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助力
第298章 助力
但,太子殿下位居主位,卻始終不發一言。
他微微低著頭,心中所想,眾人不知,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理會他……
「人的問題解決了,雷石、滾木等也需多多儲備……」
「猛火油可以多備一些,到時候,可以給來犯之敵一個天大的驚喜。」
「加固城牆,加固城門,清理護城河……」
「可以在城外掘陷馬坑……」
……
整整一個上午,通過群策群力,祝修遠已整理出一套方案,具體細節,頗為繁複。
不過董誠恰好精通此道,他就擅長處理這些繁複之事。
所以具體到任務的安排、執行、監督等,還是由董誠來發號施令。
董誠坐鎮州衙,彷彿就是那「戰時指揮中樞」。
李林洲本就是刺史佐官,因此從旁幫襯,查漏補缺。
而祝修遠、劉文彩等,則負責值守城牆,為守城將士加油打氣,以及指揮城池防禦戰等。
分工明確。
至於太子殿下,則被董誠請進衙門后宅,安心居住,並派重兵保護起來,每日里好吃好喝的供著……
對此,太子殿下默然接受。
那種「誓與江州共存亡」的豪言壯語,在他嘴裡消失得乾乾淨淨。
不過這樣也好,免得太子出來亂晃。
太子真出點什麼事,可有董誠和祝修遠受的。
……匆忙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翌日,又忙碌了一個上午,祝修遠作為主心骨,卻稍稍有了些空閑。
此時,正值午時三刻。
祝修遠帶了言大山,離開衙門,直接騎馬,在大街上縱馬飛馳,往董府的方向趕去。
像這種危機時期,城中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與喧囂。
凡城中青壯,皆被徵調為民夫,城中婦孺,也紛紛閉門不出。
大街上很是冷清,幾乎沒有什麼行人。
不一時到達董府,敲門進入,詢問門房,得知董漱玉、董淑貞、老乞丐等,皆在後廳用飯。
於是祝修遠留下言大山,獨自趕往後廳。
不過等祝修遠趕到后廳一看,卻見后廳之中,只有董漱玉、老乞丐,還有丐幫劉、關二位長老,卻不見董淑貞的影子。
「修遠回來了,想必你還沒有吃飯吧……」
董漱玉放下碗筷,起身相迎,伸長脖子往外間喊道:「冬梅,取一幅碗筷來,再吩咐廚房,新做幾道菜。」
祝修遠正好餓了,於是依言坐下。
先扒拉了兩口飯,待肚中飢餓稍減后,祝修遠對老乞丐拱手道:「師父,如今江州城危,徒兒想請師父您老人家出手幫忙。」 那老乞丐白眉白須,紅光滿面,精神抖擻,氣色極好。
這些時日,老乞丐在董府好吃好喝,每日一道新菜,美酒燒雞等更是不斷,他老人家吃喝不愁,竟是發了一些福。
老乞丐隨手一丟,將一根啃得精光的雞骨丟出……那桌上的雞骨已經堆成一座小山。
丟完雞骨后,他那油膩的手往回一收,順勢就想在衣服上擦兩下。
不過老乞丐似乎覺得不妥,生生忍住,轉而拿起一張白凈帕子,在手上擦來擦去。
「那邵州王殘暴,將黔中之民,視作野獸獵物……嗝……老乞丐也早想為民除害……嗝……至於那燕人,老乞丐對燕人也沒有好感,哈哈……嗝……所以祝小子你放心吧,就算沒有這些……嗝……單單看在這兩月的吃食上,老乞丐也不會袖手旁觀……嗝……」
老乞丐一邊用白凈的帕子擦手,一邊說話,還一邊打酒嗝。
「徒兒多謝師父!」祝修遠大喜,忙拜了下去。
如果老乞丐出手幫忙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老乞丐扶起祝修遠,又笑道:「不僅老乞丐要出手,劉、關二位長老……嗝……承你關照已久,此次守城之戰,他們也會上城幫忙……嗝……」
祝修遠又對劉、關二位長老拜了下去,感激之情,寓意言表。
劉長老扶起祝修遠,並笑道:「祝司馬和董刺史都是一心為民的好官,幫祝司馬,就是幫整個江州城的百姓……」
關長老亦肅然道:「那邵州王,曾傷我丐幫多少弟子,這次我要殺了他,為死去的弟子們報仇!」
祝修遠自然高興,有了這些江湖高手幫忙,那他和整個董家,在這場守城之戰中,定無大礙。
祝修遠相信他們的實力。
「師父,那就有請您老人家坐鎮董府,護得董府老小平安。劉、關二位長老,就麻煩兩位跟著我一起上城牆……」
「不!」
祝修遠話還沒說完,卻被一直沉默的董漱玉打斷。
祝修遠、老乞丐和兩位長老,都看著董漱玉,不知她為什麼說「不」。
董漱玉站起身來,走到祝修遠身前。
語氣稍顯堅定:「不,修遠,你可是要上城牆的,那城牆上危機四伏,刀劍無言,你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府中並無敵人,有府中小廝即可,不需洪幫主留下。」
董漱玉說著,又對老乞丐盈盈一拜。
說道:「洪幫主,修遠他不懂功夫,手無縛雞之力,如此上城牆,定是極為危險。而洪幫主武藝高強,身手不凡,小女子斗膽……想請洪幫主貼身保護修遠……」
「漱玉!」祝修遠大驚,就連他都不敢要求老乞丐貼身保護他。
太失禮了!
老乞丐身手高超,一幫之主,為人也算厚道,是個風雲人物,值得敬畏,誰敢要求他做什麼?
「誒誒!」老乞丐卻擺了擺手,不去理會祝修遠,只看著董漱玉。
他白眉白須,紅光滿面,一臉慈祥,笑道:「無妨,無妨,這些日子,老乞丐得享美食,其實全奈董大小姐……嗝……」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今董大小姐既有所請,那老乞丐必有所應,哈哈……嗝……也算是報答董大小姐……嗝……親手烹調的美食吧,哈哈……嗝……」
老乞丐連連擺手,輕鬆應了下來。
「小女子多謝洪幫主!」董漱玉拜道。