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遷都之議
第60章 遷都之議
「且說說審訊結果。」趙昰沒有忙著追究責任,而是問起了緣由。
「當初賊將劉深落荒而逃,進入雁盪山,因此遭遇大戶李氏餘孽李有義。
李有義因為家族被滅田地被收,心懷怨懟,便勾結了劉深。
劉深偷襲失敗,不敢迴轉,欲要立功,與李有義商議后定下了這次偷襲,為的是獲得天雷實物,縱火、圍攻行在等皆為掩護而已。
將近兩月,他兩收買、招攬了五百餘心懷怨懟者,又聯絡臨安派了三百死士,因此鬧出了如此動靜。
目下,皇城司正在甄別俘虜身份,將進一步挖掘詳情,並捉拿劉深、李有義二人。
臣失察,致使軍民損失慘重,請陛下降罪。」張雙國再次請罪。
「陛下,此並非皇城司過失。」陳宜中居然替張雙國開解,趙昰是萬萬沒想到的。
因為多違法亂紀而少功勞,文官們一直喊著撤銷皇城司,此時不趁機踩一腳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中樞為溫州百姓生計考慮,並未禁止百姓進出,盤查亦不嚴格,因此細作可輕易出入。
若是臨安,有皇城,細作無從下手,如今各部分散城中,混雜於民居之間,甚至行在亦無隔離,臣以為實在不妥。
若是元虜再次混入城中,專職刺殺各部官員,損失定然嚴重。
臣請遷移行在,以確保陛下和諸位臣公的安全。」陳宜中說道。
理由很充分。
溫州城本來就有十來萬百姓居住城裡,並且工坊眾多,人來人往不絕於道,肯定是沒辦法封鎖城池的,而且以前為了經濟發展,拆除翁城、坊牆,增開城門,城防確實算不得完備。
當初開封或臨安沒有宵禁,指的是外城,各大員各部門和皇城都在內城,細作混不進去。
「丞相所言在理。」陳仲微說道:「溫州城內擁擠,若不遷移百姓,絕無可能修建內城,然朝廷錢糧不足以遷移百姓修建內城。」
「莫說修建內城,便是增派行在禁衛亦是無處駐紮,臣以為行在遷移勢在必行。」王積翁說道。
其他人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趙昰思考片刻,問道:「若是移駕,該往何處?」
「臣以為可往福州。」陳宜中立刻回道。
趙與檡說道:「福州與溫州相差彷彿,不如往台州。」
「不可。」王積翁斷然否決:「台州在臨海江北岸,太過靠前,若是元虜突破防線,恐有不忍言之事。
且台州同樣擁擠,並無集中行在與各部衙門之可能,再則台州水運不便,不利於糧草轉運。」
歷史上,王積翁出任福建制置使,十一月,元將率兵壓境,獻閩圖籍降元為內應。
相比於他,陳宜中確實算得上不錯。
但是王積翁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皇帝跑路去了廣州,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趙昰對王積翁的感官還不錯,因為他不知道王積翁是哪棵蔥,只知道他是從家裡投奔而來的,而且在徽州任上乾的不錯。
趙與檡卻不會在意王積翁履歷,反駁道:「陛下曾言天子守國門,如今吾等居於溫州尚覺不安,何以言志?
即便遷移,當往北,宣示朝廷北返之意,絕不能往南墜了陛下威風。」
「陛下身負社稷,不容有失,台州絕不可行。」王積翁同樣反駁。
章鑒說道:「若圖恢復,非紹興府不可……」
「紹興府不行!」陳宜中再次下場,說道:「且不說紹興府尚未恢復,只說其位於錢塘江畔,元虜水師雲集,隨時可渡江侵擾,實在危險。」
趙昰聽著諸臣爭辯,並不急於表態。
他是裁判,大臣才是選手,不用急吼吼地下場,主要是他也不清楚那些地方可為臨都。
良久,趙昰說道:「恢復之志絕不容動搖,行在遷移只能往北。
若無合適地點,暫留溫州,待恢復臨安再行遷移。」 「伏唯陛下聖裁。」眾臣沒有反駁。
諸臣畢恭畢敬,倒也襯托出了皇帝幾分雄主的模樣。
定了調子,趙昰繼續說道:「遷移之事容后再議,且說如何撫恤百姓。」
「戶部能調撥出一部分糧食,只是如何賑濟,需要陛下裁決。」馬廷鸞回道。
趙昰說道:「行李庭芝在揚州故事,先予借貸,恢復后免債。」
「陛下英明,臣奉詔。」馬廷鸞應下。
先借后免,比直接給更容易獲得感激,所以李庭芝有許多死忠呢。
至於錢糧怎麼來,那肯定不能問皇帝,自己想辦法。
一夜膽戰心驚,大家狀態都不怎麼好,趙昰便讓大家回去補覺,自己先去巡視城內。
在百姓三呼萬歲的迎接中,趙昰到了第一處現場。
火勢已滅,煙氣殘存,廢墟更是歷歷在目。
不少百姓在殘壁斷桓中翻翻找找,看到完整的鍋碗都撿出來放在一邊,也有一些人癱坐地上,不斷地抽泣著。
鄉村土地,城市房屋,都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基,如今被毀,自然是天崩地裂。
被三呼萬歲聲驚動,被燒毀的十餘戶人家慌忙過來拜見。
「無須多禮。」趙昰說道:「元虜戕害朕之子民,如刺朕之胸口,實在痛徹心扉,恨不能取而代之。」
「陛下仁慈,老漢實在……實在無言以對……」保正宋進風泣不成聲。
趙昰扶起詞不達意的宋進風,說道:「賊虜害民,皆朕之過,若國家強大,如何能有此等大禍。」
皇帝一一扶起百姓,寬慰兩句,又對吃瓜群眾說道:「朕負萬民供養,自當使民安居樂業,此次遭遇大火者,朝廷定有交代。
若想此等事情不再發生,須得萬眾一心,驅逐元虜,恢復江山,如此方能一勞永逸。」
「官家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知道誰帶頭,百姓們突然整齊高呼。
待百姓安靜下來,趙昰繼續發表演講:「賊虜不知禮,髡首辮髮,不講漢話,因此不把百姓當人。
向日攻青田縣,驅使百姓填壕,三萬餘人死於非命,后唆都攻台州,盡屠新昌、嵊縣二縣百姓,后又驅百姓離楓橋鎮,枉死者不計其數。
賊虜如此兇殘,豈能坐視其行兇中原乎?」
「不能!」
「殺賊虜,報血仇,不共戴天!」
「跟他們拼了。」
百姓紛紛回應,證明趙昰的演講效果還不錯。
這可不是百姓愚昧,而是上述幾個地方距離不遠,多有逃難者進入溫州,大家都聽說了地方的慘狀。
初始是怕,如今朝廷有再戰之力,那就是熊熊怒火,一定要報仇雪恨的。
挑動了百姓的情緒,趙昰又前往傷兵營收攬了一波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