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牆頭草
第165章 牆頭草
第一筆交易完成在高麗商人下船的一個時辰后,據崔武後面對劉信啟說,第一個完成交易的商人就是今天拍賣會上第一個試刀的商人。
這個高麗商人名字叫鄭慶生。
鄭慶生總共拍了價值一百二十三兩的物品,在第一天參加拍賣會的商人中,算是比較少的,應該是因為家底不夠厚。
不過這人膽子大,敢第一個上台試刀,敢第一個喊價買東西。
最後崔武和劉信啟互相對照描述后,得知這人也是第一個交保證金的高麗商人。
非常具有冒險精神。
崔武在減去其一百兩銀子保證金后,讓其補交了二十三兩銀子,然後在四分之一個時辰內將其拍買的貨品都送上了岸。
鄭慶生將貨品裝上車后,立即就返回了開京城,沒有在港口上逗留。
……
崔武在岸上負責對拍賣會上買了貨品的高麗商人交貨,劉信啟閑著無事,則坐在齊州號甲板上與王昊、焦睿聊天。
「田柴科一方面使高麗王朝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另一方面作為王氏高麗中央集權制的重要基礎,其實行后確立了國家對土地的最高支配權。」
「在高麗王朝的前期階段有效限制了官僚貴族的土地兼并,進而確保了國家的稅源,成為專制集權國家的強有力的物質基礎。」
劉信啟對高麗的田柴科制度點評道。
王昊看著劉信啟眼中滿是敬佩,沒想到這個趙國人,來到高麗開京才不到兩天,就已經對高麗的土地政策有了這麼深刻的認識。
「那我們需要像高麗學習嗎?」焦睿問道。
「任何好的政策都不能一成不變,都不可能萬年適行。就像高麗的田柴科制度,初期將國家的所有的土地收為國有,為國強政安打了基礎,但是在這一百年的施行過程中,卻慢慢變了味道。」
「田柴科原本規定,租種土地的人在死後,土地要歸還國家。而給於官員和軍人的俸祿田柴,在其去職后也得歸還國家。但卻有一項錯漏,他規定了功蔭田柴,可以世代傳承。這功蔭田柴前期自然會非常少,不影響國家的正常租稅,但是時間久了,幾十年、幾百年,積累下來,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功蔭田柴,最後必然會大大影響國家的租稅收繳。因為功蔭田柴的租稅屬於田柴租主。」
「這樣最終結果就會導致,國家為了增加稅賦,會增加其他『人頭稅』之類的稅種,不斷的增加普通平民百姓的稅賦。然後這些普通平民自然就會用腳投票,將自己的田地投誠給官員、貴族,已減少賦稅,進一步增加土地的兼并集中。惡性循化之下,矛盾越來越突出,本為良策的『田柴科』也會逐漸被破壞、成為惡政,最後廢止。」
「這麼嚴重嗎?」王昊插言道。
「就是這樣,你說你們家有很多的俸祿田柴和功蔭田柴,這就是對我猜測的直接佐證,你若是可以安然回去,可以問你父親,你們家的的田地難道都是官府賞賜的?我想必然有大部分是受不了高賦稅的平民百姓投誠的。」
「哦。」
一句『若是可以安然回去』直接將王昊剛提起的興緻又打壓了下去。
「那我們興漢盟的土地法也有這種錯漏嗎?」焦睿問道。
「目前我也看不到,因為我只有一個腦袋,思緒考量必然會片面、不足。只有在施行過程中,時刻保持警惕,觀察土地政策落實的結果,若是影響了興漢盟的安全或長久的繁榮穩定,那就必然是政策出問題了,不符合實際了,就需要變法,需要使律法順應時勢。」劉信啟總結道。
這個深沉的話題聊到這裡也就停止了。 「王昊,你給我們說說你以前聽說過的朝堂趣事如何?」劉信啟提議道。
「好吧。」王昊哪敢不答應。
「前年宮裡就發生過一件大事。現高麗王年幼,其外祖父李資謙輔政掌權,當今王上近臣欲剷除李資謙及其親家拓俊京卻失敗,導致宮闕被焚,王上當時差點要禪位給李資謙……」
「這個我們已經聽說過了。」焦睿打斷道。
「呃,那我再想想。」
「還有一件,也是前年的事,你們若是細細打聽,應該也能打聽出來。我們高麗於前年已經向金朝稱臣了……」
「稱臣?」劉信啟驚訝道。
「是的,當時李資謙當權,當朝高麗王任其擺布,只能派人出使金朝,奉表稱臣,成為了金國的屬國,背叛了與趙國的盟約。」
「這倒是麻煩了。」
劉信啟自語道。
之前將高麗作為重要的貿易對象,是因為高麗與趙國屬於盟國,現在高麗竟然已經向金國奉表稱臣,那興漢盟在這裡做買賣,就存在隨時被扣押或清剿的風險。
「帶王公子下去休息吧。」劉信啟安排人將王昊送到船艙休息。
接著劉信啟對焦睿安排道:
「將軍情司和諦聽隨船隊的負責人叫過來。」
焦睿安排人去叫人後,回來對劉信啟問道。
「既然高麗已經向金國稱臣,那應該屬於我們興漢盟的敵對勢力了,我們後面還要在這裡的做買賣嗎?」
劉信啟思慮了一下,回道:
「高麗的這個國家,千年來都是施行的『事大』策略,中土大陸上哪個國家強盛,他就依附哪個國家。現在對金國稱臣,也並不奇怪。」
「之前既定的貿易政策仍然需要施行,興漢盟生產的工業品需要貿易方能換成可以用的銀錢、可以吃的糧食。對外貿易是基本政策,不能動搖。」
「只不過之後在高麗貿易就需要更加小心了。要時刻防範這個善於『騎牆』的小國翻臉。」
焦睿有些氣憤:
「這言而無信的小人、牆頭草,本與趙國有盟約,現在金國正攻打趙國,他不從側面幫忙不說,竟然背信棄義、奉金為主,真是可恥。」
劉信啟理解焦睿的氣憤,不過也理解高麗的政策:「這就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高麗是在金國攻趙之前就向金稱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