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麒麟之才
第146章 麒麟之才
除了帽子,盤子里還有一隻帽子,兩套肩章、兩套臂章、兩套胸章。
在不同的環境使用不同的標誌。
會議、儀式等正式場合,肩章、臂章、胸章需佩戴齊全。
訓練時穿作訓服,使用肩章、臂章。
作戰時,由於需要穿戴甲胄、武器等,主要使用胸章,軍官則要求胸章、臂章都得有。
這三個標誌,臂章和肩章是布制,胸章是鐵質。鐵質的胸章可以鑲嵌在鐵甲上。
劉信啟向劉信昂配發的是少校銜。
按照《興漢盟銜爵法》規定,軍隊中小組長由二等兵或一等兵擔任,小隊長由一等兵或下士擔任,中隊長由中士或上士擔任,大隊長由上士或少尉擔任,營長由中尉或上尉擔任。
副級官職、後勤官職、預備役官職會減一級要求。
擔任職位所需軍銜是最低要求,特殊情況、特殊部隊的需求還會更高。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士兵的軍銜未達到一等兵,那他就不能擔任小隊長職位。
如果一個人軍銜已經升至軍士長階層,但是其由於缺乏管理才能,一直未能跨過軍官階層,升至尉官,那他最多就只能擔任大隊長,哪怕他是一級軍士長。
劉信昂因為是步兵司司長,特別授予其少校銜,今後這種特例肯定會極少,也就只有在部隊初建階段,才能像他這樣一步登天。
「高遠!」劉信剛繼續念到。
高遠是水師司司長,劉信啟同樣授予其少校銜。
為這兩人受完銜,接著就是向營長級軍官授銜,基本都是中尉銜。
然後是大隊長,大多是上士銜。
最後的小隊長和小組長,將在會後由武選司吏員前往營地授銜,免得受銜人太多,會議時間拖太久。
等大隊長級的軍官授銜完畢,羅成繼續喊道:
「現在進行大會第三項議程,為傑出貢獻者授爵位。」
劉信啟授完軍銜后沒有回坐,仍然站在原地。
羅成直接喊第一個授爵人名:
「劉智木!」
劉智木從檯子前的官吏群中站起身,快步走上檯子,站在劉信啟面前。
劉信啟從工作人員手中再次接過一個盤子,這個盤子里只有兩頂帽子,一隻胸章。
帽子上的帽徽與之前受銜軍官的帽徽形狀、構圖基本相同,只是圖案上的動物換成了「麒麟」,圖案左邊是「麒」、右邊是「麟」,中間仍是一個楷書「漢」字。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
麒麟常被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所以劉信啟選擇「麒麟」的圖案構成了爵位的帽徽。
與軍士的胸章不同,爵位的胸章是銅質,較小,既可以佩戴在胸口,也可以掛在腰間。
為劉智木授予的是二等男爵,用以表彰他在科研工作中的貢獻,培養了大批新科研人員、研製出了燧發槍。
「謝謝盟主!「劉智木感謝道。
「共勉!」
羅成繼續喊:
「劉信石!」
授予劉信石的是三等爵士,用以表彰他在負責窯廠工作時作出的貢獻,這劉信石不僅燒制出了玻璃,還建成了小高爐,煉出了鋼。
窯廠另外一個燒制出水泥的科研人員,也被授予了一等爵士爵位。然後各個部長、司長也都被授爵。
隨著一個又一個人上台受爵,此次授爵儀式共計產生了三十二名有爵之人,其中男爵只有兩個,剩下的三十人都是爵士。
三項議程之後,這次的表彰大會正式結束,官兵們開始返回,然後是參會的百姓。
……
「二等男爵,每個月就有五百斤糧票的補貼,這會不會有些多。」
會後劉信啟與羅成、周心遠、盧仁、劉禮升、劉禮振等人坐在一塊閑聊,羅成開口問道:
「今後如果有爵位的人多了,每個月的爵位補貼將是很大的一筆支出。」
劉信啟回道:
「這並不算多,今後如果有爵之人增多,那我們的勢力肯定也增加了很多,財政收入自然也會增多的。而且有爵之人的數量總歸還是在我們的控制之中,只要做好預算,並不會成為財政負擔。」
「反而向傑出貢獻者授爵,會大大增加其他人的研發、工作積極性,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遠遠超出爵位補貼的那點支出。」
待劉信啟回答完,羅成不再問,劉禮振繼續問道:
「南下攻趙的金國部隊隨時有可能返回,我覺得興漢盟的所有水陸兵力是不是應該全員齊備,做好應戰的準備,而不是分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出海貿易?」
劉信啟回道:
「目前興漢盟的財政很不健康,存留的銀錢最多支撐半年運轉,就算秋季還可以再收一次稅,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必須出海貿易,開源增加收入,不然就算金國的部隊不來攻打我們,我們自己也會因為缺錢缺糧被耗死。」
「金國錦西港的水師已經基本被我們上次在獅子口全殲了,金國其他港口的水師加起來都沒有錦西港的戰船多。而且此次就算兩線開展貿易,也會留一半的水師戰船在登州的,所以金國水師這邊不足為慮。」
「排除了水師的影響,剩下的就是陸軍了。我們此次出海貿易,步兵營和騎兵營不會參與,全部都會留在登州備防。」
待劉信啟再次解釋完,劉禮振不再問,周心遠接著開口說道:
「此次出海貿易,你非去不可嗎?金國南下攻趙的部隊隨時有可能返回,到時候你不在,會大大影響我們的防守作戰的。」
劉信啟斟酌了一下,方才回應:
「首先,我相信我們現在的制度體系,在沒有我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發揮最大的戰力,所以我在不在,並不會對部隊的對外作戰有多大影響。「
「其次,此次對外貿易分南下和東進,我負責東進的這一路,登州距離高麗半島也就兩天的路程,就算船隊進入東瀛海,海路路程也就五六天。而我們『諦聽』的探子已經將觸角伸到了南京應天府,發現敵軍動向然後趕回來報信,中間給我們的準備時間最少在十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