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書寫方式
第325章 書寫方式
「確實,若不是活不下,哪會有人冒著砍頭的風險去造反。」羅成認同道。
「你說的是普通百姓,對於那些士紳、地主、礦主,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也會使得他們鋌而走險。」徐忠抬杠道:「瓮頂的礦主造反不就近在眼前,他們可沒有活不下去。」
羅成無法反駁,可能那些礦主覺得:錢財就是他們的性命吧。
有一個成語就是專門描述這種人的:視財如命!
「你去接了錦旗,讓他們都散了吧。」劉信啟對羅成命令道。
「千萬別!盟主,我這剛脫離了洶洶非議,您這是又讓我往火坑裡跳啊。」羅成連連擺手拒絕,順勢坑了一把盧仁:「讓盧仁去吧,說到底,這些律法都是他們大理院制定的,他是主編。」
「不要,這些都是盟主的意思,我只是個執筆抄寫之人。」盧仁對羅成翻了個白眼,也趕緊拒絕。
劉信啟無奈,雖然可以強制命令,但是畢竟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情,只能自己上前,在百姓面前漏了波臉。
先制止了他們的跪拜,然後講了一些安撫和期望美好生活的話,總算讓這些送錦旗的百姓都散了去。
「這錦旗要掛在哪?」羅成問道。
本不想張揚的劉信啟,看著錦旗上的八個字,考慮了一下后回道:「掛在我辦公室的牆上,讓它可以時時刻刻的警示我,不忘初心。」
「我那裡還有許多的工作,被清理礦主的礦要安排恢復生產,許多恢復自由的礦奴也要妥善安置,就先告辭了。」羅成指揮著警衛將錦旗掛好之後,起身告辭。
「你去忙吧。要把握住一個原則,興漢盟內不允許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奴隸。」劉信啟道。
「我明白。」羅成應聲後轉身出門。
「我也要去繼續編撰《民法》、《刑法》等法律了。」盧仁同樣起身告辭。
「去吧。」
最後辦公室里只剩下劉信啟和徐忠。
「最新消息,南趙朝廷撤到了杭州,金國南下的完顏宗弼也撤退了。」徐忠彙報道。
「這麼說,我們有可能會面對完顏宗弼的南下攻趙返回的大軍?」劉信啟問道。
「目前還不明了,不過完顏宗弼的軍隊出征時間已經很長,這次在南邊也受了挫,有可能會先返回金國休整后再出來。」徐忠回道。
「哦?南趙還有將領能讓完顏宗弼受挫?」劉信啟驚奇。
完顏阿骨打可以說是完美的詮釋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完顏阿骨打自己勇猛非常,後代的子侄也是能人輩出,各個都是人中之傑。
趙國被金國壓著打不是沒有這方面原因。
「聽說有一個叫韓忠的將領,以少勝多,差點讓完顏宗弼不能全身而退。」徐忠道。
「希望趙國皇帝不要再犯渾,不要在自斷脊樑。要不然我們的壓力就大了。」劉信啟知道後世的宋朝,南宋皇帝將主戰派撤的撤、殺的殺,簡直像是完顏家潛伏在趙宋皇族中的間諜一樣。 「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嗎?」徐忠問道。
「暫時不用,膠水防線有第一、第二、第三野戰團六千人,加上掖縣、膠水和即墨三縣的戍守軍六千人,防守力量已經足夠,我們只需要做好後勤工作就好,靜觀其變。」劉信啟回道,停頓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句:
「回頭我會讓劉信昂去掖縣,主持膠水防線的防守。」
截止目前,前線的三個團的野戰軍武器裝備已經全部補充齊全,火藥儲備也足以支持一場中等烈度的戰爭。有改良后的「興漢一式燧發槍」,金國只要不是十萬大軍來攻,就不用擔心會被攻破防線。
「趙國對我們興漢盟的封賞下來沒有?」劉信啟問道。
「還沒有消息,但是據杭州的劉信寬和揚州的趙南彙報,朝廷收了完顏宗雋之後,近期應該就會有結果出來。」徐忠回道。
年前趙良南下,帶了一隻金雕下去,在揚州和杭州分別都建立的聯絡點,有了第一隻,其他的金雕就能跟著認路,南邊的金雕通信線路算是建立起來了。
第三船隊最近一次前往倭國的船隊也帶了一隻金雕,這次返航之後,倭國和高麗的金雕通信線路也會建立起來。
到時候興漢盟目前人員和貿易能覆蓋的地方,就都能做到一天之內的通信傳遞消息。
……
正月二十二日,劉信啟正在辦公室里審閱文件,羅成、吳興功和周心遠聯袂而至。
「這是此次吏員招募考試的試題,您看一看。」
這次吏員招募考試主要由吏部負責,禮部協助監督,羅成作為政務院的院長,也參與其中。
吏員考試題出題安排給吏部吳興功自行召集人員負責,幾人都是附過武將卡的,劉信啟不擔心有人會泄密試卷。
「出了幾份試題?」劉信啟問道。
「甲、已、丙、丁四套,由您選出來兩套進行印刷,考試前一天再決定使用哪一套。」吳興功回道。
參與組織此次考試的並不都是戰士,還會有當地縣一級吏司官吏配合,有戍守軍負責看守、監考等,人多眼雜,多一份準備多一份保障。
「你們坐,我看一看。」劉信啟道。
劉信啟拿起標註為「甲」的一套試卷。
每張試卷都有後世的3A紙張差不多大,考題是橫板印刷,對摺起來,總共四頁。
橫版印刷是劉信啟的意見。
豎版書寫是由於古人沒有紙張,都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竹木簡牘是窄長的竹木片,所以只能豎著寫。等西漢時期有了紙張,已經形成了習慣和約定俗成,一打開書向右看的習慣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就算知道從左往右寫起來更方便,現實的環境也不是輕易就能改變的。
劉信啟也沒有打算強行讓民間改變,只是打算從這次吏員考試開始,然後漸漸過度的公文行書、通告格式,最後再蔓延到報紙上,潛移默化的改變從右到左、從上到下的書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