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誘餌

  第180章 誘餌

  「漢江先生,漢江先生?」


  趙復聽到外面似乎熟悉的聲音,便去開了門。


  外面是個年輕人,南邊來的質子,在門下學過一段時間,叫程文海。


  「學生程文海見過漢江先生。」程文海拜了,道:「國朝與元國商議妥當,國朝放俘虜,元國放人質,學生也在釋放之列,受天使之委託,護持先生南下。」


  「果真?」趙復激動地抓住了程文海。


  「千真萬確,若是我等走的快,或許能趕上太皇太后一行。」程文海回道。


  他得到消息比較久,卻還是有著一絲激動。


  其叔父程飛卿於建昌軍通判任上降元,其本人因此入大都為質子,后江萬載、文天祥復江西太快,程飛卿復投。


  這等人不少,送去的質子倒也沒受虐待,只是監視居住,沒地位沒自由,能回南方去當然是極好的。


  「好,好,好!」趙復仰天長嘆,道:「卻不想有生之年能回故鄉,雖死無憾也!」


  「先生莫言死,否則國朝白白放了五個萬戶。」程文海說道。


  「官家厚愛,慚愧。」趙復低頭。


  他個糟老頭子,說不得半路就死了,值得五個萬戶?

  「南返者千人,唯先生最貴,先生切莫辜負官家。」程文海說道。


  說了一陣,一輛車停到了院門口。


  趙復身價太高,元庭怕他半路死了,給了車馬,沿途住驛站,待遇不可謂不高。


  路上,二人不免聊起了民族論。


  「官家固國根基,實乃以堂皇之道斷元虜根基,自此以後,誰敢說忽必烈乃是正統?」程文海嘆道。


  趙復哂笑道:「如留夢炎之輩,可會在意出身?」


  不是趙復有道德優越感,而是留夢炎實在太過分了,不止南方,北方同樣瞧不上。


  臨危受命發現真的危險,立刻扔了趙氏,隨後又撿起來以此為晉陞之資,實在是沒節操。


  不提兩人曉行夜宿一路往南,就說在泗州與臨淮之間的馬家集里,宋元雙方已經在交換人質。


  第一批人質已經抵達,都是各官員的家眷,而交換的都是普通元兵。


  按照雙方約定,宋方要釋放一萬俘虜,包括八個萬戶,十三個千戶,而元方只釋放一千餘人。


  沒辦法,宋方索要的有三宮、趙復這等存在,文人學士都不少,價值相對來說要更高一些。


  不論宋元,都安排了大量軍兵警戒,防止對方失約動手,不過大家都在保持克制。


  此時,趙存忠與陳蔚正在閑聊。


  「不得不說,陛下天賦卓絕,僅僅半年,便能策馬放箭,若非身份珍貴,必成驍將。」趙存忠說道。


  「你為陛下御馬,不在臨安傳授馬術,如何到了這裡?」陳蔚問道。


  趙存忠看了眼正在離開的俘虜,低聲道:「陛下已至盱眙,要接太皇太后回臨安。」


  「什麼?」陳蔚大驚失色。


  「莫要聲張,爾等須得做好警戒。」趙存忠說道。


  即將歸鄉,俘虜都是滿臉激動,唯有一個只把趙存忠打量,一副若有所思地模樣。


  他是董三木,即便被俘也未曾投降,對元庭死心塌地的存在。


  不一刻,雙方確認無誤,各自帶兵迴轉。


  作為主持交換的最高官員,不論是陳蔚還是鄭制宜都要安撫一下本方人員。


  董三木拜道:「萬戶,小人於馬家集見到了叛賊忽剌出。」


  「你可確定?」鄭制宜問道。


  「小人曾為其親衛,絕無差錯。」董三木說道:「南賊為動搖我等心思,日日傳播叛賊之事,如今那廝已是趙氏小兒馬術教師。 小人只恨勢孤力薄,未能刺殺那廝,端的可恨。」


