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乾瞪眼
第110章 乾瞪眼
「嘖嘖,死不瞑目,未知有何心愿未了。」趙昰打量著范文虎的首級,嘖嘖稱奇。
眼睛很圓,卻是乾瞪眼。
陳宜中接道:「陛下,此獠無德無能,全憑恩寵而居高位,不以忠義為念,賊來則降,今日死於刀兵,實乃自取。」
「來人,懸於城頭,以誡叛逆。」趙昰說道。
范文虎人頭被帶走,小皇帝不由有些出神。
因為會舔,范文虎極得忽必烈信任,元至元十七年(1780年),忽必烈令其籌備征日之事。
八月,范文虎拜征東行省右丞,佩金虎符,奉命下江南整頓軍隊,次年六月,領軍十萬、戰船三千五百艘從慶元(今寧波)入海。
七月下旬至鷹島(五龍山),本應立即進攻但遲疑不發,他又無海上常識,見颱風前兆不知躲避,遭颱風襲擊,戰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其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一晝夜后獲救,被部將張禧救起。
損失雖重,軍勢尚存,大將張禧建議破釜沉舟,范文虎不從,數日後棄軍潛逃,導致元軍慘敗,大部分被殺,余者二三萬被俘。
范文虎瞞報有術,直到第二年才真相大白,雖被革職查辦,不過僅僅過了一年,便東山再起。
如今范文虎已死,假如忽必烈依舊如同歷史上一般征討日本,定然更換主將,或許可能成功吧。
不,老忽還是當個國公安心養老,征討日本這件事,自己來。
想到這裡,趙昰不禁露出了笑容。
「陛下。」陳宜中叫道。
趙昰回過神來,說道:「丞相有何事?」
陳宜中說道:「正要商議軍事,臣見陛下走神,又自發笑,是故冒犯。」
「無妨。」趙昰說道:「朕在想,若是擒獲呂文煥又如何?」
「陛下。」陸秀夫說道:「王師百戰百勝,待天下混一,呂文煥自如籠中之鳥,無處可遁也。」
「同知所言極是。」趙昰點頭,又道:「有何要事待定?」
「陛下。」陳宜中說道:「諸暨、楓橋並慶元府各地已定,政事堂奉詔遴選地方官員,名單在此,請陛下御批。」
趙昰看了,以張伯淳知慶元府,王積翁知紹興府,各知縣都是精明強幹之輩,便說道:「以林景熙知會稽縣,王剛中知台州。」
「陛下……」陳宜中猶豫了一下,問道:「可是欲遷行在於會稽?」
若非如此,林景熙這樣的有功之臣就是懲罰,不合理。
「不錯。」趙昰回道:「天子守國門,非戲言也!
且會稽殘破,正要重建,可分置官衙、工坊、校場以及民居。」
「陛下,臣以為蕭山不下,不宜遷移。」陸秀夫首先表示了反對:「元虜旦夕而至,動輒圍城,政令不能傳遞各方,定誤大事。
且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后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焉可等閑視之。」
「請陛下三思。」眾臣拜下。
趙昰思量片刻,道:「詔令張世傑,渡江或可從容籌備,江北之地須得儘快恢復。若會稽已下,即令林景熙就任。」
陳宜中問道:「陛下如此決斷,莫非認為張樞密不能恢復臨安?」
趙昰說道:「東南多水,善用舟楫者勝,王師橫行四洋,然元虜水師勢大,非短期可定,不得不慮。」
這話一出,大家都沉默了。
別的不說,就說那兩艘五牙大艦就不是宋軍能夠對付的。
「恢復江山,非一日之功,諸卿勿得急躁。」趙昰說道。
「陛下聖明,臣謹遵聖諭。」陳宜中帶頭應下。
