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科舉小改
第210章 科舉小改
「臣江鉦拜見陛下……」
江鉦剛拜下,趙昰已經迎上去,把他扶了起來。
不同於以前的虛扶,如今的皇帝可是有一把子的力氣的,輕易就扶起了江鉦。
「贛王薨,卿不能迴轉,朕之過也!」趙昰說道。
「此乃先父遺願,非陛下之過。」江鉦虎目含淚,卻強制忍著。
趙昰拍了拍江鉦肩膀,道:「生前不能侍葯,死後不能奉孝,國朝虧欠爾父子多矣。」
「國事為重,如今兩湖已復,南陽亦得,先父自當含笑九泉。」江鉦回道。
進了撫州城,尚未進入靈堂,江鉦噗通跪倒在地磕了幾個頭后,跪行到棺材前,把著棺材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淌,卻說不出話來。
眾人看了,都是心有戚戚。
戰爭不斷,生生死死都是正常,眾人早都習慣了,只是如此場景還是讓人堵的慌。
皇帝不由感慨道:「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身後,文天祥雙眼放光,想就此詩探討一二,只是此來是為了弔唁江萬載,不可本末倒置。
皇帝親自護靈至撫州,重臣相送,又設忠烈祠供奉,並遷白鷺洲書院來此祭祀,可謂是極盡哀榮。
三日後,皇帝親自扶靈送葬。
墓穴就在止水池旁,這裡是江家兄弟為操練水軍而組織百姓開挖的水池。
德祐元年二月,元軍逼近,江萬里從容坐守以為民望,及元軍將至其第,執門人陳書器手與之訣別,流著淚說:「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家共存亡。」
言畢,偕子江鎬及左右和家人一百七十口相繼從容投水死。
第二天,江萬里屍體浮出水上,被人撈出后草草埋葬。
此時,江萬里的遺體已經遷出,同葬於此。
而找不到屍體的,比如江鎬,則設衣冠冢。
除此之外,還有遷來的忠烈,比如李芾為首的長沙軍民,比如高世傑。
葬禮上,眾人都是哀慟,江萬里的學生劉辰翁更是痛哭流涕。
江萬里從政四十五年,為官九十一任,位至丞相,但他始終謹言慎行,克盡職守,最令人稱道的是獨創白鷺洲書院、宗濂書院、道源書院。
兄如此,弟亦然,江萬載不提,就說江萬頃。
國破之際,他歸鄉探兄,圖謀報國,不幸被元軍捕獲,元兵勒索金銀,其無以滿足,復罵賊不絕,竟被肢解而死,其子江鐸同殉國,可謂氣壯山河。
「國朝忠臣良將多矣,唯用與不用,理宗度宗獨寵賈似道,朝政大權操於一人之手,因此江河日下,陛下不可不察。」陸秀夫趁機勸諫了一句。
趙昰回頭看向章鑒與趙與檡,道:「賢才遺落於野,朕之失察也,有司當查過補缺。」
「此乃臣之過失,定然彌補。」二人同時認錯。
皇帝肯定是不能有錯的,而且本來也不是皇帝的錯,其實吏部禮部也沒什麼錯,若非江萬載歸葬故鄉的事情傳遍天下,劉辰翁不一定會出現。
天下那麼大,去哪裡找?而且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真的沒辦法。 葬禮結束,不知不覺到了五月,皇帝依舊停留在撫州。
此次來此,除了忠烈祠,還有兩件事,一件是江西總管府的設立。
因為江西大體安全,只有正副總管,分別是趙吉甫與劉黻,其下設兵戶吏刑工禮六曹,另有廉訪、提舉、轉運三司。
六曹仿中樞六部,直屬於總管府,而三司由朝廷和總管府雙重管轄。
其中廉訪司負責監察軍民官,提舉司負責地方科舉、推廣朝廷政令,轉運司負責稅務監督與錢糧轉運。
對於加強總管權利的做法,民間頗有微詞,認為可能重蹈唐末藩鎮割據的覆轍,官場卻是好評居多,畢竟多了這麼多官職,而且正副總管相當於五部尚書,而六曹三司主官都是侍郎級別的。
端午節,白鷺洲書院開學,皇帝親自主持開學儀式。
在勉勵學生們學習忠烈牢記忠義,努力做漢族好兒郎后,皇帝的話題轉到了學習上。
「爾等肯定有所耳聞,白鷺洲書院的課程增加了數學、律法、格物,數學眾所周知,律法亦非新鮮,格物卻是新設,其包括地理、水利、冶金鑄造、農業等內容,朕更願意稱之為科學!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系統……
比如火藥火炮,就是一種科學的應用,誰掌握了科學,誰就掌握了未來。
白鷺洲書院是第一家設立格物課程的書院,朕希望爾等勤加鑽研,日後能為天下師!」
白鷺洲書院還稱不上科學院,甚至距離大學都頗有距離,皇帝在此開新課得目的,更多的還是作為師範學校,培養一批老師出來。
當然,若是真有天賦異稟之輩成了科學巨匠,那當然是意外之喜。
只是任憑皇帝說的口乾舌燥,底下的師生都是興緻缺缺。
大家讀書,首先是明智修身,其次是安國定邦,而安國定邦,肯定要中科舉做官才有機會,是,段鐵匠呂二因為鑄造槍炮而封爵,但是讀書人瞧不上。
千年形成的觀念,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皇帝也只能慢慢來。
最有效的手段當然是科舉增加相關內容,但是在大家都學習經史子集的時候增加新內容,除了招致一片反對沒別的好處。
「臣以為,朝廷可以刊發考試綱要,把相關內容刊發天下,並留出六年時間作為緩衝。」陳宜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
「朕亦有此念,只是顧忌元虜抄襲。」趙昰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相對於宋,元那邊對科學的接受程度更高,因為他們更加註重實用,若是宋國大張旗鼓的搞科舉改革,元庭必然學習。
別的倒也好說,化學可是大殺器,到時候誰更加厲害可不好說。
所以皇帝遷白鷺洲書院於忠烈祠旁呢,不論是科學還是科學家,都是有國家的,該藏得必須藏好。
「既如此,不如學唐朝,增加明法、明算等科,事關國本之內容隱匿,由諸科出色者研習。」陳宜中繼續提議。
趙昰思考一番,欣然應下。
像這麼大的事情,陳宜中敢提出來,必然是有把握搞定的,那當然是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