  「你且回去好生休養。」鄭制宜說道。


  回到臨淮城裡,鄭制宜立刻去找懷遠大將軍、淮安路都元帥高元長。


  「元帥,宋國皇帝或在盱眙城裡。」鄭制宜說道。


  高元長一驚,問道:「消息確鑿?」


  「只是揣測。」鄭制宜說道:「有百戶董三木見到了忽剌出,而其為宋國皇帝馬術教授,忽剌出輕易不離臨安,今日至馬家集,或為三宮而來。」


  「皇帝親隨得任派而出,實乃常態,不足以推斷宋國皇帝親至。」淮安路總管王忱說道。


  「當簽細作查探詳實。」武節將軍、水軍炮手及諸色人匠都元帥薛四家奴說道。


  眾人都是點頭。


  若是宋國小皇帝真的在對面,那必須是拼盡全力一擊。


  擒獲或擊殺了小皇帝,距離覆滅宋國還會遠嘛?


  不堪一擊。


  沒了主心骨,站不起來的伱知道吧。


  所以就憑忽剌出,鄭制宜就來找高元長商議。


  當然,消息尚不明朗,出兵恐怕被埋伏,須得打探清楚。


  「小皇帝北上,唯一可能是迎接謝道清,宋國人以孝治天下嘛,可令謝道清緩行,就說……就說途中染疾,不得不停下休養。」鄭制宜補充了一個細節。


  淮安盱眙都是收復未久,又是最前線,小皇帝冒險來,卻不會冒險久留,肯定是接了人就走。


  一方面是用謝道清拉扯一下,另一方面聯絡留下的細作確定情況。


  幾人心心念念的小皇帝確實出來臨安,卻沒有過江,而是走運河到鎮江后,又到了建康府。


  鎮江歷經血戰而大為殘破,建康府不戰而下,其實也沒好多少。


  沿途所見,人煙稀少,田地多荒蕪。


  比如下蜀鎮,原有驛站、巡檢司,人口三千多,此時全鎮人口只有二百餘,瘟疫和戰爭的傷害的體現的淋漓盡致。


  「陛下,是否要把揚州之民遷回來?」葉李問道。


  趙昰說道:「揚州同樣凋敝,遷回來也是無濟於事,慢慢發展罷。」


  「哎……」葉李嘆了口氣。


  他隨駕而來卻不會在回去,而是要去句容就任知縣的,沒人口,怎麼出政績?

  「如今江淮淪為戰場,百姓必然南遷,知縣不妨想想辦法。」新起居郎文道生提出了建議。


  葉李不知道這個道理嘛?太知道了好吧,奈何沿江各州縣都是虎視眈眈,就等著江北移民呢。


  而且江北的揚州等地現在是真的地廣人稀,地方官府都在維護原有房屋,就等著人來,怎麼搶?

  本來廣東、福建都是地狹人稠,但是鎮東路、南寧國吸收了不少,情況大為好轉,百姓都不太願意遷移,官府實在是沒辦法。


  「陛下。」駕車的朵兒得……哦,已經改名趙奉孝,說道:「看那處,似乎是元虜留下的那場,太僕寺是否可以選擇幾處養馬?」


  元將廣占良田,一部分耕種,一部分化作牧場,趙奉孝要的就是牧場。


  「可,江南江北皆設置馬場,養馬以供軍民。」趙昰應下。


  「陛下放心,若是三年內不能讓馬翻一番,提頭來見。」趙奉孝信誓旦旦。


  種馬一百,母馬一千,翻一番也就兩千,實在是高不多。


  但是沒辦法啊,江南少馬,宋軍缺騎兵,這是現狀。


  幸運的是,通州軍一直保留著較多戰馬,加上此次繳獲的戰馬,也能夠湊出近萬騎。


  「不止要養馬,還要多養牛。」趙昰吩咐道。


  趙奉孝應下,琢磨著怎麼弄母牛種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