「陛下,忽剌出請降,如何處置?」陸秀夫問道。
趙昰答道:「卿等如何商議?」
「臣以為當招降。」陳宜中說道:「陛下登基半年有餘,屢戰屢勝,俘獲甚多,無將官願降者。
按札兒初隨鐵木真征金,繼從木華黎,為探馬赤五部前鋒都元帥之一,其子直脫兒襲職,從窩闊台,官至涿州路達魯花赤。
直脫兒子哈蘭術襲職,加金符,因討李璮有功,授解萬戶翼監戰領軍,旋遷益都路蒙萬戶,監戰密州,沒于軍。 從子忽剌出襲職,授昭勇大將軍,至今官至管軍萬戶、行樞密院同知、銀符。
無論出生亦或經歷,忽剌出皆可為表率,當納之。」
「臣附議。」其他人附和。
本來就需要一個榜樣,忽剌出如此自覺,當然接納。
至於說其戰爭罪……或許可以等到天下平定後來個被病死,卻不能現在殺。
趙昰問道:「如何安置?」
陳宜中說道:「其忠心未決,臣不敢自專,請陛下裁決。」
老滑頭!趙昰暗暗吐槽一句,說道:「禮部、樞密院、皇城司三司審查,查探韃虜現狀,勿得虐待。
若無異狀,授順義北郡伯,御前禁軍馬軍副都指揮使,負責馬軍招募、訓練。」
公侯伯子男各分縣、郡、國三等,前加名號,王有郡王、雙字王、單字王,總計十八等,北郡伯等同五品,不算高。
相對於忽必烈,小皇帝還是很慎重的。
「陛下聖明。」諸臣光明正大拍馬屁。
「陛下。」彭震龍進來,說道:「寧王昺車駕已至城外。」
趙昰說道:「令其進城后拜謁太后,待朕回去再說話。」
趙與檡說道:「陛下,寧王乃是親王,當以重臣迎接。」
趙昰說道:「其在福州作威作福,朕念其少不經事,不與懲戒,迎接之事作罷,以警其左右。」
趙昺是個小孩子懂事,皇帝同樣是個小孩子,可有人敢說皇帝不懂事?怕是十萬將士會告訴他什麼是懂事。
「陛下。」又有親衛進來,拜道:「王成東使重慶府迴轉,已至行在外。」
「朝廷望四川,如久旱渴雨,今日始有消息,幸甚!」感慨一句,趙昰立刻宣見。
不一刻,王成東進來。
些許破布遮著不雅處,渾身烏漆麻黑全是污垢,散發著陣陣惡臭,整個人瘦如麻桿,一條胳膊扭在身後,一條腿瘸了。
妥妥的君前失儀,但是四川的消息是最高級別,因此禁軍只給洗了臉辨別了身份后,立刻就帶來了。
「臣王成東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王成東的聲音帶著哽咽。
三月出發,九月還轉,半年時間,一個帥小伙已經沒了人形,其中艱難實不必多說。
「來人,賜座。」趙昰吩咐一句,親自去扶起,說道:「卿等十五人出發,僅得一人歸,朕甚是欣慰。」
「陛下不以臣卑賤,臣……臣……」王成東一個一米七多的漢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趙昰說道:「卿帶四川消息歸來,於國有功,功莫大焉。」
撫慰一陣,趙昰仔細問了他一路上的經歷。
王成東沒有說自己的艱辛,只說了沿途元軍分佈情況,以及當地現狀。
「及至重慶府,恰巧聽聞太尉復重慶,因此得以見面。
當時太尉據有合州、瀘州、重慶府三地,元虜不敢犯,可以從容往釣魚城運糧。
本來有回信,只是臣不慎丟失,請陛下治罪。」王成東說道。
「四千里路,沿途皆敵境,何罪之有?」趙昰說道:「且去休養,別話以後再敘。」
王成東拜別,趙昰感慨道:「原以為四川僅余釣魚城,卻不想還有如此多軍民城池堅守。」
眾人沉默。
不像揚州好歹可以走水路搞一波突襲,四川是山高路遠,真的無法支援,只能默默地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