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新編製

  第269章 新編製


  一轉眼,正月十八,福州城外的校場,三百餘軍官聚集一堂。


  「各位。」李三郎開始講話:「隨著火槍火炮天雷的大量應用,原先的軍、廂、營、隊已經不敷使用,因此朝廷決定重新編製。


  我等身負皇命,為天下最先,職責重大,莫要懈怠。」


  「唯!」眾人應下。


  「甚好。」李三郎站起來,道:「現在宣讀任命。」


  唰,所有人立正。


  新編製,乃是軍師旅團營隊排班,這不是皇帝一人的想法,而是樞密院議定的。


  其中班乃是最基礎的單位,十二人,設正副班長。


  因為巷戰或塹壕戰中的散兵陣需要三個盾牌手,四個長槍手,兩個重兵器手,兩個火槍手或弓弩手,一個觀察手。


  名稱來由也有說道,班字的本義是用刀將一塊玉石從中切開,後由分開這個意思引申為某目的而編成的組織的意思。


  三個班為一個排,大規模集群作戰時,基本上就是三十六人為一排,因而有此編製,加上正副排長為三十八人。


  原本是十什一百人為一隊,設正副都頭,如今各級軍官統一稱「長」,因此主官為隊長,另有副隊長、教導、書吏各一,轄三個排加一個班,共計一百三十人。


  獨立的班根據實際情況承擔傳令、督戰、執法、護衛等任務,通常由隊長直轄。


  教導則是負責軍兵的思想教育、掃盲等工作,是宋軍邁入正規化的重要崗位,書吏輔之。


  三隊又一個排為營,設正副營長、正副督導各一,職責基本同隊,共計四百三十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醫護營官兵普遍加一級,其營長相當於團長。


  西魏、北周時期便已有團一級組織,隸屬軍,隋唐承繼,戰時以百人為隊,二十隊為團,騎兵十隊為團,相當於本朝的廂。


  如一團轄三營、軍紀排、醫護班、護衛隊、傳令排等,設正副團長、正副參謀、正副教授,另有書記、錄事等職責,人數為一千五百人。


  按照功能不同,分為步軍、騎兵、火槍、火炮、輜重、工程六大類團,已經可以單獨執行任務,當一個團不夠用時,便可以設旅。


  旅的本義便是軍隊,再引申為軍隊的編製單位,唐時每團轄兩個旅,一般編200人,更早時有兩千人為一旅。


  如今因時制宜,旅為團之強化,以某個團為基幹,補充幾個營,臨時編製,人數不定。


  而師最早設於商周,如今拿來用,主體為三個步軍團,一個火槍團,一個輜重/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炮團,總數約為一萬二千人。


  一般來說,師為最高的編製,如果戰時,可根據實際需要,由幾個師合成為軍,這和以前的軍相差彷彿。


  雖說相對於以前的廂營隊什,如今的師團營隊排班多了兩級,但是編製更加科學,用起來自然也會更加順手。


  是否如此,就看李三郎訓練的怎麼樣。


  前線戰事未起,卻處於對峙之中,誰都不敢露出破綻,只能由後方先行,看看效果再說。


  半年觀察,半年實施,一年輪換整頓,這就是樞密院的計劃。


  與之相配套的,還有新的軍銜計劃,只是這個牽扯太大,一時半會難有定論。


  就在宋軍想方設法提高戰鬥力時,元軍也沒閑著。 此時,大都城外,原來的皇家獵場,如今的火炮試驗場里。


  忽必烈高坐在上,文武分列左右,對面,二十個元兵抬著十桿火槍緩步上前。


  此槍有六尺(兩米)長,到了靶子三百步前,前面的兵丁紮下馬步用肩膀抗住槍管下的墊木,後面的軍兵瞄準后扣動扳機。


  砰砰砰~

  硝煙瀰漫,十個靶子碎了一個。


  開槍的轉為扶槍,架槍的清理槍膛,填裝火藥彈丸,有條不紊。


  九十息后,第二輪試射結束。


  「好!」雖說第二輪一槍未中,忽必烈仍然很開心,道:「武備寺功勞顯著,當賞!」


  「多謝陛下。」已經成了武備寺長官的張鈺拜下。


  「詳細說說此槍威力。」忽必烈說道。


  張鈺說道:「此乃郭守敬帶領研發,請陛下准許其介紹。」


  倒也不是因為雙方關係好,而是火炮研發由郭守敬主持,火槍的研發同樣是郭守敬主持的。


  雖說因為技術工藝問題,火槍成了抬槍,但是更遠的射程與更大的威力,綜合來講……反正郭守敬認為應該比宋國火槍強上一籌的。


  「宋國火槍手列陣而行,進至四五十步開槍,國朝火槍可先發制人。」郭守敬說道。


  「善,親辛苦了。」忽必烈說道。


  郭守敬拜下,道:「為陛下效勞,理所應當。」


  「卿無戰功,卻抵得上十員上將,不可不賞。」忽必烈想了想,道:「擬詔,郭守敬功勞卓著,遷工部尚書,賜封定國公,賞白銀一千兩,隨行護衛五十,其子入怯薛,隨扈左右。」


  「臣叩謝皇上隆恩。」郭守敬拜謝。


  本來,宋國皇城司圖謀綁架郭守敬的,奈何這傢伙吃住在武備寺里,根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如今郭守敬任務完成,卻多了五十保鏢,越發的難搞了。


  忽必烈並非發現了皇城司的心思,只是越發看重郭守敬了而已,封賞過後,又問起了抬槍的產量。


  威力大固然好,數量卻是關鍵。


  「火槍製造難於火炮,武備寺每月只得五十,若想增至千餘,須得招募三千熟練工匠不可。」張鈺回道。


  忽必烈道:「朕賜你金牌,著令各部司全力配合,所需工匠、鐵料、錢糧等,無有不足,但有推諉阻礙者,可入宮面陳,必嚴懲不貸。」


  不得不說,忽必烈的支持力度很大。


  沒辦法,宋國給的壓力太大了,徐州之敗才過去不久,不儘快提升戰鬥力,怕不是黃河就丟了。


  回到宮中,忽必烈又下了聖旨,於怯薛軍中調撥一千人,專司操練火槍,同時令樞密院與兵部選擇身家清白忠勇可靠之輩組建火槍兵團。


  至於火槍兵都元帥,忽必烈沒有確定。


  不同於火炮,火槍這玩意一個不慎就是刺殺的利器,都元帥必須是絕對忠誠可靠之人不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