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84,從養魚開始> 第493章 英雄回家

第493章 英雄回家

  第493章 英雄回家

  昌和搶險隊負責的江段只是松花江中很小的一段。


  在黑省軍民和兄弟省份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抵擋住了洪峰。


  而長江沿岸有險情的堤壩太多。


  一時間難以面面俱到。


  八月份,長江上游出現了五次洪峰。


  其中8月7日到17日的十天里,連續出現三次洪峰。


  廣大軍民都累癱在大壩上。


  最終,在關鍵時刻,三十萬解放軍指戰員手挽著手,用人體來阻擋洪流。


  很多人被卷進了洪水裡犧牲了。


  更多的人負傷。


  在這次洪峰到來之時,為了確保下游城市的安全,葛洲壩樞紐以及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庫攔蓄洪水,冒著巨大的風險,為長江抗洪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說的再明白點,就是長江上的水利大壩,拼盡全力攔截洪水。


  防止洪水衝垮中下游的堤壩。


  這是要冒風險的。


  可見當時的這個決定也是非常艱難的。


  長江這邊17號的洪峰剛過。


  22號,嫩江、松花江洪峰就來了。


  這就是盧昌華他們成功過峰的那次。


  其實,22號的這次洪峰是非常兇險的。


  這關係到了哈市,齊市,佳慕斯等幾個東北的大型城市的安全。


  國家非常的重視,打電話指示,全力保證城市安全。


  當然,在過峰的過程中,很多非城市地區就成了泄洪區。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水量這麼大,流速這麼快,原有的江道根本就無法容納那麼多水。


  能不漫堤嗎?

  比如說嫩江吧,前後就有六處決口。


  搶險隊只能確保沿岸城市安全,至於廣大的農村地區,只能做出犧牲了。


  因為以現在的人力,根本就救不了。


  只能做到人員物資的轉移。


  可就是這樣,也有大量的牲畜死亡,大量的農田淹沒。


  房屋倒塌已經是常事了。


  嫩江和松花江三次洪峰一過,一直保持高水位。


  而長江的洪峰前後過了八次。


  直到8月31日,第八次洪峰過後,嫩江,松花江水位開始回落。


  9月2日,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開始全線回落。


  9月3日,國家領導人到長江一線視察。


  9月5日,來到了哈市。


  此時的昌和搶險隊接到了命令,抗洪搶險取得了勝利,可以返回了。


  盧昌華一聲令下,昌和搶險隊開始拆帳篷,收拾物資。


  又組織人手,把埋在臨時土牆裡的拖拉機挖出來。


  好在當時埋的時候,封閉了管道。


  這些車輛在潮濕的泥土裡掩埋了二十多天,現在重見天日了。


  可就算如此,也沒法發動了。


  只能運回廠里大修。


  王瑤接到盧昌華的電話,心情激動。


  她在電話里一直哭泣。


  老盧一家在電視新聞得知,抗洪勝利了,全家歡騰。


  這幾個孩子都跑去通知,告訴各家,來家裡吃飯,慶祝一下。


  收拾物資的場面忙亂而緊張。


  昌和集團的職工們,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生死考驗后,對這個集體充滿了認同感。


  真箇過程,大老闆都沖在第一線,和職工們同吃同住。


  自己被曬得像非洲黑人一般,老闆也沒好到哪去,也是黑不溜秋的樣子。


  吳霞和眯縫眼,殺了上百頭豬,慰問搶險隊。


  有記者來採訪。


  竟然發現了一個奇迹。


  昌和拖拉機剛從土牆裡挖出來,清理了一下泥土,簡單的整備后,竟然打著了火,還突突突的在跑了起來。


  記者按下了快門,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第二天,《黑省日報》上,就大篇幅的刊登了評論員文章,《一家為抗洪搶險埋掉二百輛拖拉機的企業》。


  在二版就是詳細的報道。


  把昌和集團搶險隊的來龍去脈說了個清楚。


  不僅有他們在大壩上奮戰的場面,也有他們忍痛埋掉拖拉機的情景。


  就連現在他們喜悅的開著拖拉機奔跑的照片也有。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其他媒體的關注。


  在危急時刻,有個人獻出自家拖拉機汽車的先例。


  可像這樣,一家拖拉機企業的搶險隊,為了確保機場的安全,義無反顧的埋掉這麼多新拖拉機,這種決心,這種魄力,真是少見。


  各級電視台廣播電台都跑來拍攝採訪。


  就連北寧市電視台也來了。


  還是廣電局新任局長鄭春帶隊來的。


  這人盧昌華雖然不認識,可他一提大哥,兩人是曾經的同事,這關係自然就近了不少。


  「盧昌華同志,你們昌和搶險隊為這次抗洪搶險作出了貢獻,也是北寧家鄉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就是要好好採訪你一下的。」


