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龍神尋死
第314章 龍神尋死
城隍廟紅磚黑瓦,門窗上漆,殿前兩側還鐫刻著一幅斑駁對聯。
右邊寫著:休來問我
左邊刻著:只去問心
文字很有意境,但大旱一事,里裡外外無不透著蹊蹺。
孟凡懂望氣,略微會一點相面之術,此地民風淳樸,而縣令能力先擺在一邊不談,至少沒沾染什麼因果業力,先前說話也是擲地有聲。
「這道人好生俊俏。」
「就是面生得緊,來這不顯靈的城隍廟作甚?」
「快,去稟告縣尊。」
「城隍不下雨,苦了良善百姓,咱們請道人上書給昊天上帝!」
有些未曾散去的百姓七嘴八舌。
而這些聲音皆傳入孟凡耳中。
此刻他已經步入殿內,正在認真打量四周,內設確實宛如縣衙公堂一般,雖說有些地方脫漆了,但並不漏水,看起來也整潔。
鄉民們明顯是有認真收拾、打理。
總不見得一天到晚什麼也不做,忙著刷漆吧?
就是皇宮也不是天天修繕啊。
這時候,孟凡走到神像前,抬目望向城隍像,目光頗為平靜,也守了禮法,並未左顧右盼,做出輕浮隨意之舉,沉聲道:「尊駕,難道沒什麼好跟貧道說的嗎?」
幾乎是同一時間,城隍像閃爍金光,自其中傳出一道低沉的嘆息。
「唉,道友。」
「在下也難做。」
土地老兒吞吞吐吐,推辭說去找城隍,現如今,找到了城隍,對方行為詭異,似乎也有什麼難言之隱。
有那麼一瞬間,孟凡突然想到了《西遊記》中某情節,鳳仙郡侯祭祀玉皇大帝,結果卻在祭祀之前跟老婆吵架,滿嘴穢語,不僅推翻貢品,還讓祭品餵了野狗。
故而,玉帝命人在披香殿立了一座十丈高的米山,旁邊放一隻土公雞在不斷的啄米,另一座二十丈高的面山,放一隻狗也在不斷的舔面,最後是一把三四寸長短的金鎖,有一盞明燈在底部不斷燃燒。
只有等雞吃完米,狗舔完面,火燒斷鎖,鳳仙郡才會下雨。
至於最終解決之法,孫大聖讓鳳仙郡百姓潛心懺悔,再寫書箋上達天聽,玉帝怒氣消退,決定下旨降雨。
可大唐律法嚴明。
觸怒天帝?尋常百姓沒這資格,什麼級別就祭祀何等神明,這都有定數。
「既然尊駕叫我一聲道友,那我就不拿你當外人了。」
孟凡認真道:「三天之後,若不降雨,就是推倒神像、燒毀廟宇這一條路,而香火封神的弊端,你應當清楚,尤其魂體還入主了泥胎之中。」
「不如告訴貧道,到底有何苦衷,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神像陷入了沉默。
不過,孟凡能夠感受到,對方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從自己身上掃過,似乎在盤算他這身板和背景,到底能不能把事情給扛下來,
說實話,格局小了。
佛道之爭即將爆發,孟凡不僅敢下山摻和進來,還想逆轉大勢。
這還不能扛?
現如今,只要城隍把原委道出,他就敢對症下藥去上奏。
「唉。」
嘆息中,解釋聲幽幽響起:
「隋唐之前,城隍神只需要暗中抵禦各種災害和戰爭侵略,到了隋唐,開始協調陰陽兩界秩序,治領亡靈,偶爾還得安排降雨。」
「而這是司雨大龍神的職責,在下只能往上報,眼下祂始終無動於衷,在下能有什麼辦法?」
前世小說中,有打小來老的套路,祖祖輩輩無窮盡也。
說實話,孟凡如今隱約體會到了。
淮水龍神得了誰的示意?
前因後果為何? 獨獨百里之地就是不降雨。
「道友可知是何緣由?」
迎著孟凡探尋的目光,城隍神像又猶豫了一下,委婉道:「聽陰司那邊的熟人說,龍君對朝廷封賞不滿,一直覺得國公之位低了,想要藉此事試探一下那邊什麼反應。」
「另外,淮水龍君新上任,隋朝年間那位老龍君功德圓滿,已經飛升仙界去了,現任龍君沒什麼跟腳,傳言就是一頭野蛟成道,趁機煉化神印……」
話落,殿內恢復了平靜。
孟凡難以置信。
「這是豬油蒙了心?怎麼敢。」
有跟腳的神明,知曉輕重利害。
無跟腳……不是更該如此嗎?
白撿一個便宜,神位已經被人道至尊下旨抬了一手,仍不知足。
就算是野蛟成精,既然知道抓准機會,先一步煉化象徵權柄的神印,便說明並非什麼蠢物。
「唉,此事只有它自己知曉。」
「既然道友知吾難處,還請向本地縣令分說一番,畢竟在下也是遭了無妄之災。」
說著,一抹金光自城隍像眉心處飛出,談不上盛大的香火之力迅速凝結出身影。
只見頭戴黑色襆頭,身著淡青色官袍,面容清瘦,眉宇間充斥鬱氣的中年男人一步踏出,拱手道:
「麻煩道友了。」
城隍受命於陰司,卻處身於陽世,想要幽冥陰德以及靈氣蘊養,其實特別困難,主要還是靠香火。
香火旺盛者,神威莫測。
香火衰敗者,被其它神明死死拿捏,廟宇如同八面漏風的破屋,還得被當地父母官威脅,比如面前這位。
「這樣吧,貧道先開壇求雨,緩解百姓危急,再清算淮水龍神,將原委公之於眾。」
「善。」
不多時,城隍回到泥塑雕像中。
孟凡則離開廟宇。
憑藉自身實力,肯定鬥不過龍君,那不是先前隨意打殺的兩爪惡蛟,而是修行不知多少歲月,又煉化神印的野蛟,或許都已經化龍了。
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拼人脈!
可以管龍神的大神很多,三官大帝中水官,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只要生在水中,那位大帝就能管。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掌江河、湖海、走獸,同樣可以懲治龍神不法。
但一事不求二主。
在孟凡思索到底該請哪位時,綠袍縣令收到消息,迎面走來,主動招呼道:
「道長。」
「明府君。」孟凡回神,答道。
唐朝不可亂喊大人,除非想被對方摸著腦袋,喚一聲乖兒。
另外,就是是稱呼父親為大人,也得在非常嚴肅的場合才行,一般都是「阿爺」「耶耶」,甚至「哥哥」。
李世民寫給兒子李治的信就是這般:
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恆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
今日已后,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意思也挺溫馨。
兩次接到宮裡送來的文書,都不見雉奴(李治乳名)你的書信,爸爸我擔心得要死。剛才突然得到雉奴伱的親筆手書,說娘子生病了,我的擔心害怕頓時消失,就像死後又復活一樣。
從今以後,只要你頭風病發作,就立即寫信來報告,爸爸我如果生病,也會寫信告訴你。今天得到遼東(戰場)消息,抄一份給你,想你想得要死,不知道該怎麼辦。
派人送信(書信套語)
爸爸敕(皇帝親筆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