在跑船去南洋,還是很賺的。」


  將大明的貨運到新加坡,返程再把東南亞的特產運回大明賣,這倒是不空船有效率哦!講到東南亞的土特產,王道秋又問道:「老泰山,現在南洋運過來的貨,都是怎麼售賣的啊?」


  「哦,是這樣的,香料、珍珠、燕窩主要賣回咱大明國內,木材主要留在這島上風乾,將來準備用來造船修船。至於那錫和稻米嗎,咱國內只賣一小部分,大部分運去了朝鮮和倭國,主要是倭國。那裡天天打仗,缺錫和大米,尤其是大米。倭國那邊多山多天災,正常一年都產不了多少糧食,更何況現在他們屁大的地方還分六十六國,天天打仗。所以他們那兒現在稻米賣十文錢一斤,是咱們浙江這邊的三倍。因此南洋那邊運過來的稻米,現在大部分都運去了倭國賣。」


  大米、糧食!對呀,倭國那地方處於兩大陸地版塊相交處,地震海嘯家常便飯,地形又是多山,大部分國土還在高緯度高寒地區,天生就不適合發展農業。


  他們那兒不適合發展農業,可人又不能不吃飯!想到這兒,王道秋想起了後世某些發達國家,坑窮國弱國的套路。於是王道秋向沈一石問道:「泰山大人,現在倭國那邊的糧食生意,都是哪幾家在做啊?」


  「沒幾家,畢竟要從南洋往倭國販糧食,這需要大船隊。而有實力組建大船隊,有實力承擔海上萬一船翻了,人貨兩失風險的,不就是那幾家財大氣粗的嗎?其中尤以我沈家為最大。我沈家現在海上有十七艘大海船,向船廠訂的在建的有九艘。可以說現在往倭國運的一半稻米,是我沈一石的。賢婿,你問倭國那邊的糧食生意,這是意欲何為啊?」


  卧槽!原來自己岳家就是倭國糧食的最大供應商啊!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


  於是王道秋對沈一石說道:「泰山大人,小婿想問你,你們從南洋將稻米販至倭國,這本錢需要多少啊?」


  「本錢?南洋那邊一年四季高溫多雨,萬物生長,全年都可以種稻子,而且基本上秧苗一扔,它自己就能長。所以南洋那邊稻米產量大,非常便宜,差不多一文五就能買一斤。算上運費、損耗,運到倭國那本錢大概一斤兩文多點吧!」


  一斤兩文多點,而王道秋去年在倭國呆過,就倭國那自然條件和落後的生產方式。他們那兒一斤稻米的成本至少在六七文左右,所以稻米一斤在他們那兒要賣到十文錢。


  想到這兒,王道秋跟沈一石說道:「泰山大人,你岀面聯繫那些往倭國販糧的,讓他們將稻米從南洋運到雙嶼后,以三文的價格賣給你。然後你在倭國將糧價,逐漸降到四文錢一斤。」


  「什麼,四文?賢婿這是為何啊?為什麼穩穩的錢,咱不賺?」


  聽到王道秋要把一樁利潤好幾倍的生意,弄成一個微利的生意,這讓沈一石弄不明白了,甚至懷疑自己這個女婿,是不是有意要去倭國混啊!要不然幹嘛收買倭國的民心啊!


  看著老泰山沈一石不明白,王道秋解釋道:「老泰山去年也在倭國呆過,當知四文錢一斤,絕對不夠倭國生產一斤稻米的本錢。所以只要咱們在倭國,稻米賣四文錢一斤,並保證大量供應,那在倭國種糧食,這就是一個賠本買賣。既然是賠本買賣,自然就沒人會去做。這樣一來倭國的地主和農民就得轉行,而倭國的那些諸侯們,也會把原來留做種地的青壯年,抽去當兵打仗。如此一來,十年之後倭國的農業會怎樣?老泰山你想想。」


  「這,這,倭國要這麼搞十年,肯定是田地荒蕪,甚至連一件像樣的農具,都找不岀來了。」


  「然也,老泰山所言極是,所以只要打垮了倭國的農業,讓倭人的糧袋子捏在咱們手裡,那倭人還不是任我們擺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