  盧昌華當然就得客氣幾句。


  「哪裡哪裡,我是奉命行事,都是領導指揮得當。」


  正寒暄著,楊潔走了過來。


  「盧總,這次採訪由我來做前方主持人。」


  盧昌華當然認識楊潔了。


  以前是一個農場的,後來跟大哥走的近。


  她跟大哥之間的糾葛,他也是知道的。


  「好,你問吧。」


  於是雙方就拉開了架勢。


  搶險隊用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才把所有物資裝車運走。


  而這15000人也陸續跟車返回了北寧。


  盧昌華是跟著最後一批走的。


  當時來給他送行的有哈市的有關領導。也有機場的負責同志。


  他們本想搞個歡送會,感謝一下昌和集團對哈市的支援。


  可盧昌華急於回家,就推辭了這個儀式。 對他來說,剛才生死線上下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很疲憊。


  這一萬多職工也已經到了極限。


  盧昌華已經宣布,所有搶險隊員,放假一個月,回家休息。


  這一個月依然是帶薪休假。


  職工們雖然很疲勞,可心裡是熱乎乎的。


  公司對他們真夠意思。


  有心人給昌和算了一筆賬,為了抗洪搶險,昌和集團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上億元。


  當昌和搶險隊的車隊一進入北寧城,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大街的兩側彩旗飄揚,紅旗招展。


  兩邊都站滿了老百姓,盯著一輛又一輛的拖拉機進來。


  市民們見到每輛車上都豎著紅旗,上面寫著「昌和1023搶險突擊隊」,「昌和2035搶險突擊隊」。


  也不知道是誰起的頭,稀稀落落的掌聲響了起來。


  而後掌聲越來越多。


  還有人高聲歡呼。


  這種夾道歡迎的氣勢,讓搶險隊員們都很感動。


  他們紛紛對著路兩邊揮手。


  有人竟然看到了自家的親人。


  歡呼聲就更加熱烈了。


  當盧昌華那輛桑塔納駛進了市區,沈洋竟然帶著市領導班子成員等在路口。


  見到又黑又瘦的盧昌華,沈洋眼圈一紅。


  他使勁兒的握著盧昌華的手,說道:「感謝昌和,感謝盧總!」


  「應該的,這是我們的責任。」


  這兩句話被隨行記者記錄了下來。


  盧昌華和來迎接的領導們一一握手。


  沈洋看了看他說道:「很累吧,還有精力參加歡慶活動嗎?」


  「呵呵,領導,我想睡覺。」


  「也好,伱先休息兩天,緩過來咱們再聚。」


  來迎接的人群里,不僅有領導班子成員,還有大哥盧昌中,大嫂趙妍。


  王瑤也在人群里。


  當盧昌華跟領導們寒暄結束了,這才跑過來。


  望著大變樣的丈夫,王瑤的眼淚就住不住。


  這幾年,盧昌華當了甩手掌柜的,一直在農場里休閑,也沒幹過啥體力活。


  可在大災大難面前,他義無反顧的沖在了一線。


  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人變瘦了,也變黑了。


  可是在她的眼裡,既心疼又欣慰。


  「昌華,辛苦了。」


  「沒有,走,回家吧。」


  車隊都開會了集團大院,自然有人接待處理。


  而盧昌華坐上了王瑤的車。


  自己那輛桑塔納被司機開去了公司。


  盧昌中拉著老弟的手,心疼的說道:「走,咱們去魚庄吃飯,吃了飯再回去好好休息。」


  這一路回來,盧昌華只顧著趕路了,也沒吃東西。


  「行,走吧,好酒沒吃了。」


  「那你就好好嘗嘗。」


  趙妍一臉笑容的說道。


  小叔子在她眼裡,開始是個小孩子,後來慢慢的變成了成功人士,如今,又變成了英雄。


  不僅她是這樣看的,就連自己的雙胞胎兒女都是這麼個看法。


  「盛文和盛清都在店裡等著了。」


  「哦?我們爺幾個也好久沒見了。」


  盧昌華有些感慨的說道。


  車子一到魚庄,就見店門口聚集著很多人。


  既有客人,也有店員。


  見盧昌華推門下來,馮婷婷站在門前高喊一聲,「歡迎英雄回家!」


  「歡迎英雄回家!」


  幾十個姑娘小伙一起高喊,把盧昌華嚇了一跳。


  他望望大嫂,再看看不遠處的馮婷婷。


  「咋的?我來及時回家,這個不假。可是英雄是誰啊?」


  「哈哈,當然是你了!」


  馮婷婷笑靨如花,一套緊身制服勾勒出迷人的身材。


  盧昌華回頭問大嫂:「這都是你們安排的吧?」


  「嗨,這可是大伙兒的意思。」


  正說著,從店裡跑出兩個孩子來。


  「老叔,老叔!」


  盛文盛清撲了過來。


  盧昌華趕緊抱住。


  「哎呀呀,慢點跑。」


  「老叔,你現在是英雄了!」


  盛文一臉書生氣的樣子,臉上儘是驕傲。


  「老叔,老叔,咱們一起吃魚吧。」


  盛清眨著大眼睛,說起吃魚來,還舔舔舌頭。


  「你呀,就知道吃!」


  趙妍笑著指責了一句。


  「孩子嘛,都這樣。」


  「歡迎英雄,歡迎英雄!」


  店員們一邊高呼,一邊鼓掌。


  周圍的客人也跟著湊熱鬧。


  還有些人是老客戶,也跟盧昌華混了個臉熟,緊跟他打招呼。


  盧昌華是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揮手點頭。


  自己此時感覺,家鄉人,就是有種親切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